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梅珍(左一)指导学员打腰鼓
在建德,有不少退休的民进会员,退而不休,积极发挥个人特长,继续为社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服务群众,贡献社会。吴梅珍就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位。
吴梅珍于1940年12月出生在建德梅城,1961年参加工作,在千鹤中心小学任教,1976年在梅城附小任教,幼教高级教师职 称。1989年6月加入民进建德市委员会,成为一名光荣的民进会员。1997年从当时的新安江镇幼儿园退休。现为建德市老年体协鼓乐队副队长、兼腰鼓总教练。1993年开始在幼儿园教打腰鼓,1996年开始在社会上教打腰鼓,16年来,吴梅珍在传授打腰鼓技艺的同时不忘记宣传自己是一名民进会员。了解吴梅珍的人都说,吴梅珍是一个用腰鼓传递健康、传递快乐、传递友情、传递和谐的使者。
作为民进会员,要为社会多做有益的事
吴梅珍从教多年,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特别是她1989年6月加入民进建德市委员会后,更加想为社会多作贡献。她常想,那些有专长的医生、书画家、农科专家等经常下乡为社会服务,自己作为一名民进会员,该为社会做点什么呢?
一个偶然的机会启发了她。那是1996年春上的一天清晨,当吴梅珍一个人在美丽的新安江畔,面对着青山绿水自得其乐地敲打着腰鼓的时候,她那优美的动作和有节奏的韵律吸引了其他的晨练者驻足欣赏。当她停下休息时,一位中年妇女走过对她说:“
吴梅珍当即答应在场想学腰鼓的中老年妇女,并与她们约好时间,开始传授打腰鼓的技能,第一次接收的“弟子”就有30多人。从此,吴梅珍一发而不可收,从学校到社区、从机关到厂矿、从城市到农村,一个个、一批批地不断接收新“弟子”,不断地扩大打腰鼓的队伍。
1996年,吴梅珍志愿加入到市老年体协的鼓乐队,成了执教腰鼓队的一名教练。刚开始,吴梅珍在新安江城区教,新收的学员都安排在空气新鲜的江滨公园、月坪公园、文化广场等地练习。后来,随着农村健身热潮的掀起,吴梅珍便开始奔波于城市与农村之间,到寿昌、新安江、下涯等十五个乡镇 (街道)义务传授腰鼓技能。前后有700多人跟吴梅珍学会了打腰鼓,先后建立了26支腰鼓队。吴梅珍还到寿昌镇和三都镇教军鼓,并成立了两支军鼓队。每到一个地方,吴梅珍就坚持教会教好,组织起队伍。每当看到新学员一个个、一批批学会了打腰鼓,吴梅珍笑得比吃了蜜还甜。吴梅珍与她教过的一批批队员都建立了 良好的感情,把她们当作自家姐妹看待。在她用笔记本制作的两本通讯录上,记满了这些队员的姓名和通讯联络方式,保持经常联系,互相问候,联络活动,切磋打腰鼓的技艺,哪里需要她去指导,她就安排时间前往。
16年来,
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王佐书对吴梅珍多年坚持义教的行为给予高度评价,他说吴梅珍教大家打腰鼓“是发送给大家一个用不完的健康钱包。”
耐心细致教授学员,独乐乐变成众乐乐
在建德,城乡中老年妇女参与打腰鼓十分普及,这当中有吴梅珍的重要功劳。2011年7月12日《浙江日报》第2版这样报道:“在建 德市新安江月坪公园里,市老年体协鼓乐队吴梅珍正忙于给新一批‘弟子’义务传授敲打腰鼓的技艺要领。10多名中老年学员手舞红带,正跟随老师学得有板有眼……”。在建德的腰鼓爱好者队伍中,许多人说起吴梅珍,都会情不自禁地翘起大拇指说:“
对于那些接受能力稍差一些学员,吴梅珍就单独给她开小灶,手把手地教,直到教会为止。在三都镇教时,有一个妇女刚开始感到不适应,想打退堂鼓,就对吴梅珍说:“
