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调研时,就作风建设问题提出要求:对一切腐蚀诱惑保持高度警惕,慎独慎初慎微,做到防微杜渐。在这里,习总书记引用了“君子三慎”的思想观念,把传统文化智慧和时代政治智慧巧妙结合,言简而意赅。
“君子三慎”,即君子慎独、慎初、慎微,是儒家思想体系中个人品德修养的三个要点。
慎独,《辞源》里解释为“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即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不违背道德信念和处世原则。慎独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看重个人的品行操守。
慎初,即戒慎于事情发生之初。《书·蔡仲之命》云:“慎厥初,惟厥终,终以不困;不惟厥终,终以困穷。”就是说在事情开端时就要考虑到终局,要有长远的策略。也指要把住第一次、守住第一关,古人云:“早知今日始,悔不慎当初。”就是这个意思。
慎微,就是要认真重视和处置好细小的事情。《尚书》上说:“慎在于畏小。”“勿轻小事,小隙沉舟;勿轻小物,小虫毒身。”《资治通鉴》云:“尽小者大,慎微者著。”强调修身要注重细节,防微杜渐。
“君子三慎”是“儒风”的重要内容,更是千百年来华夏道德文化的重要传统。在今天反腐倡廉的社会大背景下,诚如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出,“君子三慎”,对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与此同时,如果进一步由个人操守扩展到组织建设,“君子三慎”,对参政党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没有一个人生来就是“君子”,也没有一个人永远都是“君子”;只有不懈于自省、不惮于自警、不惰于自律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同样,对参政党而言,只有不断自我审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才能永葆活力,永远保持党派先进性。参政党自身建设,需要党派内部监督机制,即党派各级组织领导班子以及成员的自我约束和制衡机制。内部监督机制是参政党健康发展的“防腐剂”和“除垢剂”。构建和完善内部监督机制,是建设高素质参政党组织的重大课题和必要条件,有利于提高参政党的政治作用和履职能力,有利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推动多党合作事业的健康发展。参政党内部监督机制的建设,应当借鉴“君子三慎”,着眼于“慎独”、“慎初”、“慎微”三个环节。
一、健全参政党内部监督机制,要“慎独”。
一方面,“慎独”就是严于自律。内部监督,首先要从思想意识入手。要通过政治学习制度,创设党派内部自我教育的环境,使每一个党派成员能坚定信仰、保持操守、拒绝堕落。党派成员一要学习参政党的优良传统与宗旨纲领,树立荣誉感和归属感;二要学习中国特色政治理论、参政党理论,提升政治素养;三要学习国情时事、政策法规,提高“防腐拒腐”的免疫力。
另一方面,“慎独”也意味着“不独”,杜绝领导干部“独断专行”、“大权独揽”的现象。有统计表明,从2000年到2014年3月底所有公布的厅局级官员腐败案例,包括367个厅局级以上官员,其中曾经担任“一把手”职务的占比60%。“一把手”腐败现象缘何突出?究其根源,就是“一把手”的权力缺乏监督。主观上,中国传统的“重人治、轻法治”政治思维,形成了“一把手”的“一言堂”;客观上,现行体制下“一把手”拥有较多的自由裁量权,使权力寻租成为可能。遏制腐败,限权是基础,监督是保障。内部监督机制,既要有互相制约、民主决策的前置的工作程序和纪律,又要有政务公开、民主评议的后置的考核问责制度。
二、健全参政党内部监督机制,要“慎初”。
贪腐事件一旦发生,必然对群众利益和党派形象造成伤害,即使能迅速发现和严肃惩戒,恶果也已存在。亡羊补牢固然应当,未雨绸缪更加重要。“慎初”,就是要用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扎牢防腐的篱笆,打造限权的笼子,堵住寻租的漏洞,防患于未然。
