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省积极开展《农业物联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在一些方面已经初见成效。然而,整体而言,我省智慧农业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与真正的“智慧”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问题与不足如下:
一是智慧农业发展缺乏整体规划。从具体的实施情况看,基地建设、项目落实、资金筹集仍然存在某种程度的脱节现象,农业各个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缺乏有效衔接,产业融合推进速度较为缓慢,智慧化程度还不高,特别是在农业电子商务、农产品数字物流配送、网络营销上应用面不广,发展不快。其主要原因在于缺乏一个从中长期角度进行整体谋篇布局的战略性规划。
二是智慧农业技术尚不完善。在农业信息采集方面,用于农业生态环境和动植物生长监测的传感设备种类不全,功能不完善,精确度和灵敏度不高,体积大小不合适。在农业自动化控制方面,远程调控设备自动化程度还不高。在农业智能化决策支持方面,数字化模型,智能专家系统大都没有建立完整,且缺乏统一的标准,使计算机分析缺乏参照。此外,物联网感知节点上数据高效传输及功耗问题有待攻关。
三是高成本制约智慧农业发展。发展智慧农业需要投入巨额的资金。而由于农业物联网相关监控设备和技术研发时间比较长,投入成本较高,短期内难以获得预期经济效益,因此国内设备和技术提供商往往是望而却步。另一方面,进口设备价格比较昂贵,只能适用于一些高价值的农产品使用,对大多数本身价值不高的农产品来说,增加的成本相比之下显得过高,限制了智慧农业的发展。
四是商业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从目前的物联网示范应用情况看主要是依靠各种渠道的政府资金进行支撑。今后大面积的推广必须引入市场机制。远程农业专家诊断系统等物联网技术在一些发达国家已得到商用,但在我国商用的案例很少。目前杭州智慧农业多数项目的市场盈利状况并不是很好,市场开发明显不足,缺乏符合我国国情的商业模式借鉴。
五是存在人才匮乏、部门分割现象。智慧农业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强大的人才支撑,但目前我省农业管理部门、生产经营主体、农业企业以及大中专院校普遍缺乏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电子信息化复合型的人才。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建议:
一、培育农业物联网技术研发骨干企业,加快形成较为完备的农业物联网技术体系
1.加大核心技术攻关。立足我省现有技术优势,着力破解产业发展关键制约瓶颈,通过政府扶持、引导,在智慧农业云终端、传感器、智能芯片、新一代通信和网络高端计算设备、高端软件、数字农场等领域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攻关,努力掌握核心知识产权,形成一批关键技术专利,迅速占领农业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高端环节。同时,推动传感器、RFID等物联网产业链上下游深层次技术合作,进行补充性关键技术研究和相关技术研发,进一步提升产业基础。
2.深化“产学研”机制。推动企业与国内外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产学研合作,建立在技术、人才、设备等方面都具备国内一流水准的农业物联网产业合作机构。整合优势资源,推动产学研合作各方积极主导和参加标准制定、共性和关键技术突破、推进和实施试点示范应用项目。
3.科学制定标准体系。着重在优势产业(如名贵中药材、果树蔬菜、养殖)和涉及互联互通等共性问题方面尽早制定相应的标准,如统一编码规则、基础应用平台的中间件接口标准等。同时,积极吸纳已经具有广泛国际市场基础的相关应用技术标准,鼓励我省企业参与到国际国内各项标准制定工作当中。
4.加快支撑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农业物联网海量数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交换平台、信息安全服务平台、高速宽带网络、浙江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和云计算中心等共性基础支撑项目的建设。加快建设农业物联网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平台,推进相关研究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建设农业物联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公共测试服务平台和综合信息咨询服务平台,为农业龙头企业创新提供服务。建设农业物联网标准及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保障我省农业物联网产业与应用的规范化发展。
二、加快农业物联网产业载体建设,培育发展农业物联网骨干企业和产业集群
⒈加快形成产业布局。从全省层面,要加快建成一批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区,开展农业物联网应用和示范工程,集聚农业物联网优势企业,加快形成智慧农业产业集群,形成技术创新、应用方案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合力。各市应有重点推动特色化农业物联网示范工程建设,在省内形成分工合理、特色明显、优势互补、互动共赢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⒉加快智慧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集中力量逐步推进各类产业园区、特色园区建设,引导各类现代农业企业集聚,延伸产业链,在集中力量重点突破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从而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
三、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努力促进智慧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1.制订智慧农业战略规划,开展顶层设计。智慧农业是一个长期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应详细制定智慧农业发展规划。确定具体建设目标和任务,制定相应扶持政策,并建立稳定的专项资金筹措及投入机制。
2.出台应用农业物联网的体系建设规划。尽早出台应用农业物联网的体系建设规划能大规模推动一线应用的积极性,从而降低规模化应用的成本,便于抢抓农业物联网应用市场。建议鼓励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主攻农业物联网应用的核心技术,以突出当前我省农业物联网的特点及塑造农业物联网的优势。
3.注重应用农业物联网的配套政策组合拉动。为了有效拉动农业物联网的应用市场,建议统一规划、采取配套组合政策逐步引导农业物联网应用的资金投入。要高度重视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的培育,从政策上给予更多鼓励和支持,并把引进的农业物联网技术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新起点。
4.建立完善产业链,促进农业物联网产业健康发展。在技术层面,建议加大对农业物联网产业核心关键技术研发的扶持力度,支持物联网企业通过增加投入,加强生产设备、关键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在结构层面,建议积极扶持产业链上发展前景好的产品和项目,优先为这些项目开拓和提供配套的市场。在资金层面,建议积极拓宽农业物联网项目融资渠道,尽快设立农业物联网产业培育专项基金,建立政府与金融机构沟通协调机制,搭建银企对接合作平台,建议将农业物联网产品和示范工程列入政府采购目录,使用财政性资金和国有企业采购时优先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