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民进萧山区十届六次会员大会召开,一位身材窈窕、衣着端庄的年轻女士推着一辆轮椅,她小心翼翼地护着一位老人进宾馆、过大厅、上电梯、入会场。这位坐在轮椅上的是萧山民进已过耄耋之年的吴家炎会员,而这位笑容可掬、谦恭温柔的女士则是本文的主人公,民进会员、萧山区政协委员、杭州天时进出口公司董事长潘海燕,她以自己的言行举止,传递着“爱满民进”的质朴气息。
厚德载物
从潘海燕的外表,很难看出她的儿子已经十几岁了,这位满溢着母爱的新时代女性与老会员们特别缘份。在中午的工作餐上,前辈们讨论开展基层组织生活,她倾听后即发出邀请:到浦阳桃源村——天时公司的生产基地,一个山清水秀的乡村去举行一次退休支部的考察与休闲活动。为了这次活动,海燕做了精心的准备,不仅安排专车接送,还亲自带队,了解哪家饭店适合老人口味并试餐品尝,并亲自包装公司土特产和新茶。当天的包厢服务员说,自农庄开业以来,他们从未接待过如此高龄的顾客。老会员们大多年逾古稀,最大的已是84岁高龄。大家一边品尝绿色蔬菜和新鲜鱼虾,一边聊起了家常。有两则小故事,让大家悄然动容。
一次,海燕见到一个孩子在垃圾桶里拣食物吃,脸部和双手都肮脏不堪。原来这孩子因父母双亡而流浪在外,这天他饿极了。海燕为他洗干净脸和手,并买来食物让他吃了个饱。孩子千恩万谢,感激不已。还有一次,海燕遇到一位刚从医院动了手术、右手手指被切除的年轻人,想要进饭店正常用餐有困难。她知道原委后,买来一碗面条,一筷一筷地喂他吃完。年轻人感动得潸然泪下,说,你真像我的姐姐。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社会上那些急需帮助的人,成了海燕和公司经常性的工作。读读下面这些数据,就会明白在她身上发生的故事:
2004年开始至今,常年资助6位家境贫困学生的基本生活费用;
2006年始,为第二职高的6名贫困生提供每月200元的生活补贴;
2007年至2011年,向党湾初中捐款助学,连续5年,总额达10多万人民币;
2007年,在区教育局牵头下,公司成立“天时杯”奖教奖学基金会;
2009年,潘海燕荣获萧山区第18届尊师重教奖;
2012年,为民进区委会新农村共建基地——区六中捐献10万元助学金;
……
做人做事德为先。几年前,当海燕看到八里桥村15组倪爱婷家因经济原因没能安装自来水而饮用池塘水时,即为其垫付入户的安装费用。从此,倪家也同全村人一样,享用清洁的自来水。
近十年来,在公司党支部和她的带领下,全体员工不断向慈善总会、红十字会捐献资金,抗震救灾,奉献爱心。
圣人说,“地势坤,君子厚德载物。”一个人多做善事,日积月累,品德象滴水汇成江河而升华,就会受人拥戴,就与时俱进。如果人人都能弘扬社会道德,提升思想境界,净化社会风气,就会推动物质文明建设,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厚德载物,是天时公司的企业文化,公司办公室的墙上,悬挂着“天道酬勤”的墨宝。
天道酬勤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机会。
当年,海燕是某知名酒店的餐饮部经理,她未来的先生是大堂经理,帅哥靓妹工作出色,才子才女志存高远。新千年,海燕还荣获了萧山市的“三八红旗手”。改革开放,给了国人施展才华的机会。婚后,丈夫只身前往温州,汲取改革开放前哨地的创业经验,海燕在家抚养儿子,照顾双方的父母。劳燕暂时分飞,一分就是几年。待到公司成立,已是2005年12月,夫妻俩通过打工、学习、取经,交了好多年的学费,把大好的青春时光交付给了劳动创造与储备,租用两间办公室,5名成员(财务、采购、单证各1人,外贸员2人),公司开始了创业。
“眼界决定世界,思路决定出路”。2006年,公司在阿联酋迪拜设办事处,作为直销窗口,同时在国内外注册商标。三年打拼,公司业绩达到每年出口额在1000万美金以上,被评为“杭州出口名牌”企业;2008年初,在菲律宾马尼拉设办事处,由此连续四年获萧山区北干街道外向型经济奖;2012年,在外需不振的艰难局势下,公司凭借业已建成的生产基地,采用近乎是零利润的操作运营,利用工贸结合的优势,让公司的出口额增长了20%,在当年的萧山外贸行业中独树一帜。
