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金海观教育思想研究会第14届年会在义乌大陈镇灯塔村“重阳书院”召开,来自全省各地的50余位湘师校友和研究人员出席会议,第六届“金研会”会长、萧山民进会员蔡惠泉主持年会。湘师校友、民进萧山城北支部主任、萧山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朱玉螓与金研会秘书长、民进萧山退休支部副主任寿佩兰等10位民进会员出席会议。
灯塔村党支部书记陈美芬和浙江大学历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金普森致欢迎词,金研会会长韩成兴作理事会工作报告,杭科院副校级巡视员王树霞代表校方讲话。
金海观(1897—1971),诸暨人,南京高师毕业,先后任教于南高师附小和河南开封、江苏徐州、宁波、安徽等地的中学、师范学校,担任第三中山大学实验学校主任、成都大学教授及实验学校主任(校长)等职。
1932年2月,金海观出任浙江省湘湖师范学校校长,长达25年,从湘湖压湖山启程,走上烽火湘师路:南迁义乌、松阳、庆元(福建松溪)、景宁,再回迁松阳,复员萧山祇园寺。学校被誉为“浙东民主的堡垒”,其间孕育的“湘湖精神”影响了几代人。新中国成立,金海观担任萧山县首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副主席和县政协副主席,省人民代表和省政协常委。1952年10月10日,周恩来签发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的任命通知书,任命其为浙江省人民政府文教工作委员会委员。
2003年10月,《金海观全集》上、中、下三卷出版,计120万字,收入作者的教学论文、译著、办学计划、日记及书信等珍贵教育历史文化遗产。校友金普森教授作序。
金海观于1952年8月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组建民进县委会,是萧山民进组织的创始人。1957年1月,调任民进省筹委会秘书长,历任民进中央候补委员、中国教育工会委员等职。
“重阳书院”由金普森倡建,教授亲撰《重阳书院记》:“会稽南麓,金衢东缘,古越之地,秦置乌伤。八邑之肇,浙中通都……倚山脊以为堂,借方塘而作鉴,开地一十亩,筑区八千方……书院成器,文化立道。文化依书院而传承,书院赖文化而发展”。院内亭台楼阁,置笔墨纸砚;雕梁画栋,饰字画兰竹,实为由摇拨浪鼓、鸡毛换糖发展而来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中的一块陶冶村民情操的文化宝地。
是日下午,民进城北支部会员与杭科院的有关领导一起,驱车两小时,寻访到了义乌江湾吴氏宗祠——湘师南迁路上坚持战时办学的第一所临时校舍,其时间为1937年12月。
来源:民进萧山区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