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浙江省委员会
进入大字体模式
退出大字体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自身建设 会史纵览
一页聘书引出的一段历史——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

 

我们离开了爸爸,我们离开了妈妈;

我们失掉了土地,我们失掉了老家;

我们的敌人,就是日本帝国主义和它的军阀。

我们要打倒它,要打倒它!

打倒它,才可以回到老家;

打倒它,才可以看见爸爸妈妈;

打倒它,才可以建立新中华。

——摘自战时儿童保育院院歌(安娥词,张曙曲)

 

中国民进促进会浙江省委会需要我父亲——原民进中央委员张世昌的生平资料,我于是打开尘封已久的父母遗物,竟从中找出一包边角磨损、纸质泛黄、折皱交叠、历史久远的聘书,它们随父母经历了波折的一生,见证了父母少为人知的历程。我轻轻打开一张张稍触即破的聘书,竟在其中发现了一页我母亲裘金莪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二月二十六日至七月二十一日受聘于“战时儿童保育会浙江分会第一保育院”教员的聘书,终于确证了母亲曾就职于战时儿童保育院。

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全称为“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总会战时儿童保育会”。 那是在1938年初的汉口女青年会座谈会上,著名女电影演员陈波儿(中共党员)首先提出要赶快到各战区抢救战争难童的建议,得到了与会者与各党各派妇女界人士的拥护,同时,沈钧儒、郭沫若、邹韬奋、田汉等各界知名人士也都参与了倡议和发起。1938124日在汉口召开了筹备会,李德全任筹委会主任,邓颖超任筹委会常务理事。1938310日战时儿童保育会正式成立于汉口。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常务理事及负责人有:宋美龄、李德全、郭秀仪、张蔼真、黄卓群、陈纪彝、安娥(作家、保育院院歌词作者)、唐国桢、邓颖超、庄静、史良、谢兰郁、刘清扬、孟庆树、曹孟君、赵一恒、沈兹九等。宋美龄以将儿童保育会纳入她领导的“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妇女指导委员会”系统为条件,接受邀请出任保育会理事长,李德全任副理事长,邓颖超任常务理事。并聘请了蒋介石、冯玉祥、李宗仁、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叶剑英、沈钧儒、郭沫若、史沫特莱、斯诺、司徒雷登等286位名誉理事。

“救救孩子”!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在日寇不断侵占中国领土的极端艰险困苦中,为抢救和培养民族未来、战地儿童,积极动员与组织社会各界人士,有钱出钱、有人出人、有力出力,先后成立了二十余个分会与53所儿童保育院。八年抗战中共救助了难童近3万余人,为抗日战争、为民族复兴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浙江儿童保育会成立于19386月的金华,当时已迁避于金华的浙江省政府主席黄绍竑夫人蔡凤珍为理事长,财政厅长黄祖培夫人黎沛华为副理事长,理事有李家应,肖锟、程为昭、戚铮音(中共地下党员)、李清华、贵畹兰等女士及汪光焕(中共地下省委组织部长)。19389月,分会推荐李家应为位于浙江省丽水县碧湖镇天后宫、刚从临时保育院改名浙江战时第一儿童保育院的院长,李家应聘请严金明(中共地下党员)为副院长。收容的院童从五十人发展到七百人,最多时达到近千人。

院长李家应,浙江省政府秘书长李立民长女,1911年生,安徽含山县人,中央大学社会系毕业,中国国民党党员。具有爱国、进步、正义、积极的思想与感情。在她的带领和包容下,浙江战时第一儿童保育院汇集了一批抗日爱国青年,他们中先后有三十多位中共党员担任了教职员工直至副院长,李家应在心知肚明的情况下,一直顶着上司和院外国民党势力的高压,依靠、信任和保护这些进步青年开展教育与抗日活动,没有让一个人遭受被捕与迫害,最多只是暗中通知本人离院躲避。例如共产党员严金明的逮捕令,就是在她的坚持下,其父李立民才压着不发,从而让严金明以“降职”为名工作到抗战胜利的1946年。由于李家应的立场,这个保育院竟成了进步青年与中共地下党的避居所,中共地下党不但在这里开展组织活动,还发展了不少党员,他们后来或奔赴延安、或参加新四军、或带队到台湾潜伏,甚至在皖南事变后从上饶集中营越狱逃出来的几位党员也得以在此暂避。而国民党和三青团的组织在保育院从未成立过。

正是在李家应的领导下,在极其困难的境地中,浙江战时第一儿童保育院的师生在正常的书本知识教育外,进行了大量的抗日求亡活动:如中共地下党员王冠民(1954810日被枪杀于台北保安司令部刑场)带领学生成立二胡队,自己动手捉蛇制琴,并为周边群众演出《放下你的鞭子》、《雷雨》、《最后一课》等抗日与进步剧目,甚至有延安作品《农村曲》、《生产大合唱》、《黄河大合唱》等。为了生存,教师与学生就近开劈了150余亩家田与菜园、畜牧场,并成立了制鞋、农艺、土木、编织、剌绣、缝纫、印刷、工艺、看护等小组,培养了一批有一技之长的学生。他们还创刊了“儿童报”(三日刊、八开铅印),不但在院内,而且向省内外发行。这些难童后来不但有参加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更在新中国的各行各业中成为国家干部。

