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浙江省委员会
进入大字体模式
退出大字体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会员风采
薛鸿翔:汇聚夜空中闪亮的星

如果说民进会员是夜空中一颗颗闪亮的星,如何把这些星星汇聚成一颗巨大的心,发挥超凡的力量,是薛鸿翔担任民进杭州市上城区基层委员会主任以来,考虑得最多的一个问题。

走进薛鸿翔位于上城区工商联的主席办公室时,他正忙着电话联系民进杭州市委会最近开展的“爱满民进”活动,打算联络上城区几个热心公益的企业家开展服装义卖,为市委会成立的基金会筹集款项,让“爱满民进”活动有资金落地。这时的他,早已从最初对民主党派的懵懵懂懂到现在能熟练地组织发动基委会力量,履行参政党职能。

 

意外走进民进

说起如何加入民进,薛鸿翔觉得那完全是一个意外。当年,他考入上城区人事局成为一位公务员时,心里还是想着入党。但由于“非典”耽误,他入党的事竟然拐了个弯,2006年,由时任上城区人事局工资福利科科长、后任民进杭州市委会主委的韩国熹介绍,加入了民进。

“那个时候对于民主党派一点也不了解,完全因为领导介绍,如果领导是其它党派,我就可能加入其它党派了。”

误打误撞进入民进的薛鸿翔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民主党派有什么作用,直到一件事触动了他,他才彻底理解了民主党派的力量。

薛鸿翔2000年进入上城区人事局后,一直致力于解决区属幼儿园退休职工的待遇问题。由于历史原因,有150多位退休职工不能享受100%的社保,有一部分需要单位出。薛鸿翔走访了其中的50多位职工,深入调查研究,并从2003年起通过人事局正常途径提出问题,但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直到2006年,薛鸿翔把这个问题交给时任政协委员的韩国熹和另一位人大代表,通过政协委员的提案和人大议案提交上去,这个拖延了四五年的问题竟然顺利得到了解决,甚至连整个杭州市区都一并解决了。这让薛鸿翔非常惊讶,初步领略了民主党派的能量。

2009年,一直黙黙无闻的他突然在组织总结中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心里一阵激动,觉得虽然没有做什么贡献,但组织并没有遗忘他。从此,薛鸿翔觉得自己应该为党派做点事情。

在他担任区政协委员第一年,他在政协全会上作了关于公务员绩效考核的大会发言。让他没想到的是,第二天他就被时任上城区区长、现任杭州市副市长的陈红英请到办公室,专门讨论此课题。

“政协委员让我有了更大的发挥平台,同时也对全区的机关绩效有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自此,薛鸿翔全面进入角色,2011年,民进上城区基委会换届,他从副主任转到主任的岗位上,从此,开始了执掌基委会队伍的历程。

 

人事局副局长的能耐

说到民进上城区基委会,如果你恰巧是属于这个团体中的一员,那你会非常幸运,因为你遇到了一位在人事上可以助你一臂之力的一位有能耐的主任。

民主党派如何增加凝聚力,这是摆在每一个基层组织主任面前的首要问题。薛鸿翔凭借多年来在区人事局任职的工作经历,最大限度地打造出一支有核心凝聚力的队伍来,他的法宝就是尽量帮助民进会员个人在组织上的进步,并通过后备干部的精心选拨和培养,既打动了人心,留住了人情,更培养出不少有前途的民进会员,反过来极大增强了党派的实力。

第一招,薛鸿翔非常留心组织部和统战部的换届,一旦有政协委员或者人大代表的空缺,他就会竭力推荐自己旗下的会员,如今,民进会员担任上城区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的数量位居各党派之首。他还尽力推荐会员进入市委会的专委会,让他们有更多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第二招,薛鸿翔善于“放长线”,利用自己人事工作的丰富经验,提前为民进储备干部人才。他会瞄准一些非常有前途的好苗子,先去单位了解此人的基本情况,如果确属有前途的,他会提前发展为民进会员,然后等到前一梯队换届后,马上推荐这批新鲜血液顶上去,使民进在机关事业单位任职的人数大大增加,组织建设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第三招,牢牢抓住基委会的骨干队伍。他每年走访这些骨干会员所在单位的党委领导,宣传这些民进骨干的能力和贡献,使民进会员在党委中留下好的印象,有助于以后的提拨和成长。

第四招,薛鸿翔充分利用自己在人事局工作的优势,到统战部了解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中的无党派人士,从中加以挑选,鼓励他们加入民进。同时,他也到人事局组织处去挑选一些35岁以下的无党派人士,并到单位进行了解摸底,确认是优秀储备人才,就发展为民进会员。

民主党派是一个松散的组织,民进工作都是兼职,如何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凝聚人心,薛鸿翔在以上几个方面下足了功夫,做足了文章,许多被提拨的民进会员不仅从心底里由衷感激他的鼎力相助,更加深了对民进的感情,做起工作来更加积极努力,使党派工作形成了良性循环。

 

带出一支能战斗的队伍

处于政府职能部门,薛鸿翔常常感叹政府部门和民主党派的差别。在政府工作中,无论前面千难万险,一声令下,下面的队伍就排得整整齐齐,步调一致听指挥,但民主党派很多时候要靠负责人的个人魅力,如果牵头人缺乏一定的资源或者能力,那这个部队就会松散下来,甚至无法开展活动,有的支部换了一个主任,本来非常优秀的团队又会被打回原形。因此,如何调整人才队伍的组织结构,如何输送新鲜血液,成为当务之急。“如果你人都聚不起来,怎么去带兵打仗,冲锋陷阵?”

值得薛鸿翔骄傲的是,通过他这三年的精心打造,一支人才队伍已经基本成型。在他手上,有一支十几人的参政议政小分队,不用发动和催促,把市委会的调研课题发下去,就有人主动请缨。还有一支社会服务小分队,这些骨干和积极分子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工作,比如购买区里社会公益项目——“五二红烛”,让老师免费为外来务工子弟进行辅导和培训,目前江城中学的朱红老师已经开展了三场培训。薛鸿翔希望通过一届比较长期稳定地做好一个社会服务项目,打造出一个响亮的社会服务品牌,而不是为了完成一个社会服务任务去走过场,这样反而会影响基层的工作。

做好社会服务工作还需要有资金的支持,因此,薛鸿翔手里还有一支企业家队伍,有广宇集团老总王轶磊,也有大华集团、利星广场、面包新语等企业的老总。这次薛鸿翔就是发动了做服装的邱惠国等几个热心公益的老总进行服装义卖,帮助民进困难的会员或家庭。

“民主党派散心是很快的,要再聚拢起来就很难了。如果你不把会员的个人问题当一回事,纯粹靠热情,是很难长久的。一个组织要想真正长久有活动,必须要真正吸引会员,力所能及帮助他们做一些事情。”

现在,薛鸿翔一直在为众多的民进老师呼吁,把党派工作计入课时,虽然几年下来一直没有结果,但他仍然没有放弃。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汇聚起夜空中最亮的星。

 

作者:陆梅红

编辑: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