中国民主促进会浙江省委员会
进入大字体模式
退出大字体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自身建设 理论研究
民主党派趋同化与保持党派代表性之经验研究——以新世纪以来温州民进发展为例

改革开放,尤其是新世纪以来,温州经济经历了二次创业带来的腾飞,由传统的农业农村社会向工业化、城市化的现代社会转变、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使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社会阶级阶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城市居民急剧膨胀;农民分化加剧,传统农民数量急剧下降。新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大量出现。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导致民进的成员构成和社会基础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只是按照历史渊源和地域特点发展新成员,势必会导致原划定范围的成员在逐渐减少,在这种情形下,温州民进趋同化也就在所难免。然而尽管现实如此,温州民进市委会还是在可能的范围内,于党派趋同化与保持党派代表性间走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下面就其经验做一初步的概括,认为大致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组织建设始终以民进章程为旗帜和方向。

纲领性质,是民主党派保持各自特色的根本一个政党的纲领性质,就是政党的旗帜和方向,它决定了政党的发展和稳定民进作为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是接受中共领导的与中共合作共事的亲密友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只有坚持明确的目标,民进的党派特色才能鲜明突出,党派才会有生命力。这种特色和优势越鲜明越突出,就越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温州民进恪守民进章程,组织建设坚持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基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在灌输会员的民主党派政党特色意识的同时,以代表一部分教育界、文化出版界等精英成员组成政党的姿态,积极反映社情民意,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以位置超脱、联系广泛等优势,维护中共执政地位的职责和对中共提出批评建议和实施民主监督,使之切实地承担起其界别参政党的重大政治责任。

二、组织发展上,在保证界别分明的基础上推动“两新”组织等新成员的拓展。

组织发展,是民主党派保持各自特色的基础只有基础牢固,才能使民主党派充满生机和活力,不断成长壮大,成为合格的参政党。然而在今天形势下,不同的民主党派在组织拓展上趋同化现象始终存在。为此,要处理好政治资源的合理利用与适度拓展之间的关系问题。在这一方面,温州民进在组织程序上制定严格的标准,组织发展坚持着眼长远,在组织发展规模上要适度,要以坚持各党派的界别特色为基础,注重质量,保持特色,为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奠定良好的组织基础。在实践过程中进行勇敢的尝试与突破,其主要表现就是将组织发展的侧重点放在自身界别分工领域,将那些贴近党派自身特色或者与党派特色领域有联系的社会阶层中的代表人士吸收到民主党派中来,形成各具特色的不同行业界别代表,努力避免出现成员结构趋同的现象。同时又顺应时代发展,对于新产生的社会阶层新分化出的行业职业以及职业行业交叉,对于在新社会阶层中占比例较大的民营企业中高层从业人员、文化产业的自由职业者积极开展组织争取工作,吸纳其中的精英人士加入民进。

三、通过思想理论建设,做到温州民进的党派特色鲜明、独特。

保持思想理论体系上的鲜明独特,是民进会员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它更好地发挥作用和履行职责的思想理论基础目前,温州民进将强化政党意识作为思想建设的重点。所谓的政党意识是指政党成员对本党的性质宗旨、目标任务、历史责任和政治地位等方面的自我认识,它是政党的灵魂,是维系政党成员的精神纽带。历年来,温州民进市委会通过举办新会员培训班、邀请老同志讲传统组织学习民主党派历史等活动,引导广大成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努力学习政党和政党制度的有关理论,正确认识参政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明确参政党所要担当的政治责任,构建与自身特点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政党意识。同时,积极开展以征文活动等为核心的理论研究。温州民进结合自身的性质,以民进中央、浙江省及温州统战部的征文比赛为契机,鼓励各支部成员积极参与,努力借鉴世界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和中共党建的成功经验,深化对参政党历史方位纲领目标参政方式和参政规律的认识与研究,进而探索民主政治的基本理念与历史传统和现实生态环境结合的途径,构建一个能适应温州经济转型升级指导参政党良性发展的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温州民进在这方面的成就亦充分地说明这一点。近几年来多人次获得省统战论文比赛二、三等奖。

四、通过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等职能,体现温州民进的特色优势。

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温州民进中人才荟萃,拥有一大批中、高级职称的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反映问题切中要害,提出的建议具有可操作性、前瞻性。温州民进市委会有针对性组织他们运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对体现民进党派作为代表从事教育的中小学教师和以文化出版工作为主的知识分子群体关注的社会领域开展调研,将参政议政工作做实、做深、做精,因此所提出的问题、建议具有很强的理论深度和现实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巩固各民主党派的组织基础,保持政党特色;才能更加有效地吸纳、疏导分散各阶层、各群体的利益诉求,畅通社会政治参与渠道;才能真正体现各民主党派作为共产党的挚友、诤友的价值,赋予我国政党制度更加深刻的民主内涵。近几年来,温州民进及各地方支部,在中小学教育均等化、文化产业建设等问题进行调研,提出了不少提案,引起了地方政府及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如2012年提交温州政协的《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再思考》,针对当前我市历史文化名城创建过程中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提出要明确温州文化的主题定位、力求规划编制的严谨科学、完善创建工作的运行机制、加强文化产业的开发力度、重视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等建议,获得了副省长、市委书记陈德荣的批示,认为:“言之有理。请剑谨、扬均同志研究“六城联创”应从前期的拆违建绿逐步向文化上提升。今年作前期谋划,明年开始大规模推进。当然,今年也应启动很多项目。”

 五、通过加强代表人物的选拔培养,强化民进组织的代表性。

民主党派的政治代表性、利益代表性和界别代表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民主党派代表性人物来组织实现和集中体现出来,代表人物是实现民主党派代表性的最终载体。因此,温州民进市委会一方面以民主原则为引领,通过党委部门提出条件、设计标准、安排程序、负责考核,然后由基层党派组织依据一定的程序,根据全体党员的意见,向党委部门推荐代表人物,最后在本党派内部公开,接受党派成员的监督等步骤,选拨那些基本政治素质好、人品、人格出众而且有一定参政议政能力的年轻会员;同时创造各种条件,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派这些优秀人才到各级党校、社会主义学院参加政治理论培训,提高政治理论素质和参政议政意识。并尽可能让其早日步入党派领导干部岗位,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成长,从而为日后担当重任奠定基础、积累经验。通过上述手段,温州民进逐渐建立了代表人物人才库,并随时根据需要调整,实行动态管理,进而克服由于代表性人物储备不足,而在使用上存在的现用现找、空降兵的现象,使党派代表人物队伍能够富起来,动起来,用起来。

当然,温州民进在党派趋同化与保持代表性问题上,仍有一些难题还尚未解决,譬如工作方式、组织方式与中国共产党、其他民主党派趋同化的问题,两新组织会员的吸收趋同化问题等,这其中有些是带有普遍性,需要群策群力共同克服的,也有一些是区域性的,这就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杨绪盟、孙俐俐:《中国政党趋同现状与原因分析》,《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2.徐丹、王勒懿:《在趋同发展中保持政治特色是民主党派存在和发展的价值所在》,《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3. 陈肖勤:《浅议民主党派保持自身特色》,《前进论坛》2010年第11期;

 

(作者:民进温州市委会 叶建)

 

 

 

编辑: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