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浙江省委员会
进入大字体模式
退出大字体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自身建设 理论研究
浅谈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中问题与对策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已步入社会转型时期,正经历着生产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巨大而深刻的变革。与之相应我市各民主党派成员思想也出现了新的特点、新的变化,这对我市在新时期加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思想建设是一个新的挑战。进一步加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思想建设,对建设适应新形势的高素质参政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思想建设”这一核心概念,分三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主要阐述对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第二部分着重分析了当前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思想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三部分加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 民主党派基层组织  主要问题  思想建设

  

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是民主党派的基本细胞,是民主党派的组织基础和工作基础,是坚持“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要求的力量源泉。在新的形势下,民主党派面临着新世纪新阶段服务发展的重要任务,如何发挥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作用,客观上对民主党派提出了新要求。在新的挑战和机遇面前,搞好民主党派基层的组织建设,发挥好基层组织的基础作用,对增强民主党派内部凝聚力和向心力,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贯彻执行,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强化对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是民主党派的组织基础。党派组织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织起来的有机整体,党派基层组织是整个党派的基础,是党派的整体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组织把党派的成员组织起来,使成员参加各种活动与工作,党派组织才有生机活力。

  (二)基层组织是民主党派对成员实现领导的基础。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立在社会基层之中,同广大党派成员、人民群众有着直接和广泛的联系,是各民主党派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民主党派通过基层组织了解广大成员和人民群众的意见、愿望和要求,又靠基层组织组织和带领成员贯彻落实完成各项决议、决定、任务。

  (三)民主党派的基层组织是民主党派实现参政议政的基础。民主党派要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离不开基层组织。参加国家政权,需要从基层组织中选拔一批优秀成员到各级政府部门担任实职。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也需要基层组织中的专家、学者、专业人才的参与,才能发挥好参政党的作用,实现参政党职能。

   二、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思想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对思想建设意识薄弱。近几年,随着民主党派基层班子的调整和改选,班子成员越来越年轻化、知识化,班子中绝大多数是来自各基层工作岗位上的中青年骨干,本职工作较繁重,没有太多的时间过问党派工作,加上对党派工作不大熟悉,使得民主党派基层工作处于真空状态;领导班子对党派工作的意识薄弱,就更谈不上对思想建设的重视了,班子成员对本基层组织成员的教育就失去载体。

(二)思想建设工作机制和学习制度不完善。特别是作为最基层的组织——支部,不少的支部学习的计划性还不强,存在很大随意性和被动性。表现在制定学习计划大多是上级组织的布置,形成学习的内容不确定性,根本没有按照支部实际制定长期及阶段的计划。学习只流于形式,没有实效。

(三)思想建设的新办法、新措施不多。思想建设的效果相对于其他工作较难衡量,这就容易使人思想政治工作比较虚、比较空的感觉,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讲形式,对成员的思想分析不够,缺少有效办法和措施,普遍存在形式老套、内容枯燥、渠道单一等的弱点。

(四)发挥广大成员的作用和积极性不够。这些年来,党派基层组织主要是多数总支的活动越来越活跃,在政治舞台上也比较注意整体形象和社会效果。但从组织内部看,仍有相当部分的基层组织尤其是一些支部处于较弱甚至涣散状态。组织活动少,内容单调,缺少经费,造成凝聚力弱化。一些成员游离于组织之外,思想政治教育失去载体,久而久之,党派的组织活动仅集中在少数成员身上。

  三、加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的对策

(一)切实加强基层组织的思想建设。思想建设具有根本性,思想建设体现着民主党派的政治主张和奋斗目标,决定着民主党派的性质和特征,关系到民主党派能否坚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传承本党派的优良传统。一定要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思想作为精神支柱和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党派优良传统,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行为准则。一定要坚持在基础班子、骨干成员、全体成员“三个层面”加强思想建设,深化对参政党地位、性质和历史使命的认识,促进基本理论、基本国情和基本路线、多党合作优良传统、形势和任务等方面的学习教育,努力从思想认识上加大政治交接的力度。

