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浙江省委员会
进入大字体模式
退出大字体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自身建设 会史纵览
多党合作在萧山的第一个篇章——民进萧山县委会成立追忆

民进萧山区(县、市)委会,是民进在全国的第一个县区级组织。她的成立,是在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和民进中央的直接关注下完成的。时隔整整五十五年,第一届县委会的成员仅存时任组织处主任、现年93岁高龄的邵士珂老师。我于1987年元旦后参加民进,并在两年后调入“一人机关”干了23个年头的专职干部,从此同当时还健在的第一届县委会副主委孔庆澄、宣教处主任周汉和吕凌娟、滕云、戴一春、俞毅、陈寿椿、汪德坚等20位元老级会员及原机关专职干部俞美炎先生等多有接触。26年来,我亲耳聆听他们对往事的回忆,登门采访诸位前辈,保存录像资料,仔细、完整地查阅了档案局尘封的民进前30年的史料案卷,构思、撰写历时数年,现再整理成文,以存史料。

 

民进萧山县委会是在中共中央统战部李维汉部长和

民进中央的直接关心指导下成立的

  2003年的国庆节中午时分,95岁高龄的周汉老师亲自打来电话,要我去取他准备好的回忆材料。匆匆赶至周老的住所,老人双手递给我的是一张约10厘米见方的纸条,纸条上是他用颤抖的手认认真真地写下的几行文字:“19568月,民进中央委任金海观、唐廷仁筹建民进萧山县委会。(195769,县委会正式成立),主委唐廷仁,副主委孔庆澄,组织处主任邵士珂,宣教处主任周汉。这是民进第一个县级组织,也是民主党派中第一个县级组织。”

周汉老师是继金海观校长之后第二个入会的萧山民进的老前辈,时任萧山师范学校(“浙江省湘湖乡村师范学校”于195211519571018划归萧山,易名为“浙江省萧山师范学校”)教导处副主任。民进杭州市分会[56]368号文件《关于筹建民进萧山县筹委会的通知》(19561026)中写道:“奉我会中央[56]总字第154号指示”,“中央常务委员会同意成立萧山县筹备委员会,并指定金海观、周汉、唐廷仁、邵士珂为筹备委员会委员。萧山县筹备委员会由浙江省筹备委员会领导。”

我和周老接触了近20年,关于县委会成立时的情况,周老印象最深的是几件事。一是19568月赴北京出席民进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他的大会发言《对师范教育的几点意见》,摘要刊登在《光明日报》上;二是在中南海怀仁堂,和朱德、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合影,这是人生最辉煌的时刻。尤其是在会议期间,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长李维汉参加周老他们小组的讨论,谈起民进组织在地方的发展,李维汉部长亲切地对周汉老师说,萧山有金海观这样的知名人士,条件很好,可以成立民进县级组织。10月,民进萧山县筹委会成立。

195769日,阳光明媚,民进萧山县委会成立大会如期举行,地点在县人民政府(县府时地处现永兴公园,是一座青砖素瓦建成的古建筑群,西面临河,即西河。)大门的河对面,两处相距约30公尺。这是一个小院落,座西朝东,三间楼屋,三间平房,秦砖汉瓦,幽静别致。县政协机关已在这里办公,两个单位各配备了一名工作人员。会议就在平房里举行,长条会议桌、长条板凳,主席台后靠墙的大黑板上用红粉笔写着“中国民主促进会萧山县委员会成立大会”的会标,会场布置的朴素、简洁。

民进浙江省筹委会秘书长金海观专程赶到故地,莅临大会指导。在萧山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孔庆澄致开幕词后,金海观代表民进中央、省筹委会讲话:“让我代表民进中央和省筹备委员会祝贺中国民主促进会萧山县委员会的成立”,并宣读会中央的贺电:“萧山县委员会成立,由省派员指导,并代表中央祝贺。”

民进中央对萧山建立会的地方组织悉心指导,联系密切。存档的案卷中,保存着一份由筹委会主委唐廷仁签发的[57]63)萧总字第016号《关于呈报我会“民进”会刊通讯员名单》的文件,“根据我会中央五月六日[57]总字第142号通知,关于为加强《民进》会刊工作,建立通讯网组织一节,本会经与各基层支部研究,推选陈帆、章翚、周树桢、俞美炎等四同志为通讯员,特上报。”

