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连日骄阳似火;案头,民进萧山区机关支部会员蔡惠泉老师的申报材料高高摞起。这些宣传民进、理论研究的文字材料,分别下载于有关网站、复印于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书籍,达数百页之多,文字量数万。
这主要是2014年以后的成果。比起蔡老师在民进萧山区委会秘书长、专职副主委岗位上20多年的积累,这只是少数。2011年5月,民进萧山区委会换届后,蔡惠泉从自己干了22年的“一人机关”光荣“退役”,到了区文联工作,对民进依旧痴心不改。
这些资料中,民进中央网站登载的就有十来篇。如《追求品质工作 感恩变革时代》,刊载于网站“会刊撷英-编后感言”栏目,刊头语“藉此献给民进成立65周年”。这篇集合了他编辑《萧山民进》21年工作经验的体会感言,一挂就是五六年。
会务工作感言多多。《民进地方组织在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中的作用研究》,以民进萧山区委会55年来推进文化强区建设为例,与人合作而成。该调研课题时间跨度颇大,数据材料详实,立论建言新颖,行文纵横开合,年前获得民进省委会统战理论研究成果奖;“精品文章”《掌勺、掌柜与掌门》,所论颇有哲理,蕴涵着作者半个世纪的人生领悟。
写人物是蔡老师的长项。20多位民进会员及他们的亲属,数十年的人生经历重现于其笔下,巫凌霄、任永坚、徐尧林、盛新农、朱虹、潘海燕、胡铁军、郑震、冯耀忠和去世的马达远老师等长篇人物通讯,都能在网上搜索到。
我们不禁疑问,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文章。他回答,敝帚自珍,检索自己的文章,就像整理书柜上的书一样,千多万少;又如美女查看珍藏的珠宝首饰,把玩爱不释手。
《湘湖师范与西南联大南迁办学的意义和影响》一文完稿于2011年,区党校《红色讲坛》刊用,“湘湖网”一直登载。这几千字的史论加政论,具开创性里程碑意义。蔡老师将只有一百几十人的湘师于1937年11月从压湖山出发,与北大、清华、南开三校的南迁办学相提并论,在承认有大小悬殊之分的前提下,两者在弘扬民族精神,坚持抗日救亡,为中华民族培育人才这方向性的问题上,殊途同归,光耀日月。
又如《人物》1999年6月号发表的写新会员冯耀忠的一篇,历时三个月,精炼三千字。该文刊登在《民主》《情系中华》等杂志上,获省委统战部和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作家协会等四家单位颁发的“统战宣传精品工程”二等奖。
研究性是与开创性并行的特色。民进是以文化教育出版界的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组成的参政党,特色不能放弃。蔡老师笔下,文化强国建设、政治文明创立、会员风采描绘、参政议政建言,都与文化丝丝入扣。
《多党合作在萧山的第一个篇章——民进萧山县委会成立追忆》,是应民进中央宣传部部长之嘱完稿,首发《民主》,《联谊报》在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之际以显要位置刊登,《杭州统战》《杭州民进》《萧山政协》等统战刊物,不约而同地设置“萧山民进”专栏,隆重推出此文。2015年9月,民进中央网站将此文分为上下两篇,蔡老师身份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文联副调研员”的头衔。
“360 doc 个人图书馆”里,存有一篇《政治文明多党合作三议》,这是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论,此文在厦门召开的民进华东六省一市工作会议上作为书面发言。促进民主政治在中国之实践,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参政党成员应有所思考。弹指一挥13年,观点智慧之光依旧。
包容性是蔡老师近百万统战宣传文字的又一个特点。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妙笔生花,只注重蓓蕾的孕育与花蕊盛开。日前,蔡老师在民进的群里晒出一篇发在《联谊报》上的《曹聚仁的萧山情结》,该文后来被由报社编辑、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风云春秋》收入。这消息,迟到了10年——日前台州的一位同学淘到旧书后才在班级群里披露。写曹聚仁与他的原配妻子王春翠,是因为民进区委委员曹璨是其孙女,王春翠在萧山享天年度余生,故有此文。而曹聚仁作为两岸特使,往返于中南海与台北之间的秘闻,则不得而知了。
本世纪初,写“咏(勇)哥”《丝竹管弦,奏出人生事业的交响曲》载于《开明》,首次宣传这位挚爱音乐艺术的锅炉公司老总徐建勇;《为中非总统治病的中国针灸医师》,首次报道区一医院会员何祥妹远赴非洲为10多个国家的人民治病的事迹。而宣传老会员汪德坚的儿子汪忠镐在血管外科上的突破性成就,从萧山日报始发“豆腐干”文章,老父亲买了一叠报纸贈亲友;长篇通讯被九三学社《浙江社讯》《中国统一战线》《情系中华》等收载,汪教授后来评上了工程院院士。
翻阅蔡老师的申报资料,发现还有几篇文章是与他人合作的,其对象有在校大学生,有他妻子的学生,更有民进会员,年龄从花季少女到耄耋老人。凡是合作撰写的文章,署名时他一律排在最后。
一切文字都是宣传。在文案中,还有知名民营企业家徐冠巨的人物通讯,这是他应区工商联、总商会之邀,作为“区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风采录”的首篇;报道区美术家协会主席、美术评论家李仲芳的事迹,源于他俩在同一个办公室相守四年,这位党外知识分子的勤奋与执着,令其感动;评论朱淼水的三部新作,那是作者与地方志、党史研究专家一起翻阅萧山八千年的文明史。
具有敬业精神和奉献意识,是结出硕果的前提。蔡老师的材料中事关湘师、金海观和“金研会”的文字过半。金海观是湘师老校长,萧山民进组织创始人。“金海观教育思想研究会”是一个由湘师老校友自发组织的联谊团体,没有经费、场地和专职人员,但年会常开,《金研通讯》出版70多期。蔡老师在被推上副会长兼秘书长和会长“宝座”的六年中,无偿地付出,最后被两位七八十岁的校友聘为顾问,2015年出任《湘湖忠魂<金研通讯>集粹》主编。该书50万字,百名作者,事件从1928年创办湘师到当下,16幅各个历史时期的照片……光是纠错,他就没日没夜地反复校对了几个月,找出各类错误一千几百处。
同写这百万字的文稿一样,这些很多人不愿意干、不屑去干,或者干不了的苦活,都是蔡老师自己去物色对象,寻找素材,挖掘提炼而最后酿成美酒的
在蔡老师离开民进机关岗位的那年,一篇《叶明副书记为我题书名》在“与党同行”——区统一战线纪念建党90周年征文比赛中获二等奖。市委叶明书记是蔡老师在杭大中文系同窗好友,请他题写书名,既有同窗之谊,亦有领导垂青之幸;另一篇《从60跃升至160》,获得了民进杭州市委会征文一等奖。萧山民进的会员数,从1989年蔡老师到岗的60多人,跃升至2011年他离任时的161名。很多年轻的会员,通过民进这一平台,成了政协委员、人民代表,成了市管、区管干部,成为多党合作的代表人物,每说到此,蔡老师不禁感叹:我这默默无闻甘为人梯的事业,倒是不朽的事业。
来源:民进萧山区机关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