创建“慎初”的内部监督机制,首先要有长远的政治眼光、巨细靡遗的全局意识、实事求是的定策原则。一是以宏观监督体系为经线,具体监督制度为纬线,纵横交织,构建立体、多维、全面的监督机制。二是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诸如原则性和灵活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刚性和弹性、全局和局部等各个因素,均应充分考量和平衡。三是要凸显可操作性和可量化性,过程中要导督稽核,结果处要陟罚臧否。
“慎初”的内部监督机制,还必须是一个能自我更新、与时俱进的机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腐败现象也在发生变化:贪贿对象,由实物至现金、至代金券、至会员卡、至有价证券,如今更是出现了借助网购平台和电商物流来“挂羊头卖狗肉”;贪贿形式,除了赤裸裸的钱财交易外,更有以赏玩收藏玉石古董为名目的“雅贿”,有以书画文章创作稿酬为名义的“才贿”,有以荣誉称号专业等级为掩护的“名贿”,有在证券市场提供内幕交易的“讯贿”……腐败手段智能化、腐败形式隐秘化、腐败收益虚拟化的特征日趋明显。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内部监督机制也必须查漏补缺、及时更新,在新型腐败初露端倪时,能迅速发现、果断反应,彻底杜绝贪腐现象的繁衍蔓延。
三、健全参政党内部监督机制,要“慎微”。
从党派成员的工作作风角度讲,“慎微”就是要谨守小节,对“小意思”、“小搞搞”等自欺欺人的思想行为要提高警惕。贪欲无止境,防腐无小事,在这方面,商纣王象牙箸的故事足以警示世人。《韩非子·喻老》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 纣王即位不久,命人为他琢一把象牙筷子。贤臣萁子悲叹说:“象牙筷子肯定不能配瓦器,要配犀角之碗、白玉之杯。玉杯肯定不能盛野菜粗粮,只能与山珍海味相配。吃了山珍海味就不肯再穿粗葛短衣、住茅草陋屋,而要衣锦绣、乘华车、住高楼。国内满足不了,就要到境外去搜求奇珍异宝。”事情的发展果然不出箕子所料。仅仅过了五年光景,纣王就演变到了穷奢极欲、荒淫无耻的地步,最终身死国亡。如果对小的贪欲不能进行有效遏制,任其发展,最终必然会酿成大的灾难,造成大的罪恶。
从参政党的党派形象角度讲,“慎微”就是要注重基层监督。党派基层组织,是与群众密切接触的,基层组织如果出现惰职渎职、贪腐弄权、违纪违法现象,那就是直接出现在群众眼皮子底下的污点,是“群众身边的腐败”,直接、显著地影响了参政党在群众心目中的直观印象和总体评价。“慎微”还要及时发现、严肃查处腐化个案,驱逐“害群之马”。俗话说“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能否依法妥善处理腐化个案,对党派形象的影响是巨大的。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只有防微杜渐,才能保障参政党组织肌体的健康。
从反腐倡廉的政治觉悟角度讲,“慎微”就是要从反腐倡廉的政治高度,针对每一种具体行为进行性质辨析,做出是非判断。刘备说:“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尽人皆知的名言中包含了两个关键元素:行为情节——“小”,行为性质——“恶”。正因为性质恶劣,所以即使情节轻微,也必须禁止。在党派工作和组织生活中,就有一些不被重视的陈规陋习、旧例沿袭,长久以来徘徊在“合情合理”与“违规违纪”之间也模糊了党派成员的是非观,甚至被某些腐化分子故意曲解利用,成为腐败行为的遮羞布。应当对这些行为现象进行逐一清理、逐一定性,比如:正当福利和集体小腐的区别,礼尚往来和权力寻租的界限,公开事项和个人隐私的范围等等。只有明确定性,才能有效监督。
内部监督机制是参政党组织的自我净化机制和升级革新机制,它有力地推进着参政党的自身建设,同时也成为党派建设的目标任务。从这个角度讲,内部监督机制既是高素质参政党建设的“因”,又是高素质参政党建设的“果”。内部监督机制的双重性质,决定着它是一个持续发展和不断更新的机制,决定着它永远处于“进行状态”而非“完成状态”。由此可见,创建和完善内部监督机制,是参政党一以贯之的政治任务,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觉悟和政治智慧,切实把握慎独、慎初、慎微三个关键,来推进这项工作,促进组织发展。
作者:周凌 民进绍兴市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