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杭城的大街小巷,人们可以看到:各种线杆“多杆合一”;各种交通标志和标识的双语系统统一规范;路牌的样式统一采用绿底白字款;公交站牌采用了中英文对照……看到这一切,吴伟强教授领衔的城市管理研究团队倍感欣慰。
吴伟强,民进会员,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杭州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杭州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这些年来,他所在的团队30多个研究报告获得中央、省、市和职能部门领导批示,30多项研究成果转化为政协提案和人大建议案,其中3件被评为优秀提案。
为服务保障G20峰会召开,2015年5月,杭州城市管理委员会委托吴伟强团队着手研究制订杭州《城市家具国际化设计导引》,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吴伟强毫不犹豫地接受了挑战,组织了一支40多人的团队,连续几十天,不分昼夜地对委托方指明的60多条主要保障道路展开地毯式调研,搞清城市家具每个要素的实际状况,研究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8月,《导引》正式出台,成为G20峰会前夕,杭州城市形象美化提升的导则和标准。
在城市管理领域持续开展研究十几年,吴伟强始终有着自己的固守和坚持。为改善空气环境质量,缓解交通拥堵,2014年3月26日零时起,杭州市主城区全面实行限牌政策。作为一个理性的研究者,吴伟强认为,疏导决策才是当今世界的主流理论与方法。他结合调研连续发表了几篇文章,提醒有关部门要避免沉溺于实施禁令带来的喘息机会,忘却了科学化管理的根本;同时,要对限牌政策做出一些反思,充分预测限牌之后可能出现的诸多新问题并制定相关预案,使政策尽可能地“次优化”。
同年,吴伟强及其团队完成了第三方独立评价报告《杭州城市交通治堵跟踪评估》,并向中共杭州市委、市政府提交了《杭州城市交通管理的核心问题》,提出只有交通管理体制改革,才能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彻底治理交通拥堵。时任中共杭州市委书记龚正、副市长项永丹作出批示,将交通管理体制改革纳入《杭法十条》,由编制办公室、市政府政研室和吴伟强教授团队共同研究方案。2015年,吴伟强团队完成《“十三五”时期杭州大交通管理体制改革思路研究》,如今,建议已逐步落实。
迄今为止,吴伟强已经主持了杭州城市管理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研究,成果得到了普遍重视和应用,被赞为“有效影响公共决策”。今年以来,他提出的有关城市管理的建议、报告,得到省、市领导批示十余次,通过民进组织渠道提交的关于G20峰会的信息和调研报告立场客观,有理有据,可信度高,说服力强,其中《杭州G20社会公众舆情综合报告》得到了中共杭州市委书记赵一德的高度肯定。
熟悉吴伟强的人都知道,他做研究不会掂量是不是所谓热点,也不会在乎是不是能带来利益,更不会过多考虑是不是在学校的绩效评价体系之内。因为他始终坚信,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有些问题必然会出现,当矛盾积累越来越多时,就成为了热点焦点难点。未来的问题和方向是什么,吴伟强每天都在思考。坚持“不独立则无价值”的原则,他耐住了寂寞,且乐在其中。
来源:联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