反映社情民意,畅通信息渠道,在电话都还是非常稀罕的通讯工具的55年前,民进中央就非常注重民情动态、基层组织活动这方面的工作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基本政治制度在萧山的良好开端

民进萧山县委会的建立,始终是在中共萧山县委的领导下进行的。

上个世纪50年代初,湘师的第一校长由中共县委书记窦长富兼任,金海观是主持学校工作的业务校长,工作上两人互相尊重,合作共事,关系密切。1956年至1958年,湘师函授部主任、民进县筹委会成员唐廷仁(后担任第一届县委会主委)出任萧山县副县长,分管文教等方面的工作。根据保存的会议记录,时任中共萧山县委统战部长的孙鑑信同志,列席了于19561115日下午6时召开的民进县筹委会第一次会议,在会上,大家讨论决定了会所(办公地点)、工作干部(专职干部)、县委会委员候选人和组织发展工作等一揽子问题。

县委会成立那天,中共县委、县政协、工商联、总工会、妇联、团县委和有关中小学、医院等社会各界以及瓜沥、临浦、坎山三镇的代表18人前来祝贺,孙鑑信部长致词,他代表中共萧山县委、城厢镇委祝贺大会召开。他说,民进萧山县委会的成立,是萧山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中共中央提出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是符合现实需要的,统一战线是根据我国实际情况而存在的。各民主党派在历史上曾和共产党友好合作、共同甘苦,今后还是需要这样,相互监督。时任中共萧山县委书记的牛树桢要萧山报总编辑陈士贵去会场了解大会的情况,这位南下干部风趣地对年轻的小陈同志说,去看看他们在搞什么“名堂”——党委书记对民进组织活动亲切之至,关怀之至。

民进县委会的成立,是新中国政治文明建设萧山之滥觞,在改革开放前,民进县委会是活动在萧山政治舞台上惟一的民主党派组织。大会后,《萧山报》在最显著的位置——报眼处连续两天刊登了中国民主促进会的背景材料、民进萧山县委会成立大会的新闻报道和第一届县委会组成人员名单及分工情况②。俞美炎同志当年是民进的专职干部(早已离休),他多次向我描述当年的情景。中共各级领导对民进在萧山建立组织颇为关心,尽管当时政府的财政状况较紧张,但民进组织活动的经费一定保证。会议期间用餐,是机关食堂的炊事员挑着担,把热菜饭送到会场的。每一桌也有八个碗头(八道菜),鸡、鸭、鱼、肉俱全。由于场地限制,大会的合影是到河对面的湘师附小(祗园寺)内举行的。

在县委会的成立大会上,唐廷仁代表筹委会作工作报告,他说,“我们今后的工作,根据党所提出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和我会中央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所提出的五项任务,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而奋斗的工作方针”,为“完成这一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为建设一个伟大、富强、幸福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而奋斗”。

成立大会召开后的第7天(616),民进县委会组织会员和所联系的群众64人,赴省城参观杭州绸厂和六一针织厂,“活跃组织生活内容,加强与工农群众的联系,丰富会员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现实知识”。这次活动搞得群情高涨,收益颇丰。

 

金海观校长的人格魅力和政治影响

是民进在萧山发展会员建立组织的社会基础

金海观是二十世纪的中国一个特殊历史阶段造就的一位特殊人物。省民进的资料室中保存着金校长的档案。19806月,在他去世的整整9年之后,追悼大会才得以举行。悼词中介绍,金海观,字晓晚。189784出生在和萧山山水相依的诸暨县金家站村的农民家庭,这位曾担任南京中央大学助教、中大附设实验学校校长、成都大学教授、中华书局编辑的爱国知识分子,19322月始出任位于萧山古湘湖边的省立湘湖乡村师范学校校长,达25年之久。尤其是在抗战期间,他率师生迁校于浙西南、浙闽山区一带,坚持不上“最后一课”,八年七易校址,历尽磨难,坚持战时教育,开展抗日救亡,为新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建设人才,深得民众和师生的爱戴。