莲花镇一位老年妇女觉得自己年纪偏大,开始没报名。后来,她在旁边看大家练习打腰鼓,望着这些本村人敲打腰鼓的优美韵律和飒爽英姿,个个脸上洋溢着自信、快乐与幸福,赞叹不已,心里也痒痒起来,就对吴梅珍说:“
正因为吴梅珍能够细心、耐心地教,所以每当有人来腰鼓队请老师去教打腰鼓的时候,队长总是打包票地说:“行,
吴梅珍能够在全市城乡各地广泛传授打腰鼓技艺,与她的丈夫
有的地方偏远,交通很不方便,比如,到三都马宅村教的时候,每次去单趟就要转五次车,但吴梅珍不辞辛苦,坚持去教,令当地队员十分感动。有一次,吴梅珍独自到车站乘车准备去乡下教打腰鼓时,扭伤了脚,仍然坚持着去。到了现场,忍着疼痛教了下来。第二天坐车回到新安江车站后,脚疼得走 路困难,丈夫
农村学打腰鼓的人以中老年妇女为主,既健身,又怡情。在吴梅珍教过的学员中,年龄最小的是30多年,年龄最大的是85的老人。这些 中老年妇女在学打腰鼓的过程,焕发出青春和活力。有些以前经常参与赌博的中老年妇女,自从参加腰鼓队后,赌博的少了,身体健康起来了,家庭和睦了,促进了社会和谐。建德市老年人体育协会常务副主席、秘书长洪浩明说:“建德市城乡的腰鼓活动普及面广,人多队伍大,成效明显,
自小学成打腰鼓,多年修炼成高手
说起吴梅珍打腰鼓的事,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学得早、练得精、推得广。
这还得从1951年吴梅珍在梅城第一小学读三年级时说起。解放初期,腰鼓这一古老民间艺术得到了发展,成为亿万军民欢庆胜利、庆祝解放的一种象征,并被誉为“胜利腰鼓”,遍及中华大地。吴梅珍所在的学校当时要成立腰鼓队,练习“南方腰鼓”。活泼好动的吴梅珍虽然还在读三年级,却主动 报名,积极要求参加学校腰鼓队。在全校推荐出的60多名学生中,最后选出9人,四年级以下的学生留下来进入学校腰鼓队的只有吴梅珍一个人。
进入腰鼓队后,吴梅珍人小鼓大,打起来有些吃力,但她不怕吃苦不怕累,硬是坚持了下来。特别是暑假天热,腰鼓队队员们一起练习打腰鼓,不一会儿就大汗淋漓,衣衫湿透,但大家仍然坚持练习。年纪最小的吴梅珍,更是学得认真、练得刻苦、悟得透彻,成为学校腰鼓队一名出色的队员。
从此之后,打腰鼓成了吴梅珍一生爱好与追求。后来,吴梅珍虽然还有许多业余爱好,比如:舞剑、打门球、下象棋、健身操、养身操、耍花棍、打军鼓等等,但最让她倾心并坚持不懈的是打腰鼓,直到后来,特别是退休之后,她把传授打腰鼓技术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做,而且做出显著的成绩。
她在新安江镇第一幼儿园任教时,曾带出的一支小朋友腰鼓队,参加公开表演后,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家长更是高兴,其他幼儿园的一些家长也要求让孩子学腰鼓。一些孩子见到小朋友腰鼓队的表演后,很羡慕,居然对自己的母亲说:“妈妈,我要到打腰鼓的幼儿园去上学!” 有一件事情让吴梅珍 老师十分开心。去年下半年,吴梅珍上街的时候,迎面走来一位小伙子,直到她面前时,恭恭敬敬地叫道:“
为了更好地展示腰鼓的风采和魅力,吴梅珍并不满足已学到动作套路,在传承腰鼓原有技巧的基础上,主动摸索创新。1998年,吴梅珍 到杭州女儿家玩时,也不忘腰鼓。经常跑到武林广场、吴山广场看别人打腰鼓。有一次看到她们打的动作有问题,就主动上前探讨,并示范指导,受到在场的人的好评。
后来,吴梅珍根据自己多年打腰鼓的经验和表演体会,加上到杭州等地参观学习来的动作,创新编排出新的表演套路,并针对队伍人数不同的情况,编排出不同的队形,观赏性更强。吴梅珍经过多年探索实践,不断总结提高,技术娴熟,成为建德打腰鼓的高手和组织者。
参与活动造氛围,培养骨干传帮带
