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浙江省委员会
进入大字体模式
退出大字体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会员风采
最美妈妈顾竹君

 

民进会员、舟山聋哑学校退休教师顾竹君被称为“聋哑人的妈妈”,去年,她因热心公益荣登“浙江好人榜”。今年,她的家庭被评为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和“最美家庭”。许多与顾竹君老师相识、相知的人,都为她获此殊荣感到高兴,也深知这闪耀的荣誉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是顾老师用她柔弱的肩膀扛起的家庭责任与社会责任。没有最美妈妈,何来最美家庭?

 

为聋哑儿子撑起一片天

时光倒流回50多年前,丈夫从军,两个儿子活泼可爱,再加上一份稳定的教师工作,顾竹君的生活平凡又幸福。如果可以一直享受这种宁静生活,那么名不见经传、没有各种各样的荣誉又如何呢?然而,不幸的阴霾总是猝不及防地降临生活的天空。1965年,1岁半的二儿子宋宁宇发烧住院,顾竹君因忙于教学没有陪同,出院后,她意外地发觉二儿子不似以前活泼外向了,不论怎么逗他都没有回应。她心里升起某种不好的预感。她噙着泪、咬着牙,带着孩子跑遍了上海的七家大医院,结果却是让人绝望地一致:儿子因链霉素过敏导致神经性耳聋,无法医治。没有一丝希望,她的眼泪都流干了。

时间总是过得飞快。一转眼,宋宁宇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但是这个聋哑的孩子难以适应幼儿园生活,无法与健全的孩子打成一片;而当时的舟山还没有聋哑学校。现实的困境让顾竹君不得不为儿子的未来担忧。终于,当宋宁宇8岁的时候,顾竹君在与丈夫商议后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放弃沈家门小学的正式编制,举家迁往丈夫的老家绍兴。(当时,顾竹君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于是,8岁的宋宁宇终于过上了校园生活,到绍兴市聋哑学校就读。而顾竹君,则在绍兴市的北海小学当起了临时教师。儿子有了读书的地方,顾竹君总算松了口气,但她的生活却变得更加忙碌。照顾孩子、学习哑语、批改作业、备课教书,整个人像上了发条一样,每天忙到半夜便倒头大睡。她的努力没有白费,逐渐地,她可以和二儿子用哑语沟通了。在她的关爱下,宋宁宇跟健全人一样健康成长,求学、就业、结婚、生子,经历着人生的每个阶段。多年的家庭教育中,顾竹君一直教导大儿子、小儿子多照顾聋哑的兄弟,教导三个孩子要和善谦让,和睦相处。三个孩子没有辜负她的期望,长大成人后都很优秀,为人谦和,事业有成;并且一家人在顾竹君的带动下都对聋哑人充满感情,一起力所能及地关心、服务着周围的聋哑人。

如今,顾竹君已是古稀老人,她的二儿子也已年过半百,然而顾竹君仍在关心照料他,在顾竹君的眼里,他始终是个孩子。因为觉得聋哑人的生活比常人不便,每次生病顾竹君都会陪他去医院。她对儿子的爱也传递到孙辈身上,她主动把培养孙女的责任扛到肩上,把二儿子的女儿一直照顾到大学毕业。她是“最美妈妈”,也是“最美奶奶”。

在浙江最美家庭的颁奖典礼上,宋宁宇被问到有什么话想对妈妈说。他打着哑语表示:“谢谢妈妈,祝您健康长寿。”一句再简单不过的感谢,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祝愿,却让顾竹君泪流满面,这泪,是为儿子、也是为自己而流。试问,哪个母亲不是把养育孩子视作天职?倘这出于天性的付出哪怕能得到万分之一的回应,这回应也定会砸到母亲的心上。她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她的爱得到了回应。另一方面,她也为儿子感到欣慰,因为他是一个有感恩之心的人。

 

为舟山聋哑人铺平生活路

1985年,45岁的顾竹君迎来了人生的又一次转折。为了聋哑儿子,她曾举家迁往绍兴。谁想十年后,她又毅然决定迁回舟山,这一次,为的全舟山的聋哑孩子。她接受了舟山市民政局和市教委的委托——筹建舟山聋哑学校。她又一次放弃了学校编制(她在一年前获得学校编制),又一次从头开始。她和两名教师一同前往宁波市聋哑学校,开始了为期一年的聋儿教育学习。从手语教学到日常生活管理,其中的每个环节、每个要领她都一一记录下来。