“认真做事,诚信做人”,是天时公司的宗旨。如今,公司有员工22人,另有生产基地的职工30多人。创业队伍年轻化,平均年龄27岁,其中有18人是本科以上学历。外贸员懂英、西班牙、日、法、阿拉伯语等多国语言。酒香还得勤吆喝,多年来公司不时派员赴中东、逛迪拜,以获取商业信息,为老外们提供及时、合适的产品。
畅游海燕那活跃的思维海洋,倾听她脚踏实地的创业经历,懂得了真正的智慧总是与谦虚相连,真正的良人必然像大海一样宽厚。有人说,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收割习惯;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收割性格;播下性格的种子,就会收割一定的命运。
“闻鸡起舞早耕耘,天道酬勤有志人。”潘海燕拥有勤劳的习惯,养成善良的性格,最终获得丰硕的果实。
琴瑟和鸣
2009年,国庆60周年,一场由天时公司出资、区管乐协会举办、稀有的民间音乐盛典悄然问世。在丈夫的全力支持下,潘海燕和她的妈妈、儿子三代人同时登台,“吹响萧山”的旋律在草根人手中的萨克斯发声器中轰然奏响。那一夜,大剧院盛况空前,上下两层座无虚席,舞台上数十人的合奏频频变换着队形,鲜艳的演出服装映衬出业余女演奏家们的笑脸。两个半小时的演出,穿插了数次幸运抽奖,激起全场一波又一波的浪潮,把国庆的喜悦气氛充分演绎。那晚,有四五十名民进会员观看演出。
海燕现任萧山管乐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这位处理公司业务严谨有序的董事长,在舞台上是一名天真活泼、吸人眼球的演奏家。2010年,她受邀参加首届跨湖桥文化艺术节闭幕式晚会、上海第12届国际艺术节开幕式的演出。2011年6月,公司在区文化中心世纪剧场举办庆祝建党90周年红歌专场音乐会。日前,杭州明珠电视播出了她参加《老爸老妈来欢唱》的复赛胜出节目。
协会成立5年来,她参与组织和演出的各类公益活动达50场,观众有社区居民、敬老院老人、公园游客和学校师生等。
2010年7月,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社区音乐活动专题会议在萧山举行,区管乐协会被联合国科教文卫列为社区音乐推广案例。来自13个国家的50多名专家讨论了一个有趣的话题:每个国家的社区里,都有很多爱好唱唱跳跳的居民,这些草根音乐社团如何成长?
其实,人民群众中蕴藏着丰富的音乐潜能,这犹如两三千年前《诗经》的源起与形成。2007年前后那段时间,每当夜幕降临,徐建勇等业余音乐爱好者在南江公园水池边吹奏,每次都有游园的人热情围观,“音乐狂人”的亲民活动多次见之于主流媒体的报道,但总是单打独斗或散兵游勇的娱乐。一天晚上,天气突变,雷电交加,狂风大作,笔者和徐建勇站在仅可容身的亲水装饰花墙檐下避雨,10万平方米的广袤绿大地上大约仅存我们两三人。风雨总要持续一段时间,两名民进界别的政协委员详尽地探讨这几根民间萨克斯管的发展趋向。
徐建勇深沉地说,他在等待……
而徐建勇期待的人终于出现了,那就是潘海燕和她的夫君杨则奇。
2009年,杭州市萧山区管乐协会宣告成立,徐建勇任主席。现已发展到会员100余人。
琴瑟和鸣,其乐融融。其着眼点不仅仅是一两个团队,萨克斯风的波及面正在逐步扩展。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孟子说,独乐乐,不若与人乐乐。向往着人生出彩的机会,就要对生活充满信心与希望,热爱脚下的这片土地,团结众人,厚德载物,天道酬勤,共建和谐社会……
潘海燕清澈的眸子里,充满着对未来的期待!
充满着对未来的期待!
作者:寿佩兰 蔡惠泉
来源:民进萧山区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