浙江战时第一儿童保育院也不时受到日寇的侵扰,19415月受敌机的狂轰滥炸,保育院医务所被炸毁,一名病童中弹牺牲。19425月,日寇进犯丽水,烧毁了天后宫及其厢房、礼堂、办公室、工场、厨房和仓库,保育院只好撤离到当时的省政府所在地云和。1944年夏天云和河上一带发生鼠疫,保育院被卫生部门封掉,并将衣被杂物浇上汽油烧光,保育院只好迁往远离前线的平阳顺溪。

19438月,我父母从避居缙云壶镇的锦堂师范学校毕业,他们来到了云和县,父亲就职于省政府子弟学校的处州中学附属小学,母亲受李家应聘请,于19442月至7月担任浙江战时第一儿童保育院教员,成为战时儿童保育院中的一员。

 

(卅三)聘字第伍陆号聘书:战时儿童保育会浙江分会第一保育院聘书卅三聘字第伍陆号,兹聘裘金莪先生为本院教员,任期自三十三年二月二十六日至三十三年七月二十一日止,按月致送薪金壹佰伍拾元正,膳宿概由院方供给。此订:按总会规定月赏支生洋壹佰叁拾元,禄米陆斗。院长:李家应(章)。中华民国三十三年三月二十六日。

 

服务规约:

一、本院教职员均须服膺党国遵奉抗建法令及本院之一切规章。

二、本院教职员均须立志刻苦耐劳服务牺牲秉承院长意旨服从股主任指挥,以谋院务发展。

三、本院教职员一律专任,如有期聘请,非得院长之同意不得接受。

四、本院教职员均须参加纪念周,升降旗,及一切经院方通知之集会。

五、教师生活必须院童化,以身作则,藉取潜移默化之效。

六、本院无寒暑假,虽在例假,亦须轮值职务。

七、教职员在聘任期内,不得辞职,如因不得已之事故,必须中途离职者,须于二星期前通知院方,经院长核准后,办完移交手续,始可离院。

八、本院教职员起薪停薪,概按日计算。

九、教职员受聘之本兼职,得由院方视需要而更改之。

十、级任教员任课以七百分钟为原则,科任教师任课以一千分钟为原则。

十一、教职员请假,须照请假规则办理。

十二、时局紧张时,教职员不得擅自离院,否则以撤离职守论,撤职查办。

 

请假办法:

一、教职员请假,须前一日填写请假单,由股主任核转院长批准,并将职务交待清楚方为准假。

二、请假在一星期以上者,须另请人代理,但亦须先得院方同意。

三、请假时间以一月为限,但因情形特殊而经院方特许者不在此限。

四、请人代理之代理金,于请假人薪给项下扣除病假扣半薪,,另一半由院方津贴。

五、左(下)列情事,均予给假,代理金由院方津贴:

1、其本人婚嫁者,给假二星期(路程在外)

2、直系血亲或配偶之丧葬给假一星期(路程在外)

3、为增强工作能力参加短期受训而经院方核准者给假

4、女教职员生育,给假一个月。

 

母亲地战时儿童保育院只工作了半年,1944年夏,因鼠疫被烧毁所有衣被而迁移到平阳的保育院离开了云和,母亲与父亲结婚后留了下来。这半年中她在保育院做了什么,具体的生活细节她从未告诉过我们,因为在后来的那些年代中,他们不愿、不敢提起这些“解放前”的事,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也不允许他们向我们讲介这些事。前述保育院的教学、生活与活动,还是我从2010年由一群保育院幸存下来的教师、学生编辑的回忆《烽火儿童》中寻找到并摘录下来的。为了寻访父母的足迹,我将这本《烽火儿童》的每篇文章、每行字句、每幅照片都细细看了一遍,这里面无一字一句提到我的母亲,但当我看到这页聘书后,我感到它们的每字每句都是在讲母亲这半年的生活。正是因为有与这些进步青年的交往经历,我才能理解1949年国民党在逃离杭州时,地下党会找到我父母,并由他们带领全市中小学教师包围国民党中央银行,以讨要生存费为由开展合法斗争。

我不厌其烦、逐字逐句地抄录了这一份聘书,是因为它是一份证明,它证实了母亲曾经为抗战作过一份微薄的贡献,它证实了母亲曾经是浙江战时第一儿童保育院的一分子,它证实了母亲在那个年代的生活历程,它也证实了父母亲是那些投身于国家、民族、人民的进步青年中的一员。

 

注:

母亲裘金莪,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青年时代为求学离家出走,毕业于锦堂师范学校,一生从教,晚年在民进举办的中华业余职业学校工作,1998年因病去世。

父亲张世昌,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毕业于锦堂师范学校,一生从教。曾任西湖区中心小学、保俶塔小学校长和学军中学(原杭州第十四初级中学)校长;历任中国民主促进会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届参议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浙江省委会第三、第四届副主委,第五、第六、第七届名誉副主委;中国民主促进会杭州市委会第三届委员,第六、第七、第八届副主委,第九、第十届名誉副主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六、第七届代表;杭州市一、二、三、六届人大代表;西湖区第六、七、八、九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杭州市第四届政协副秘书长、第五届政协常委、第六届政协委员。

 

作者:张一祥

编辑: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