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浙江省委员会
进入大字体模式
退出大字体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自身建设 学习园地
努力将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落到实处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的灵魂工程,也是关系多党合作事业发展的基础工程。今年以来,民进中央相继制订了《关于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学习型参政党建设的意见》和《关于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学习型参政党建设的方案》,严隽琪主席在《民主》著文,提出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民进工作”。我们浙½­的各级组织和广大会员根据会中央的部署,真诚投入,形成共识,努力将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落到实处,结合实际工作,找好着力点,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且内化为会员的价值追求,外化为会员的行为准则,努力推动会务工作和本职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立足于“知”,着力在领学示范和凝聚共识上下功夫

通过不断学习,正确掌握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知识,才能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会内各级领导干部应当做学习的表率,自觉把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项基本的政治责任和重要的工作内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来以身作则,付诸实践。各级组织要把认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作为推进我会政治交接活动的重要内容。我们应该在会员的认知认同上下功夫,通过思想教育、舆论引导、文化熏陶,引导广大会员深刻认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科学内º­和实践要求,进一步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广大民进会员的基本信仰和价值取向。结合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Ô­则,把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道路学习教育有机结合,使广大会员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在心灵中产生共鸣、思想上凝聚共识。

 

——立足于“信”,着力在继承传统和创新创优上下功夫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由会员通过历史和现实生活的深刻体验和自觉的理性思考,才能形成内心深处的认同遵奉,转化为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和道德规范。我们要善于从历史中挖掘光辉,在当代弘扬先进,以民进先辈们的崇高精神和身边会员的感人事迹,坚定理想信念。今年是民进成立65周年,在这半个多世纪的光辉奋斗历程中,民进形成了很多优良传统,它们是民进弥足珍贵的政治财富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民进事业发展的有力保证,我们既要在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继承和发扬民进的爱国、民主、团结、求实和立会为公的优良传统,将民进老一辈的高尚品质薪火相传,也要在实践中不断挖掘、总结和提升优良传统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坚持继承与创新并举,结合今年开展的民进全国先进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创建活动和弘扬以“创业创新”为核心的浙½­精神,进一步发现、培养和宣传我会各级组织特别是基层组织和广大会员中树得起、立得住、叫得响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身边典型的启迪、鼓舞和示范作用,充分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真善美,引导激励广大会员在本职岗位和会务工作中不断奋进、争创佳绩。

 

——立足于“行”,着力在自身建设和履行职能上下功夫

只有做到知行合一,才能让学习和实践核心价值体系取得实效。 搞好政治交接和提高履职能力是民主党派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也是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落到实处的关键。民进十大工作报告把建设学习型参政党作为全会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坚持全会学习、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立足在融汇贯通上下功夫,做到知行统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民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机关建设的各个方面,渗透到民进会员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º­和时代要求体现在履职的总体思路中,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要求落实在履职实践中,紧密联系我国、我省¾­济社会发展实际,发挥自身优势,突出党派特色,探索参政议政新途径,开拓民主监督新形式,拓展社会服务新领域,为执政党的科学决策献计出力。

 

——立足于“制”,着力在规范建设和贯穿长效上下功夫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时代赋予我会的一项重大课题和长期战略任务,需要我们在认知认同、示范实践的基础上,一以贯之,常抓不懈。通过认真总结,深入调研,广泛交流,探索规律,把学习教育活动中的好做法、好¾­验及时总结上升为规章制度,力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要求融入到我会工作的各个领域,建立起一套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民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推进政治交接的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社会服务的工作制度,并且贯穿落实到工作的各个环节,细化为民进干部和民进会员的行为准则,在学习实践中增强动力、感受责任,使观念成习惯、规范变行动,确保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实效性。

 

(作者:盛昌黎  《开明》2010年第2期)

 

编辑: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