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本质
当今我国的民主党派,指的是在中国大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党,是除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以外的八个参政党的统称,包括国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致公党、九三和台盟。对这八个民主党派定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是党十八大以来提出的新思想、新论述和新要求。下面我们来梳理一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本质。
(一)内存结构——春风何处不花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内在结构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中共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是新时期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的各民主党派的统称。政治联盟、亲密友党、参政党,是民主党派的本质属性;而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建设者和社会主义爱国者的和谐统一,是各民主党派的依附属性。这样的属性鲜明地体现了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实践性、民族性和时代性。
(二)政党特色——传与琵琶心自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政党特色是坚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旗帜的正能量。这样的参政党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亲历者、实践者,更是中国社会主义的维护者、捍卫者。由我们各民主党派组成的参政党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在历史的考验中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参政党自身不断发展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参政党在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团结奋斗的历程中形成的最大共识。
这样的政党特色要求我们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作为参政党,要把我们民主党派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上来,做深化改革的坚定支持者和促进派,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贡献的能力。
(三)存在方式——气清更觉山川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存在方式是执政党和参政党的通力合作。执政党和参政党这两个概念准确地反映了两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所处的地位、权力和职责。通力合作,是强调两党一起出力,共同合作。
这个存在方式是有着深厚基础的。首先是政治基础,从大的方向看,当今中国执政党与参政党,有着三个认同:目标认同、道路认同和理论体系认同。两党在根本利益、政治信仰、奋斗愿景、历史使命和现实追求上,基本保持一致。其次是文化基础,我们中华文化总体被称为多元一体、和而不同的和合文化,这样的和谐文化,为构建执政党与参政党互动合作机制提供了扎实的文化根基,使得在多党合作中能够以包容、协商和合作代替伤害、倾轧和攻击。这样,就能团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保证政治运行的高效率,使得这一新型政党制度获得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再次是组织基础,执政党与参政党通力合作的过程是一个开放民主的过程,合作的过程就是一个智慧力量的过程。合作最大的保证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当然新时代还具备了其他诸多参政议政、建言立论、投身建设的渠道和路径。最后是能力基础,我们的执政党多年以来聚集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具有领导人、实干家等政界、工农商界以及社会其他各界的领袖型人物和聚合型人才;同样,我们的八个民主党派亦是专家众多、人才辈出、群英荟萃,双方的合作可以说是优势互补,各显神通。
(四)表现形式——志须预定自远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表现形式是全程参与,勇于担当。虽说执政、参政的职责有主次,有先后,有轻重,但真正做起来,我们参政党却是热情与冷静兼有,参与和监督并重,大家一直在努力,自始至终在其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参加的是国家政权的运行,参与国家大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物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参与每一个地方政府的地方规划和地方建设。在这个考验参政党党性、意志和能力过程中,需要我们勇敢站出,勇于担当。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特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特性,这里指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特殊的品性和品质。这些品性品质是各民主党派长期以来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的历史中发展起来的。
(一)学习性——读书万卷始神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第一个基本特性是学习性。我国的各民主党派以中高级知识分子为主要构成,学习性无疑是其亮眼的特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以学习为手段,以实践为目的,学习和实践互为表里,以便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3月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时候的讲话中提到:“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加强学习的紧迫感,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
(二)实践性——春来遍是桃花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第二个基本特性是实践性。学习的目的是实践,实践的手段、方法、抓手则是对话与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在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必须参与实践,必须在实践中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在实践中检验思维成果的正确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必须付诸实践,必须通过实践以检验策略方针计划措施的正确性,在实践中实现参政议政的目的。习近平总书记说:“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领导干部加强学习,根本目的是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说的就是反对学习和工作中的‘空对空’。战国赵括‘纸上谈兵’、两晋学士‘虚谈废务’的历史教训大家都要引为鉴戒。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并且是更重要的学习。领导干部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带着问题学,拜人民为师,做到干中学、学中干,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千万不能夸夸其谈、陷于‘客里空’。”
(三)对话性——到处逢人说项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第二个基本特性是对话性。对话性意味着交流、沟通、关爱、理解、互助、合作。
强烈的对话性,强调的是学与做的过程、执政与参政之间的平等交流以及在事业推进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体察民情过程中的理解关爱,对话的双方乃至各方同时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既是事业的开发者、创造者,又是事业的承载者、受益者。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由一体走向民主、由统一走向多元。对话体现起码体现在五个方面,参政党与执政党之间的对话,参政党与民众等服务对象之间的对话,参政党与政府部门、部门领导等监督对象之间的对话,参政党自身上下级之间的对话,参政党自身平行部门之间的对话。
