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共迎新春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殷切希望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努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这对各级民主党派建设来说是一个重大历史任务。
命题的提出
建设高素质的参政党地方组织,是绍兴民进一以贯之的追求,我们一直在探索,认识在不断提高。
本世纪初,党派换届后,我们以为勤勉做事最重要,按照党委和上级党派组织的要求,一件事一件事踏踏实实做,党派组织能不优秀吗?一段时间下来,我们感觉事情倒也做了不少,汇报起来也很是动听,但感觉做事很是被动:能干事的人对党派工作没兴趣,积极性不高,推诿,敷衍;愿意做事的人却不会干、不善干;更多的会员则是某个活动有兴趣就参与一下,没兴趣就不闻不问,有的甚至长年不参加活动。
我们转换思路,把主要精力放在做人的思想工作上。因为人是第一要素,人的工作做好了,事情也必然能做好。为了解决 不愿干的问题,我们设计开展系列凝聚力工程。首先开展“爱满民进”教育实践活动,让广大会员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同志之间的温暖。在此基础上开展“爱我民进”教育实践活动,引导会员关心会的发展,参与会的工作;为了解决不会干的问题,我们开展了学习型组织建设,每年开展读书会,举办各类报告会、 讲座、培训,搭建平台,让会员有充分机会提高素质、展示才华。
一段时间下来,自我感觉效果不错,推诿、敷衍的人少了,愿意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人多了。但我们从中发现不少会员履行职责很为被动,缺乏强烈责任意识,没有真正从思想深处解决“入会为什么”“我应该为会做什么”等基本问题,在具体工作中往往有功利性倾向,尤其涉及利益冲突时,比如个人利益和组织利益的冲突,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冲突时,难以正确把握利益导向。
经过反思,我们感到建设高素质参政党的地方组织,必须培育党派文化,从文化入手,切实加强新时期参政党的建设。因为文化是一只看不见的巨手,它决定着人的价值观,左右着人的行动。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组织、一个个人,文化成为软实力的核心表现,它的深刻性、持久性是显而易见的。
命题的客观性
现在文化是个很时髦的字眼,它像个菜篮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党派文化存在吗?提出它有意义吗?会内外不少人向我们提出此类问题。
文化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无处不在。比如对党派工作,有人热心、积极干,有人冷淡、不愿意干,其实这两种人的表现背后就是价值观在支配着,就是文化的体现。又比如,有的会员干事认真负责,事事都要争先,有的会员敷衍塞责,应付了事,无论何种工作态度和方式,它的背后就是文化的作用。
党派文化不因我们的提出而存在,它就渗透在我们工作的点点滴滴,贯穿着我们工作的始终。之所以提出这个命题,就是希望引起更多关注、重视,共同加以培育、彰显,从而使党派组织达到高素质的要求。
培育路径选择
(一)党派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
党派价值观作为党派内在精神之魂,主导党派及其成员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能把广大成员的聪明才智焕发出来,为党派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确立党派价值观不难,难是难在这个价值观要让广大成员认同。如何让党派价值观能得到组织内广泛认可,必须要把握好两点:
1、让党派成员人人成为价值观的创立者。绍兴民进曾于2012年开展“共同价值观”大讨论活动。起初我们也担心会员可能对这个讨论不理解、不支持,最终成为走过场的花架子。但事情结果有两点出乎我们的意料:一是开展活动之初确有许多成员对这样的讨论态度冷漠,认为是“作秀”。经过一段时间的广泛学习、交流、辩论、演讲,大家逐渐认识到确立“共同价值观”确实很有必要,因而参与的热情随之提高。二是活动之初许多人感到当前价值多元,党派成员行业不同、身份不同、年龄不同、追求不同,很难形成“共同价值观”。经过一段时间,大家慢慢形成一个共识,即作为政党或个人,都应该而且可以有一个基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去思考、去指导行为。这种热情和共识,来自广泛参与,经过亲身经历,才有所了解,有所认识,有所理解。而这种热情和共识,为确立和践行共同价值观创造了有利条件。
2、这个价值观必须符合党派及其成员客观实际。既然是“价值观”,应当高于现实,体现引领导向作用;既然是“共同的”,就不能脱离党派成员实际,好高骛远。理想的状态是“跳一跳摘到桃子”那种境界。最后我们在凝练价值观时,摒弃了脱离实际的空洞口号和华丽辞藻,把“同心同行尽力尽责”作为绍兴民进的“共同价值观”。“同心同行”是从政治层面说的,这是作为参政党的本质要求,是党派一切工作的根本方向,是解决做什么事的问题;“尽力尽责”是从具体操作层面上说的,要求党派成员无论在本职岗位还是党派工作,无论作为公民还是家庭一员,都要扮演好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是解决怎么做事的问题。
确立价值观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更艰巨长期的任务是切实践行。践行的重点是要把共同价值观融入到党派工作方方面面。因为共同价值观和党派工作是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只有在工作中处处感知、时时领悟,才能被接受、践行。在实践中我们把共同价值观融入到党派教育培训中,提高“三个自信”的思想基础;把共同价值观和创建学习型党派组织结合起来,激励党派成员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素质,更高质量地履行职责;把共同价值观和参政议政结合起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党委政府重大战略决策的建言者、参与者、监督者;把共同价值观和社会服务结合起来,各尽所能,尽力而为;把共同价值观和党派文化活动结合起来,寓教于乐,潜移默化。
同时,要把共同价值观融入到具体的规章制度中。把工作行为规范转化为制度、机制,渗透到党派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在引导中规范行为方式,在规范中体现价值导向。
(二)培育党派文化必须发挥党派优良传统这一独特优势
就像生物基因决定着生物体遗传特征一样,党派优良传统也极大影响着党派文化和党派成员的基本特征。老一辈民主党派人士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了值得珍惜的传统和精神,是民主党派的精神旗帜。继承和发扬老一辈优良传统是新时期履行党派职责,凝聚广大成员践行共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实践中,我们充分挖掘绍兴的民进资源,我们组织会员拜谒
(三)培育党派文化需要发挥成员主体作用
培育党派文化,主体在广大成员,只有让广大成员参与,形成良好氛围,才能取得实效。实践中我们坚持紧紧依靠全体成员的方针,从“共同价值观”大讨论到价值观的践行,从履行党派职责到自身建设,始终把着眼点放在基层,放在会员身上,放在挖掘成员潜能,增强成员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上,使会员的主体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整个会充满生气和活力。
我们把党派领导的主导作用和全体成员的主体作用紧密结合。在党派文化培育中加强顶层设计,既有整体的框架构想,也有活动的精心设计,活动和活动之间都有明晰的逻辑联系。为活动而活动,零打碎敲的活动,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我们重视发挥榜样示范和带动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党派榜样应让党派成员看得见、摸得着,感到可亲、可敬、可学。绍兴民进每五年评选一届功勋会员,逐步树立十几个“双岗奉献”的典型,他们或者在本职岗位,或者在党派事务工作中作出特殊的奉献,尤为可贵的是这些成员对所付出的,从不宣传,从不张扬,因为他们把付出看作是自己的责任,是份内事。榜样的力量在潜移默化影响着周围的成员。
党派文化形成是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耐心、需要持之以恒,它的真正形成之日,就是高素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实现之时。
作者:陈伯怀 绍兴市政协副主席 民进绍兴市委会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