  (二)注重搞好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建设。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建设是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领导班子建设关系到民主党派的形象和工作开展。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并通过坚持这一组织原则,使领导班子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增强活力。要切实发挥领导班子例会和组织生活会的作用,落实好各项组织制度,有效推动党派各项工作的开展。在实际工作中要注重结合换届、吸收新成员等工作节点,重视基层,主动吸收,选拔和培养新的中青年骨干。

  (三)重点抓好基层组织发展工作。要注意处理好质量与数量,发展与巩固,重点与非重点的关系,着重发展政治素质好、知识层次高、有代表性、有一定参政议政能力的中青年知识分子。要制定严格的组织发展规程,为基层组织发展工作提供有利于操作的规范,保证组织发展的健康有序。基层组织要对发展对象严格进行考察,把握相关情况,征求中共党组织、群众的意见,形成较为完备的考察报告。要把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与组织发展工作有机结合,注意发展有参政议政能力、行政领导能力的优秀中青年知识分子,夯实人才储备基础。要重视对新成员的教育培训,可通过举办培训班、座谈会、研讨会和开展社会服务等方式,加大对新成员的培训力度。

  (四)注重加强参政议政队伍建设。重视加强参政议政队伍机制建设,可通过成立参政议政委员会,培养提案工作骨干,建立完善提案工作考核、激励机制等措施,推动信息提报、课题确定和专题调研、提案撰写等工作的开展,提升提案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要引导党派成员关注本地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和事关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搞好针对性调查研究,了解掌握社情民意,形成一批有实用价值、有操作性的信息和调研报告,并将形成的调研成果放在支部(支社)会上交流讨论,集思广益,筛选出若干重点调研成果,通过党派地方组织、党派成员中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提案、建议意见的形式向政府和有关部门建言献策,通过高质量的建议和提案等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应有作用。

   (五)进一步丰富和活跃基层组织生活。组织成员学习是组织生活的基本内容,要定期组织搞好学习教育,确保成员与中共大政方针、与上级社组织的各项要求思想接轨。要注重做到“四个结合”,即与本单位工作相结合,与参政议政、反映社情民意相结合,与社会服务工作相结合,与重要节日庆祝活动相结合,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组织活动,让成员充分展示自己的风采,发挥各自的专长,也为基层会员提供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机会,同时进一步增强基层组织的活力和凝聚力。

(六)重视加强基层组织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的制度是基层组织建设的前提,是不断增强基层组织的活力和凝聚力的基本保证。要按照“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要求建立一整套科学的、规范的工作运行机制,以制度化、规范化来促进基层组织建设。一要在班子内实行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制,重要事项由集体讨论决定;专项工作如组织、宣传、会务、社会服务等落到每一个班子成员身上,大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团结合作,完成好各自的分工任务。二要出台有关议事规则,力争做到决策民主化、议事程序化、工作规范化。班子成员要互相尊重、理解,及时交流情况,沟通思想,形成和谐融洽的党派工作气氛。三要关心党派成员的工作和生活。把替党派成员分忧解愁,为他们解决一些具体困难作为一项制度加以落实。党派成员生活中遇到困难,要及时给予帮助。通过点点滴滴的工作,使之时时感到组织的关心和温暖。

(七)要密切基层组织与中共党组织等多方面的关系。搞好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工作离不开中共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和政府及社会多方面的支持。因此,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要要注重发扬民主党派与中共风雨同舟、长期合作的好传统,坚持就主要的活动、重要的问题和人事安排及时与中共基层党组织沟通信息,主动征求中共基层组织的意见,尊重中共基层组织的意见,增进诚挚、融洽的关系。要注重围绕单位中心工作做实事、做贡献,用行动和业绩,赢得中共党组织的信任与尊重。要努力争取统战、财政、社会等多个层面的重视和支持,力争在解决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特别是支部(支社)组织没有固定活动场所和经费的问题上有新的突破,进一步优化基层组织建设保障条件。

 

参考文献:

  1、叶莲.关于加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自身建设的几点思考[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第3
  2、杜佩莲.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中的问题与思考[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第4 
  3、杭元祥.关于新世纪新阶段民主党派思想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第3

 

    (作者:民进绍兴市委会  陈辉)

编辑: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