(四)创新性——芳林新叶催陈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第四个基本特性是创新性。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核心力量。时代呼唤创新,参政需要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创新性不仅仅是指参政党的政策行动具有一个又一个的创新,更主要的是指这样的活动过程:参政党与时俱进,适时地改变原有思想理念,很快适应时代潮流,适应中国共产党的进步,并且进入新的正确的运行轨道。这样的创新性不仅仅具有时间上的持续能力,不仅仅具有事件上的突破能力,更主要的是具有思想理论上的渐进能力和参政党核心价值的提升能力。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参政要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参政要素指的是作为参政党的各民主党派参政的实质及其组成部分,包括参政目标、参政能力和参政实施三方面。这是对参政党具有的共同特性、关系、现象及其目标的考量,它构成了参政党的必要因素。
(一)参政目标——江山放眼更超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这个命题本身就隐含了参政目标,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既成事实,也是不断发展完善的民主制度、社会体制和社会制度,还是我们执政党与参政党共同奋斗的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来不断奋斗、创造,逐渐积累形成的,也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它集中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既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即我们各民主党派的共同奋斗目标。我们各民主党派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改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
(二)参政能力——好云无处不遮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参政能力首先体现在政治把握能力上。政治把握能力作为新时期参政党最首要的能力,也就是要有政治上的参悟力。善于吃透政策、善于审时度势、善于紧跟时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保持一份坚持的毅力和严谨的作风,厚积薄发。这种政治把握能力,它包含着我们的阅历、智慧、理解力,更重要的是还包括我们的信念、道德、良知和人性能够抵达的彼岸。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参政能力其次体现在组织领导能力上。要组织领导好,先要探索寻求好。这种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一种精神、一种气质、一种追求。这种能力使得参政党一直在寻找合理科学高效的方法,探索新的方法,新的路径和新的突破,并寻求新的思路,新的理念和新的愿景。使自己建设性的建议、意见和做法,从不同层次、不同视角、不同高度,共同为国家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献计出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参政能力最后体现在合作共事能力上。合作共事,践行诺言,这是新时期参政党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这包括与中共的合作共事,参政党中各民主党派的合作共事,与地方政府、机关企业、民主团体的合作共事,与建设团体、具体建设者的合作共事。随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不断成熟和完善,参政党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合作共事的质量与水平,注重合作共事的宏观性、前瞻性,更注重其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参政实施——不知云与我俱东
如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共的大精神上来,如何在参政实施上显出一点本领,拿出一点干劲,做出一点实事?要求我们从全局角度出发、从战略高度团结,从社会广度参与,坚持“一个参加、四个参与”。即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实际问题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从政治协商角度看,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进行协商和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从民主监督角度看,对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通过建议和批评进行监督,包括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之间进行的互相监督。从参政议政角度,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进行协商讨论。通过调研报告、提案、建议案或其他形式,向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从本职工作角度看,参政党的广大成员是各自在自己特长的专业岗位上辛勤工作的专业人才,就是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为祖国脑体兼顾、贡献力量、双岗建功、创造财富。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参政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参政特色,指的是作为参政党的各民主党派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共同的参政风格和参政形式,包括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捕捉意识和改革意识。
(一)政治意识——柳絮飞来片片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最大的政治意识就是具有认同感。与党中央保持目标认同、道路认同和文化价值体系认同。在当今时代,参政党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对中国共产党认同,对我们民族国家认同,对自己所属党派的政治理想认同。
要求我们参政党具有很高的政治认知、政治态度和政治信仰,它既包括我们民族和个人的政治心理(政治文化),又包括所属党派的意识形态。要求我们参政党在瞬息万变、错综复杂的形势下,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具有正确的政治思想、坚定的政治立场、敏锐的政治观察力、鉴别力。
(二)责任意识——落红不是无情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责任意识是一种自觉意识,是参政党清楚明了地知道什么自己社会责任,并自觉认真地履行社会职责和参加社会活动的责任,并把责任转化到行动中去的参政特点。
责任意识也是一种传统美德。我国民主党派历来就重视责任意识的培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的是热爱祖国的责任。责任是使命的召唤、是能力的体现、是制度的执行。只有能够承担责任、善于承担责任、勇于承担责任的参政党才是可以信赖具有执行力的参政党。
(三)忧患意识——月点波心一颗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忧患意识指参政党将世界、社会、国家、人民的前途命运萦系于心,对人类、社会、国家、人民可能遭遇到的困境和危难抱有警惕并由此激发奋斗图强,战胜困境的决心和勇气。
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是促进国家进步、民族振兴的催化剂和动力源。它承载着深厚的民族精神,凝聚着共产党以及各民主党派深刻的历史经验,包含着丰富的时代内涵。不断增强忧患意识,才能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开拓进取的昂扬锐气。
(四)捕捉意识——乱花渐欲迷人眼
捕捉意识,要求我们参政党头脑中时刻紧绷一根弦,一根紧跟中央、紧跟时代,紧跟世界的弦。具体地来说,要具备如下三种捕捉意识,才能紧跟时代,体现参政党敏锐政治经济的嗅觉。
一是政策信息的捕捉意识,要及时研读党和国家制订推出的战略方针、政策措施,了解国内外发生的政治经济大事,掌握会牵动国内外政治经济发生重要变化的事件事端。能够及时地准确地解读中央意图。二是经济变化的捕捉意识,除了关心政治,还要关心国内外的经济变化,捕捉社会变化的苗头,把握经济运行的脉络。三是科技发展的捕捉意识,这是身处大数据时代的必然要求,科技发展推动了人类的进程,改变了历史改变了社会,参政党不能置身科技之外。
(五)改革意识——跳出少陵窠臼外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指引我们为实现中国梦奋勇前进的灯塔。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世界上能够立于不败之地,最基本的能力就是改革创新能力。
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改革意识,保持充沛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与执政党步调一致、和谐共事,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统筹推进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建设高素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是一个全新的政治命题,也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时代改革面前,需要我们参政党勇敢地站出来,接受挑战,投身到全面深化改革当中,与执政党、与全体民众形成最大的凝聚力,真正体现出正能量应有的价值,为国家尽心,为人民尽力,为民族尽职,尽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民进台州市委会 方青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