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国内外文创先进城市相比,杭州的政策环境、产业布局、核心人才等尚有不少改进空间,切实解决好这些问题,将很好地提升文创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助于杭州成功跻身全国乃至世界优秀文创城市行列。
发展现状与主要问题
文化创意产业,制度安排、法律保护急需完备。一是相关服务平台建设很不完善。二是文化创意产业法律制度缺失,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导致文创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缺乏经营保障,市场机制面临挑战。
政策、资金扶持“乱枪打鸟”,针对性、实效性不高。从目前来看,杭州市政府创立了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同时推出融资服务、特色楼宇认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但是,在产业扶持政策上看,政策以短期扶持为主,缺乏长效激励机制,对创意产业特点把握不足。比如在税收优惠方面,将文创产业简单地纳入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审核,许多文创企业达不到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指标,因而无法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
“造园运动”过犹不及,行业集聚、产业链融合不足。目前杭州市已建成或将要建成的文创产业集群达到20余个,但其中不少园区内的创意产业形态类似,造成集群之间的竞争加剧以及资源的分散,长久来看不利于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许多新建园区远离市中心,周边配套的交通、住宅、生活设施尚未到位,园区闲置率高,而不同的文创产业集群有着不同的建设主体,这又造成了集群之间的分离从而自成体系,园区与园区之间难以建立分工与合作的关系。这些问题不仅导致了机构的重置与资源的浪费,还给产业的集聚以及产业链融合带来了种种的困难。
文化创意阶层尚未完全成形,产业创造力有待提升。人才来源主要从传统产业中转移,缺乏自我“造血功能”。同时,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政府对于基础创意人才引进力度不够,高昂的生活成本产生了城市挤出效应,导致大量创意人才向二级城市流动。在高端人才的引入过程中,很多文创产业园虽然吸引了国内外知名创意品牌和名人的加盟,但实际只是一个产品陈列的场所,而非实际研发或经营的地点,创意产业核心创造力不足,高端企业、人才对行业的辐射引导效应难以体现。
推动产业发展策略
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相关制度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要抓紧制定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以及实施细则。有条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城区也要根据各区域实际情况,制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并适时提出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为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建立有效的组织保障和良好的政策环境。
要加强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应尽快建立一个健全、完善、功能完备的知识产权评估体系,加强创意产品和自主品牌知识产权资产的评估管理,增强市场主体知识产权运用能力,提高实施知识产权的绩效。工商局、知识产权局等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横向联动,提高知识产权执法力度;要简化、完善相关的司法程序,降低个人、企业的知识产权开发和保护成本,增加侵权者的侵权成本。
扶持中小文化创意企业,培育行业龙头企业,扩展产业价值链。要大力扶持中小文化创意企业,特别是加大对初创企业、中小文化创意企业的资金扶持和融资支持,鼓励创意人才积极创业。以文化创意产业园为依托,培育一批规模较大、有较强创造、设计、开发能力和自创品牌的龙头企业,形成一批在国内乃至国外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品,凝聚一批全国知名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师,在行业内产生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在现有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基础上,大力挖掘衍生产业的价值,鼓励多元化社会资本进入文化创意产业,强化市场化运作手段,进一步增强产业链的运作能力,促使各类型文化创意企业发挥各自的优势,逐步形成相互补充、共同发展、多元共存的产业格局。
优化园区布局与配置,推进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以“全市一盘棋”的思路探索建立特点突出、产业互补、功能定位合理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在保护文化生态和历史风貌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旧厂房、仓库和老建筑改造建成文创产业基地,避免大拆大建,延续城市的文脉,在新园区的建设和审 批上,要充分调查论证,确保文创产业分布科学合理。
加强主要文创产业园区周边“硬配套”的建设。特别是新建园区周边的交通、住宅、生活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文创产业园“软文化”培育,将创意主题沙龙、技能培训、学术交流等打造为常规项目,扩大对外宣传力度,提升园区影响力,增强文化凝聚力;结合西博会、休博会等大型会展,举办文创产业论坛,开拓与国际国内同行业间的交流和合作;以园区为载体,建立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文创产业链融合,促进行业集聚发展。
重视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文化创意产业核心创造力。政府在引进高端人才的同时,要建立自身多元化立体的人才开发体系。充分发挥杭州市及周边地区的教育科研和文化资源优势,充分利用企业的实践资源,培养文化创意产业急需的实践型、复合型人才。通过高等院校培养创意人才,以文创企业人才需求的“订单”为导向、确定具体培养目标的“学士前定位培养”,让企业进一步参与到定向创意人才的培养中,改变专业口径的错位、盲从,使高校专业设置更加符合企业和市场需求。大力开展各类专业培训,实施文创产业人才能力开发计划,依托各类社会力量建立文化人才培训体系,针对创意产业人才的核心素质要求开发课程和开展培训,不断提升创意人才的能力和素质。
来源:《联谊报》2014年5月15日 议政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