苏轼在《惜花》诗中写道:“道人劝我清明来,腰鼓百面如春雷。” 腰鼓是我国古老的民族艺术,它来源于生活,又很好地表现了生活。腰鼓历史悠久,发音脆亮,在民间广泛流传,独具魅力,人越多声势越大,氛围越好。吴梅珍教练带出一批批队员和一支支腰鼓队后,就经常带队参与比赛和社会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喜庆氛围。
建德市老年体协每年组织一次腰鼓比赛,来参加比赛的队员大多数是吴梅珍教出来的“弟子”,吴梅珍作为比赛现场的裁判长,仿佛部队首长在检阅自己一手带出来正规部队,比谁都开心。比如2011年11月建德市老年体协在杨村桥镇文体中心举办全市腰鼓比赛,来自乡镇、村和街道的10支队伍共146人参加了比赛,最后,大同镇富塘村代表队、梅城镇代表队、杨村桥一队、寿昌镇代表队、新安江街道代表队和洋溪代表队获得了一等奖,而这些队的队员全是吴梅珍和其他教练共同培训和指导出来的。
去年4月份,按照建德市老年体协的要求,吴梅珍作为领队带着12人的腰鼓队伍,参加了杭州市老年体协健身腰鼓比赛,获得了二等奖,为建德争得了荣誉。虽然参赛项目是“北方腰鼓”,但在赛前训练中,吴梅珍也花许多心血参与指导。
打腰鼓在表演的形式和技巧上,变化极为丰富,轻松愉快、潇洒活泼,不仅是一良好的健身活动,也是一项能够营造节庆欢乐气氛的文化娱乐活动。大型团队表演,更是体现出一种互相配合、团结协调的团队精神和步调一致、整齐划一的气势。吴梅珍多次带领腰鼓队参加当地大型庆典活动。比如,1997年香港回归,建德市组织大型各类表演项目的彩街活动。吴梅珍负责大型彩街活动中的腰鼓方队的组织任务。她主动与乡镇、村和街道的腰鼓队联系,抽调了近百名打腰鼓的队员,编成方队,集中排练,充分准备。在表演的当天,腰鼓队的精彩表演,得到沿街观看群众的热烈掌声。
另外,在每年的老年节,吴梅珍都要带着腰鼓队到敬老院慰问表演,与住在老年公寓的老人共庆祝、同欢乐。
城区的腰鼓队在城里的文化活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乡镇(街道)和村里的腰鼓队也不甘落后,在当地各种重要活动中出场表演,营造喜庆氛围。比如,乡镇开党代会、人代会、欢送新兵等各种庆典活动,当地腰鼓队都能够大显身手,展示腰鼓的魅力和风采。
吴梅珍因为在城乡传授打腰鼓的过程中做的积极贡献,多次被建德市老年体协评为先进工作者。同时,也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戴,2011年 6月25日,一位叫“小英”网友在“我爱舞团”网站上这样留言:“
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以前,吴梅珍身体比较好,不管是街道社区,还是乡 镇、村,她都能够单枪匹马到处跑,哪里需要就到哪里教。但是随着年龄增大,吴梅珍感到再大运动量教他人打腰鼓,有些力不从心,有时三四个小时教下来,她便累得头晕。于是,她想到,毕竟岁月不饶人,应该培养腰鼓技艺骨干,让年轻体壮的同志来承担传授打腰鼓技艺。培养技艺新骨干,让腰鼓传帮带后继有人。因 此,从2010年开始,吴梅珍每去一个乡镇、村传授腰鼓技能时,都带上一两名城里的练习得比较好的技术骨干作为帮手,一起前往教练。目前,已有一支技艺好又热心的骨干队伍,配合着吴梅珍到各地传授打腰鼓技能。可以想见,建德的腰鼓队伍在吴梅珍打下基础上,将会更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打腰鼓,表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抒发着一种健康快乐的情怀。当人们听到
(作者:汪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