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与人生,是一种物质的碰撞,最重要的,是留下了轨迹,那些轰轰烈烈的,有如电闪雷鸣,那些平平常常的,只是淡淡的云、淡淡的烟。我想,即便是淡淡的云和淡淡的烟,也是值得珍惜的。
我参加中国民主促进会,是在1983年。这年的10月,民进浙江省委会副主委杨松森、秘书长吴畏以及徐云锦、郭锦春等4人来椒江市帮助发展民进组织。当时,市政协和统战部都尚未建立,由市委宣传部召集文化教育界部分知名人士座谈。省民进同志介绍了民进会史和浙江省民进的一些情况,并提出了要在椒江发展民进组织的设想和加入民进组织的一些要求。会上,他们所介绍的民进组建伊始和领导人的情况使我深受感动。尤其是说到在进入国家建设时期后,民进紧跟中国共产党,在各条战线上勤勤恳恳,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并被誉为老实党。这时我就想,参加民进应是好选择。会后,我就向民进省委会提出了申请。11月,经民进浙江省委会批准,方荷琴、
我是1944年5月生人,1948年即入当时海门最好的慈幼院小学读书,年龄最小成绩最好,可惜的是读完小学后未能升学,只好在家自修,看书练字。又未能得到工作安排,只是有时打打零工。直至1974年9月,为纪念解放一江山岛二十周年,烈士陵园要进行一次大整修,主要是整修烈士纪念馆、新辟战斗陈列馆,邀请了浙江美术学院雕塑系全体师生并组织当地文艺美术爱好者共同参加,我也因书法抄写和整理资料需要参加了这次整修。陵园原无档案管理,我和当年参战部队60师政治部干事蒋永彬一起,对当时原有陈列和经征集的烈士遗像、遗物、战斗照片和有关文献作了一次整理,书写了两套每人一页的烈士登记册;整理撰写了全部功臣事迹;刻印了《一江山岛之战》。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百废俱兴,文化文物工作很快得到恢复,我于1980年1 月18日得到了临时工转正,这一天恰恰是解放一江山岛25周年纪念日,是偶然,还是机缘?1980年10月,浙江省海门特区成立,我所在的海门区文化馆升格,另建立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附设于文化馆,工作人员为我一人。
1981年初,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开始。省文管会于4月初在绍兴召开工作会议和文物普查培训班。培训班上,我向李远主任介绍我们椒江的抗倭名胜戚继光祠,李远主任说待稍空些过来看看。至5月中旬,李远主任,胡一元副主任亲来椒江看了戚继光祠,指示好好保护。
1983年,省政府精简机构,改文物管理委员会为文物局,是隶属于文化厅的二级局,杭州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毛昭晰老师出任省厅副厅长兼首任文物局长。10月,省文物局在延安饭店举办古书画鉴定培训班,为期一个月,台州也是我和徐三见参加,开班式上初见毛老师,谦谦学者,风度翩翩,开始讲话,就介绍自己出身于教育世家,祖父、父亲都是教师,要大家称呼他毛老师,不要叫毛厅长和毛局长。我刚好在那时提出申请参加民进,没想到毛老师也在此时参加了民进。
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和省文物局每年都召开多次会议,因当时的专业人员较少,因此领导考虑在时间稍长的会议中都安排半天专家讲座,如文物古迹调查、维修,古书画、碑帖鉴定,古窑址调查和古陶瓷鉴定等等。
1984年4月,国家文物局部署的《中国历代名人胜迹大辞典》编写工作进入了各省先行出版分册阶段。经王士伦老师提名,借调我到省文物局工作一段时间,帮助王老师编撰《浙江分册》。我们早在十年前就已认识,通过几年交往,他的文风文笔我也早已熟悉,因此,仅用了两个月时间,我就基本上完成了全部助编工作。当时本来还要在普查办帮助工作,但椒江戚继光祠上报省文物局要求进行维修的经费已经国家文物局批给,我急于回椒江参加维修工作,只得辞归。这段工作经历是我人生的最大转折,局里毛昭晰老师对我的鼓励很大,他的学问渊博、工作精神、平易近人的风度,使我这样自感微渺者永远钦佩。沙孟海先生家住文物局墙南龙游路,咫尺之遥,沙老夫人包稚颐先生是台州同乡,也曾间或请益,沙先生之作书和书法理论,见之茅塞顿开,我今日写字之稍有法度,绝对得益于这段经历。文物处长周中夏老师与我同一办公室,其谦虚谨慎、对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令人望尘莫及。考古所三位大专家,王士伦、牟永抗、朱伯谦,前两位是黄岩同乡,自然事事关顾,而朱老师更是谦谦君子,无有问之不答者。博物馆黄涌泉、汪济英两老师,凡有请益,均极热情。总之,当年的领导和专家老师们,总是对后辈谆谆善诱,教诲奖掖。他们的学术成就,激励了我日后的学问钻研。
