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赠仪式现场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句话用在医院里,一样适用。日前,浙大一院的一宝——95岁的陆琦教授,捧着一幅亲笔泼墨写就的“大医厚德”书法和三本珍藏多年的经典英文肛肠专著,专程送到医院,交到郑树森院士手上。爱院如家,爱浙一生,陆琦教授的拳拳之心感动了在场的院领导和工作人员。
陆琦教授是我院痔科(肛肠外科前身)创始人,也是我国痔科事业的开拓者,对我国痔科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尤其他为周恩来总理医治痔疾的经历,成为浙大一院历史上重要的篇章。
1963年1月,两次为周总理治疗痔疾的陆琦医生受总理邀请携夫人到北京过年,在中南海度过了一个美好的春节。陆琦一家与总理夫妇结下深厚的友谊。
虽然现今已95岁高龄,陆琦教授面色红润,精神矍铄,思维活跃敏捷,对在院同事、后辈亲切和蔼。陆琦教授一生行医,最重一个德字。一幅“大医厚德”的书法,庄重有力,力透纸背。陆教授说,我依靠组织的培养,能够做一些工作,我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把医院的科室建设好,二是创办一本《中国肛肠病杂志》,现在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肛肠病杂志。按照老祖宗的教导,做医生要有医德,医德很重要,我写了这几个字,鼓励大家。
陆老这次还捐献了3本珍藏多年的经典英文肛肠专著,看上去纸面泛黄,却保存完好,看得出是一直精心呵护的。这是陆琦教授上世纪70年代担任国际肛肠协会副组委,从国外带回来的珍贵资料。在当时的年代,能有这样系统权威的专著,非常珍贵。陆老说,我最近整理出一些资料,想捐献给医院,希望可以帮助年轻医生,夯实基础。
郑树森院长特别感谢陆琦教授对医院的牵挂和关心,并一起回忆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浙大一院医护人员的工作情景,感概万千。“陆教授是我院的名医,他为周总理治病,充分说明了浙大一院的底蕴和水平。尤其是这一幅字,特别有造诣,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陆教授的精神和学科贡献是浙大一院的宝贵财富,我们要继承发扬。”
肛肠科主任林建江说,科室秉承陆老开创的扎实基础,大家都以有这样的前辈感到骄傲。陆老曾经用来给周总理治病的祖传药物,至今仍在在临床沿用。陆老国内首创的负压套扎器,曾给众多患者带来福音。
附:
上世纪50年代初,科主任陆琦医师建立浙大一院痔科,并先后两次为周恩来总理治疗痔疾而闻名海内外。1984年发展为肛肠外科,经几代人努力,目前拥有庆春及城站院区两个病区,成为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浙江省结直肠疾病诊治中心。本科主要开展严重混合痔、复杂性肛瘘、肛门失禁及顽固性便秘等的外科治疗,结直肠息肉和息肉病的诊治,结直肠癌的早期内镜诊治及外科综合治疗(尤其是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承担全省肛肠外科各种复杂疑难疾病的诊治及专科医生的培训。现已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总体诊断和治疗水平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并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
来源:浙医一院网站
编者注:陆琦系民进浙医一院退休支部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