我参加了2000年举行的金海观铜像揭幕仪式和2003年的《金海观全集》(121万字)发行仪式,那些白发苍苍的老校友,自发组织,踏破布鞋,磨破嘴皮,取得了各级党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使得纪念活动隆重而简朴地举行。金海观校长的人格魅力,已经跨越了国界藩篱,超越了党派的政治隔阂。早年定居在美国的湘师校友胡德珍(她丈夫是国民党军政要员毛森),为铜像捐款8000元。我亲眼目睹她率子孙前来萧山参加庆典后,徜徉在陌生而熟悉——60多年前母校求学的祖国大地上。根据学校校史以及老校友的回忆文章和追述,解放前夕,金海观多次营救了被国民党当局逮捕的进步学生和学生中的地下共产党员。着一身布长袍的金校长,奔走在凄冷阴森、腥风血雨的杭州、萧山的监狱高墙内,一条重要的营救渠道就是通过校友胡德珍来做她的丈夫毛森的工作。金校长的人格魅力,融解了政治斗争你死我活的坚冰。金师为爱护、保护学生而不遗余力,有口皆碑。这不禁使人想起了毛泽东当年在延安对将要上前线的青年干部说,《封神榜》中有三件法宝,我也把三大法宝交给你们——“统一战线”居首。

金海观加入民进是19528月,入会介绍人是民进杭州市分会的两位领导人祝其乐和童友三。19533月,金海观介绍同事周汉和唐廷仁入会,成立民进杭州市分会萧山临时小组,组长金海观。相继入会的有萧山中学的邵士珂、陈帆两位老师,19566月,民进杭州市委会萧山支部成立,金海观任主任。由于金师的影响和统战工作的深入人心,从19571月至69日,共发展25位教育、医卫界的知名人士和骨干教(医)师加入民进,其中有校长、(医院)联合诊所所长、副所长、教导主任、总务主任、工会主席等8人,教研组长3人。萧山民进的会员人数从1956年年底的8名,增加至31人(金海观和他夫人已调至杭州,不计在内),分设湘师支部、萧中支部、湘师附小支部、医卫支部和镇一小支部。金海观不仅是民进萧山县委会的发起人和组织者,而且还是连接上级组织的桥梁和纽带。19536月,金海观进京出席民进三届四中全会,听取了马叙伦主席作的《积极参加国家建设,为巩固和扩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而努力》的报告。19571月,金海观调到杭州去筹建民进省委会,更加方便地担当起上下联系和沟通的工作,当年民进筹委会的会议记录本上,完整地记录着在金海观家里和唐廷仁住所召开会议的讨论内容和会务决策的有关情况。

说起金校长,健在的老会员都有滔滔不绝的故事。我曾专程采访调离萧山的民进老会员。新世纪初,年近八旬的章迎正老师,还担任临安市的政协委员,他曾经是湘师附小的工会主席,“我们是因为敬佩金校长的为人才加入民进的”,时隔半个世纪,往事历历在目。老师回忆说,开成立大会时共有会员31人,其中18位是湘师和湘师附小的教师。今年93岁的邵士珂老师当年是萧山中学的教导主任,如今仍担任着私立育才女子中学的校长,有250名学生。邵老应约专程来到民进办公室,追忆往事。邵老也是湘师的患难校友,在抗战的烽火中,赶赴义乌考上湘师,在丽水松阳古市、广因寺等地的战时湘师就读,再到庆元竹口毕业。金海观、周汉两位老师分别给他讲授过《公民》和《教材教法》等课。邵老对金师印象最深的是他平易近人的作风和民主的原则。当年去一趟北京,比今天去一趟国外还要稀罕。民进县筹委会的工作,主要是他们4个人开会讨论分头联系。金海观非常理解其他同志对北京的向往。他真诚地说,他的开会机会较多。以后民进有会议,大家轮流着去参加,都有一个学习的机会。后来的会务工作安排果如其言。周汉出席民进“二代会”,唐廷仁参加了19565月在上海举行的民进二省一市工作会议。遗憾的事是外出开会的机会还没有轮到邵士珂老师,铺天盖地的反“右”运动开始了。

邵老至今还没有到过北京。他说,北京是中国人民,尤其是民主党派知识分子非常向往的地方,他希望能实现等待了半个多世纪的美好愿望。

 

(蔡惠泉,原民进萧山区委会副主委兼秘书长,现任萧山区文联副调研员。)

编辑: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