戚继光祠原为海门卫卫城城隍庙暨戚公祠。始建于明代,今建筑为晚清重建。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戚继光任台金严参将,屯驻海门卫。戚继光在海门招募、训练戚家军,并创立水师,这里是驻兵处之一。戚继光在海门四年,转战台州各地,九战九捷,战无不胜,倭寇遂不敢再犯台州。1562年,戚继光援闽入粤,取得了抗倭斗争的最后胜利。海门人民为了纪念戚继光的抗倭功绩,于城隍庙驻兵处建立戚公祠,永奉香火。椒江戚继光祠的维修,是我主持的第一个木结构古建筑维修。我撰写了戚继光纪念馆《戚继光抗倭史迹陈列提纲》。维修和布展完成后,戚继光纪念馆于
此时,
椒江民进作为新时期的民主党派县级地方组织,主要工作是认真参政议政,加强自身建设,开展社会服务。民进参政议政,能找准社会热点,对于急待进行的文化教育建设,市民大众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生产建设中出现的环保问题等等,在经过充分细致的调查研究后,提出调研报告,在每年召开的人大政协两会上,提出议案提案。在加强自身建设方面,搞好领导班子建设和机关建设,加强中共党的路线教育,认真学习中共中央文件,贯彻中共各级领导精神;认真学习民进中央文件,贯彻民进省委会精神。开展社会服务方面,民进急社会所急,开展教育服务,如举办幼儿教师培训、少儿书法美术培训、暑期夏令营等,每年都有六七百人受到培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民进葭沚幼儿园,教学质量高、收费低廉,开办后深得家长、群众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好评,在社会上留下良好的形象,开办数年后,因幼儿教育资源已能满足而自动停办。另是建海职业中学,于1984年8月由椒江市人民政府批准市支部创办,招收美术班学员30人,9月开学,地址在三梅中学。次年与三梅中学合办。l986年由三梅中学承办。这就是今椒江三梅中学成为省重点特色高中的原因。
椒江民进的社会服务,还有一项是由我负责组织和进行的,就是每年元旦后春节前的送文化下乡和为民服务写春联。自1983年开始,一直坚持到现在。
会上,民进省委会石楠副主委和组织处杨子才处长跟我单独谈起:这一届你还是委员,但是到下一届就有可能要你担当重任了,你要有所准备。
1996年,椒江因受学校教师、校舍限制,有200多名小学毕业生难以升入初中。民进椒江市委会为在椒江一中借址创建“献文中学”,招收初中新生112名,马信大老师任校长。至1999年中考,献文中学毕业生首批入围省重点中学椒江一中分数线38人,升学率为全区之最,深得社会的一致好评。这个仅办一期的初中是因书生中学创办,椒江的民办教育已能满足社会需求而主动停办的,充分体现了民进办学的宗旨和热心社会服务的精神。
我因从事文博工作,于是对戚继光抗倭和地方文献、地方史研究较为重视,写有大量论文和文章发表。如对浙南最早古郡椒北章安的研究,多次实地调查已经毁废的佛教天台宗五祖章安大师出家处隋摄静寺遗址和地处椒江北岸前所镇的中国佛教最早放生池所在地崇梵寺。我撰写了论文《隋摄静寺遗址考》和《中国佛教最早放生池与放生池碑记——台州崇梵寺智者大师放生池考》,都在中国天台山文化国际研讨会上交流,后发表于《东南文化》杂志。这两处文物古迹都得到了修复,尤其是崇梵寺,虽已毁废殆尽,然在当地党政重视下,有关天台宗佛教寺院的资助和广大群众的赞助下,现已渐次恢复,成为台南第一佛教丛林。
1997年,我的第一部专著《台州历代书画篆刻家传略》正式出版,1998年,我被评为副研究馆员。1999年,《历史古镇章安》和《椒江历代诗词选》脱稿交印,为迎接新世纪,作为《新世纪丛书》中的两册,署以2000年1月出版。