1986年,舟山聋哑学校开学了,32名海岛聋哑学生有了读书学习的地方。刚入学时,孩子们误以为父母不要他们了,哭成一团。顾竹君找来聋哑儿子宋宁宇和儿媳沈舟亚,用手语告诉学生上学可以改变命运,可以获得更好的生活。逐渐地,聋哑学生都喜欢上了校园生活。“教师付出爱心、学生上学开心、家长工作放心”,这是顾竹君的教学信条。在教学中,她要求每个聋哑人都要自尊自爱,互相团结,凭双手挣钱,不做违法的事。

1996年,顾竹君退休时,刚好在聋哑学校教书十年。在这十年如一日的教学中,她悉心陪伴着80多名聋哑孩子成长。在她的不断教育下,所教的80多位聋哑学生没有一人辍学,并且全部就业、成家。

她从聋哑学校的岗位上退下来,但她为聋哑人服务的脚步并没有停下。为聋哑人找工作,为患病聋哑人落实医药费,为困难聋哑人家庭捐款,为贫困聋哑人争取廉租房……她的每一天,都为聋哑人的工作和生活奔波着。位于舟山甬东的黎明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公司,有一个聋哑人车间,几十名聋哑工人都是顾竹君介绍来的。她一直与黎明公司保持密切联系,一方面为聋哑人安排就业,一方面解决聋哑人与公司间的纠纷。

然而,世事无常,2013年,顾竹君身患肺癌,前后动过两次手术,病痛无情地折磨着她。尽管自己的生命遭遇冰霜,她却执着地去温暖他人。患胃癌的日子里,她甚至做了最坏的打算,一心想着用最后的时光把聋哑孩子们安顿好。庆幸的是,手术之后,她的身体恢复的不错,她的公益之路不但没有止步,反而越走越远。她继续做着“五大员”——聋哑人的义务翻译员、工作指导员、心理疏导员、生活帮教员、红娘牵线员,并且还号召和带领聋哑人做义工。她和定海区聋哑人协会主席陈磊一起组织策划环保登山和清洁水库系列活动,带领聋哑人为社会服务,身体力行地回馈社会的帮助,用自己的劳动赢得社会的尊重。2015年,这支聋哑人志愿者服务队开展环保活动22次,为五水共治工作和登山绿道的维护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使得聋哑人在生活无虞的基础上,精神世界也得到了满足。

 

为聋哑养女开启新生活

悉心的关爱使很多聋哑人把顾竹君当成了妈妈。岱山女生郑燕飞、沈松梅办婚礼时,都是从顾竹君家中“出嫁”的。梅舟荣脚扭伤后,不愿住在自己家,而是选择住到顾老师养伤。但要说到跟顾竹君缘分最深的,当属魏建军。笔者几次见到顾老师,身后都跟着这个“小尾巴”。看到个性开朗、单纯机灵的她,很难相信她曾经是一名失足青年。

魏建军在武汉老家时,因为家境困难且缺少生活来源,有段时间靠小偷小摸过生活。嫁到舟山后,顾竹君与她相识,用哑语告诉她“聋哑人也要自食其力,如果你能改掉坏习惯,工作的事情包在我身上。”果然,顾竹君很快帮魏建军落实了工作。魏建军也依诺金盆洗手,再也没有偷过别人的东西。然而,这种有家又有工作的平静生活,在3年之后被打破。魏建军的丈夫因病突然离世。彼时的魏建军,陷入负债与伶仃生活的双重困境。丈夫的葬礼上,她抱着顾竹君痛哭不止,大把大把的眼泪流到顾竹君心里。为了了解魏建军老家的真实情况,顾竹君跟魏建军一起去了趟武汉。低保户,廉租房,父亲过世,同为聋哑人的母亲和弟弟相依为命。看到魏建军的真实家境,顾竹君更难过了。

不忍心魏建军再度过上凄苦的生活,顾竹君索性把她接到了自己家里,待她如同女儿一般。在家里,基本是顾竹君烧饭做菜,收到别人送的食品和保健品等也一定会跟她一起分享;顾竹君出门时,魏建军也总是陪伴左右。两人相互照顾,相处得十分默契。一晃眼,“母女”俩已经在一个屋檐下共度了9个春秋。魏建军在顾竹君的帮助下,不仅还清了债务,还攒下了一些积蓄。

 

如今的顾竹君已经76岁高龄,孙辈也都已长大成人。为孩子操劳半生,为聋哑人服务三十载,她牺牲了很多个人享受,但说起为聋哑人的服务之路,她无怨亦无悔,因为她是聋哑人的妈妈,所以深知聋哑孩子生活的不易,深知聋哑家庭的苦难。她说,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她会一直帮扶聋哑人。她的公益善行,将随着她的生命之路一直延续。

 

作者:民进舟山市委会 周永伟

编辑: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