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浙江省委员会
进入大字体模式
退出大字体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自身建设 理论研究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

摘 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概念的提出,表明民主党派在政治方向上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参政党;在政党关系上是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密切合作的参政党;在目标追求上是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将民主党派定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为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的长期共存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实现了民主党派建设规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有机统一,使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理论进入科学化的新阶段。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  科学内涵   基本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指出“各民主党派是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理论观点,进一步突出了各民主党派的政治性质,明确了参政党的政治地位和政治功能,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理论。

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是在中国特殊的国情条件和历史演进中形成的。民主党派有着自己相对独立的组织领导,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力量。民主党派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可缺少的政治党派,是中国实现协商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概念的提出,表明民主党派在政治方向上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参政党;在政党关系上是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密切合作的参政党;在目标追求上是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将民主党派定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为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的长期共存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实现了民主党派建设规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有机统一,使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理论进入科学化的新阶段。

这一理论的提出对于巩固我国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体现我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优势,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科学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科学内涵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内部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

新世纪新阶段,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和代表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各民主党派是三者联盟,也是三者代表。”由此可见,各民主党派内部构成的社会基础是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实际上就是一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爱国者。这种内部构成和社会基础具有进步性和广泛性,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从事、参加和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其广泛性主要体现在从事、参加和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差异性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群体,更多地反映和代表各自所联系的那部分群众的具体利益与要求。这种内部构成和社会基础的进步性和广泛性相统一,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性和广泛性相统一,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

 ()政治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也是各民主党派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各民主党派作为“三者联盟”、“三者代表”,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政治目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

民主党派与中共有着共同的政治目标,即都以共产党和国家现阶段的总任务为自己的政治纲领,使得各党派对政策过程的参与有共同的动机和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既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也是各民主党派的共同奋斗目标。各民主党派执行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都公开声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

()参政监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

各民主党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履行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随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不断健全,各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由“一个参加、三个参与”(即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发展成为“一个参加、四个参与”(即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实际问题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各民主党派监督的总要求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对国家宪法和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中国共产党和政府重要方针政策的制定和贯彻执行情况、党委依法执政及党员领导干部履行职责、为政清廉等方面的情况,敢于提出意见、批评、建议,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习近平指出:“要继续加强民主监督。对中国共产党而言,要容得下尖锐批评,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党外人士而言,要敢于讲真话,敢于讲逆耳之言,真实反映群众心声,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自身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

各民主党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加强自身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部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各民主党派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目标和原则,以思想建设为核心,以组织建设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作风建设为关键,不断提高自身建设科学化水平,促进与中国共产党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

()政党关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

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党、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亲密友党、参政党,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长期的共同奋斗中结成了团结合作、民主协商、共存互监、荣辱与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关系。

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基本要求也显明地体现在“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这十六字方针中。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基本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基本要求鲜明地体现在“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十六字方针中,其制度保障就是中国共产党创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个制度的关键词就是“合作”。合作,而不是争夺,这是我国参政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核心的体现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简称“十六字方针”),是中国共产党处理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关系的基本方针。

“长期共存”指中国共产党同一切致力于团结人民从事社会主义事业并得到人民信任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长期合作,共同奋斗;“互相监督”指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法律的范围内互相批评,互相帮助;“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指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之间披肝沥胆,以诚相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以国家之兴为共荣,以国家之衰为共辱,同心同德,协力奋斗。

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首次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同年9月,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的政治报告中正式宣布,“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应当遵循的方针。

改革开放以来,各民主党派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为实现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长期以来,各民主党派作为中国共产党久经考验的亲密友党和社会主义参政党,始终同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紧密合作、团结奋斗,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不懈努力。这充分体现了各民主党派的同志们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实践证明,各民主党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长期共存是合作的前提

合作的前提是存在双方或多方。孤家寡人与谁合作呢?“长期共存”,指共产党存在多久,民主党派就存在多久,一直要共存到将来社会发展不需要政党的时候为止,而且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合作,共同奋斗。中国共产党与八个民主党派在抗日战争和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中紧密团结,精诚合作,成了亲密的战友、伙伴、朋友。可见,中国各党派没有根本利益冲突,不存在恶性竞争(敌我间的竞争),而是良性竞争(朋友间的竞争),是为着共同的社会理想的有效合作。共产党具有先进性,民主党派具有进步性。各民主党派都有自身独特的优势,中共中央十分重视和发挥民主党派的优势。发现优势是发展优势的前提,发展优势是发挥优势的前提。优势互补是发挥民主党派优势、参政议政的前提。为了长期共存,各民主党派要大力发展自身优势进行自身优势建设,让优势更优。

(二)互相监督是合作的方式

“互相监督”,指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互相批评、帮助和监督,由于共产党处在领导位置,主要是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是在政党层次上开展的监督。它虽然不具有法律的强制性,但有层次高、范围广泛、形式灵活的特点。它与共产党的党内监督、法律监督、行政监督、舆论监督等相辅相成,既是国家政治体制内的一种修错机制,也是一种社会反馈机制,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能够使社会保持一种张力和弹性,使执政党更广泛地吸纳各方面的意见、建议,使社会舆论广泛、及时、充分地得以表达。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有利于执政党及时了解情况、完善决策和处理问题,避免问题过于淤积以致在得不到正常宣泄和释放的情况下引起社会震荡。

(三)肝胆相照是合作的基础

“肝胆相照”,指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彼此信任,披肝沥胆,以诚相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肝胆相照是忠诚,是真诚,是坦诚;肝胆相照是士气,是豪气,是正气;肝胆相照是朋友,是诤友,是战友;肝胆相照是真情,是深情,是热情。肝胆相照是各尽其能,而不是忌贤妒能;是互助接纳,而不是相互排斥;是通力合作,而不是单枪匹马;是主动出击,而不是相互推诿。在肝胆相照的心理环境中,敢言是风骨,善言是智慧,勤言是精神。

肝胆相照,才能齐心协力。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是民主党派的存在依据和主要职能。政治参与不是争权夺利,不是政治干扰,而是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重大方针政策的决策和执行中齐心协力,民主协商,科学决策,集中力量办大事。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都本着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有利于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保持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有利于保持国家政局的稳定和社会安定团结,有利于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四)荣辱与共是合作的保障

“荣辱与共”,指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命运相联,以国家之兴为共荣,以国家之衰为共辱,同心同德,协力奋斗。

荣辱与共是两者在共同价值观下的共同态度,共同分享荣耀和承担耻辱。这是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的体现。如:同心同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同工同酬,同舟共济,同心协力,同仇敌忾,志同道合,和衷共济,荣辱与共。荣辱与共也是感情深厚的体现和标志,是经得起考验、共度难关的基础。共荣与共辱相辅相成,不可偏指。一方面,共辱才有资格共荣;另一方面,共荣才有动力共辱。

共同的使命感、责任感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合作和共同奋斗的历史,奠定了全国革命胜利以后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社会基础和政治基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所致力于的奋斗目标都是共同的。政治方向高度的一致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坚实的政治基础,即各党派都共同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治方向。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理论研究要做到四个坚持

第一,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为指导。参政党理论研究的重要目的,就是为巩固和完善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因此,我们在从事参政党理论研究工程中,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为指导,确保正确的方向。

第二,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参政党理论建设是多党合作理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通过研究和阐释多党合作制度,巩固多党合作的政党格局。

第三,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要从参政党的实际出发,不断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创立新观点,使参政党理论建设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第四,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也是参政党理论建设的一项重要原则。因此,参政党理论建设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着眼于参政党建设中亟待解决的、广大党员所关心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作者:民进金华市委会  吴荣姿、许也平

编辑: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