1999年4月,民进椒江区第四次会员大会召开。我当选为四届主委,方荷琴、包中新、潘梅娇、陶宝鸿为副主委,董一莉、徐成龙、蔡明富为委员,潘梅娇兼任秘书长。换届前,省委会石楠副主委和沈东华秘书长到椒江考察换届,经三届委员会推荐,提名要我担任主委,我是亟力推却,主要原因一是参政议政经验不足,陶主委、马主委在前面已把工作做得这样出色,我那里能与他们相比。二是本职工作忙,因椒江区文物管理委员会一直都是我一个人,只怕当不好,有负领导重托和会员信任。经省委会领导再三说服,只得应允。
同时,民进台州市委员会也筹备成立,筹备小组由徐林德、我和张文荣、王有器、方孔世组成。8月,民进台州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椒江召开。徐林德当选为主委,张文荣、我和王有器当选为副主委,方孔世、王如铎、胡正武、崔伯法、蔡庆宪、潘梅娇当选为委员。市民进工作中,我分管参政议政和社会服务工作。
2000年5月,台州市政协二届一次会议在椒江召开,我出席会议并当选为常委。7月,当选为市政协副秘书长。
多年来,我写过大量的调研文章和提案,对于旅游开发、文物保护、文化建设,食品安全卫生、环保等都有涉及。参加过很多的座谈会,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意见和建议。每当得到采纳时,必里感到由衷的高兴;当没有被采纳或是没能得到解决,我也理解,我是民主党派成员,是政协委员,提和讲是我的事,做不做是政府和有关部门的事,若真的是迫切和必需,重新再提。但我们也有一个原则,做不到和没法做的从来不提。
我做的文博工作,文物管理委员会自成立起直到2008年,都是我一个人,还兼管戚继光纪念馆。社会兼职也多。但工余不荒废学习,坚持以夜继日。书法四体皆能,1990年加入中国书协,曾是书协省理事、市副主席、区主席。再是艺术理论研究,尤其是对海派画家蒲华有深入的研究。蒲华是嘉兴人,于1865年游幕台州,寓台三十年。蒲华是海派大师,挟艺游四方,生活不修边幅,作画不计润笔,人称蒲邋遢。广结平民,从不自傲,是一位毕生以书画艺术服务人民的画家。作为海派绘画奠基人,其地位与艺术成就早已确立,而画价很低,又少人研究。我从青少年起长期积累他的有关资料,2002年,我写成《蒲华研究》一书出版,举世至今仅有,最为欣慰的,是书出版两年,蒲华画价上涨几十倍,而我也以《蒲华研究》一书闻名全国。2004年,我写成对元代台州著名画家柯九思的研究书籍,以《柯九思诗文集》为名出版。同年,我评为研究馆员。
2006年,为庆椒江民进成立二十周年,我为主编写《椒江民进二十年》,本书作为一个基层地方组织的总结,从参政议政、自身建设、社会服务、会员风采等方面编写,展示椒江民进委员会成立后的廿年历程,装帧大方、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成书后,适值椒江区政协八届换届,本书在会上分发,委员们一致赞赏,尤其是新委员,都认为里面的调研文章、提案等,为他们的撰写提供了很好的参考。随之在民进省代会上分发,省委会领导和代表们许多都当面跟我说这本书编得好。民进中央领导到椒江,这本书也大得赞赏。
纵观椒江民进,其成绩的取得,是民进会员同志同心合力而取得的,我们的会员,都是教育、文化、卫生等各界的精英。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开拓进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作为新时期的民主党派,作为民进的一员,紧紧围绕党的各项中心工作,作诤友参政议政,为国家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2004年,我从台州市民进副主委退出。2009年,我从民进椒江主委岗位退下来。但民进是我的家,民进培养和激励了我,今日我之有成,是与民进分不开的。光阴荏苒,稀龄将至,接下来我也要退休了。文博也是我的家,一个人的单位,如今济济一堂。江海之浪,后以接先,无论前浪和后浪,都有着美丽的浪花,阳光下的闪闪发光,月光下的粼粼波光,自然都是天籁。看到年轻人青出于蓝,不禁欣喜由衷,我想,这就是“时光与人生”,只是云,不是烟。
(王及,浙江省考古学会理事、文博研究馆员。曾任民进台州市委会副主委、椒江区委会主委、台州市政协常委、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