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浙江省委员会
进入大字体模式
退出大字体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省委会要闻
(文苑艺林)近看白先勇

 

 

2004年的9月,杭城丹桂飘香,姹紫嫣红的第七届中国艺术节上,由白先勇总策划的苏州昆剧团《牡丹亭》的隆重演出,刮起了一股白先勇风,出于对这位蜚声中外的海外华语作家的仰慕、崇敬和好奇,成百上千的杭州人涌向了“牡丹亭”,涌向了白先勇。

笔者早在八十年代初任职于西北某省报文艺编辑时,就拜读过白先勇的小说,他精湛的短篇小说叙事艺术,作品中所流露出的对人生的悲剧性关注,那种“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的哀婉,给刚从文艺荒原中走出来的大陆读者强烈的震撼和冲击。知悉他是原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之公子,不由得生出会心的微笑和感叹!90年代以来我又拜读了他的散文集《第六只手指》、《暮然回首》等,看到了他和家人的许多照片,对他独特的心路历程和性格形成,有了较多的了解,因此我视他为一个很远又很近的老熟人。

 9月7日晚,浙江昆剧团的昆曲精品专场开演前,想不到白先勇竟然出现在台前,他说他刚从美国坐了十几小时的飞机到上海,又立即赶来的。由于匆忙,面对热情的杭州观众,他显得有些腼腆,说了一些赞美杭州的话,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或许我今后愿意终老在杭州。啊,杭州真有如此大的魅力吗?作为杭州人,真是感到万分荣幸。我们知道,白先勇没有在杭州生活的经历,他1937年出生于广西桂林,后来随家人迁到台湾,读完台大外文系后,留学美国,就一直在美国某大学教学,应该说一生中的大半生都漂泊在海外,但是他那么强烈地思念祖国,他说过如果不是因为既成的原因,他肯定生活在祖国的南京或者上海,决不会在美国寄人篱下。短短的语言,浓浓的乡愁,闻者无不心动。

9月8日晚急匆匆赶到浙江图书馆,已是座无虚席。由浙江昆曲艺术家、《牡丹亭》总导演汪世瑜主持,白先勇侃侃而谈,热情恳切地畅谈其对昆曲的痴迷和热爱,介绍青春版《牡丹亭》的策划制作及演出过程。当他谈到在国外看了许多西洋歌剧,演员的歌喉虽然声扬九天,但他们体型太胖,舞不起来更蹲不下来时,听众开心地笑了。他又说到中国的戏曲讲究唱做念打手眼身法步,尤其是昆曲,以抽象写意抒情诗化为特色,结合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发展成一种极为丰富成熟而又婉转幽雅的戏曲,是世上独一无二的,因此被联合国授予“世界非物质口头文化遗产”殊荣。为了使古老的昆曲不失传,就策划了青春演员演、青春观众看的青春版《牡丹亭》,听众(大部分是青年)反响十分热烈。最后又放映《牡丹亭》在台湾演出花絮的碟片。插空我拿出从家里带来的的白先勇的藏书:《第六只手指》《暮然回首》《孽子》,请他签名,他欣然答应。当我告诉他我十分喜爱他早期的《游园惊梦》、《谪仙记》等小说时,他还连声说谢谢。可惜那本八十年代初大陆最早出版的《白先勇小说集》,我翻遍几千册藏书,就是找不着了,好心痛!

9月14、15两天是《牡丹亭》正式上演的日子,14日晚7时余,我持着早几日就购得的老年低价票来到东坡剧院,未曾想迎面碰上了白先勇、汪世瑜,我一愣,不知是否该上前打招呼,因为我虽早已认识他们,他们可并不认识我啊,正犹豫中,只见白先勇笑着跟汪世瑜说:最后谢幕我就不上去了。汪世瑜则笑着拉他:你怎么能不上呢?以致旁边的看客都笑了起来。

整场演出满堂喝彩,最后谢幕自然是全体演员的集体亮相,更少不了白先勇、汪世瑜等的热情鞠躬致意。

15日晚是《牡丹亭》的最后一本(下)演出,7时左右,剧场前厅已熙熙攘攘,有买精美说明书的,有挑选昆曲碟片的,比赶集还热闹。这时我发现白先勇又在人群中,就上前问他:白先生,报上登了您明天下午要在晓风书屋签名售书,是吗?他虽然未置可否,脸上却带着笑,接着又补充一句:明天晚上浙大有讲座。使你感到他不会也不愿冷落任何一个人。

16日,经事先联系知白先勇确将于当日下午在晓风书屋签名售书,我准时到达那里,见已有不少读者在等候。小小书屋布置得清雅温馨,铺着兰花布的书桌上放着一大瓶盛开的玫瑰和文房四宝。等待者一边翻阅图书,一边闲聊。一个小时过去了,大家有点焦急起来,经联系,方知是因为演《牡丹亭》的小生劳累而嗓音沙哑,白先生正在为此事着急商议。又过了一个小时,白先生终于在大家的翘首企盼中来到书屋,他满脸堆着无奈的笑,向大家再三道歉,并答应大家把书留下,他抽空签好名,由书店转交给各位。在我和另一位年纪较长女同志的要求下,他给我们手捧的《牡丹亭》华美大书上还是签了名,真是幸运。听说当晚十点钟,白先生如约来到书店,将所有书都签完,持续一个多小时。

次日我辗转打听了一天,终于打听到白先生下榻之处,原来是比较普通的红星文化大厦,对于我这名不速之客,他依然是那样和蔼坦诚,由于他正在接受上海的电话访问,我只占用了他5分钟时间,真正的闪电式访问。但我心中感到十分的熨贴,从8日到18日短短的10天时间,远远近近的,我竟然见到白先勇6次,既聆听了他的讲话又目睹了他的风采,一般的情况下是多么不易。如果不是改革开放,普通人怎么可能见到海外华文作家,旧居海外的游子又怎么可能去来如履平地?如果不是太平盛世的人民艺术节,我们这些退休老者怎能享受到艺苑如许的满园春色?而最令人难忘将使我反复品味的是精品昆曲《牡丹亭》的美仑美奂,是总策划者白先勇的虚怀若谷赤诚敬业。他是大作家,却念念不忘童年时就痴迷的中国昆曲;他久居海外,长期接触西方文化,却口口声声“传承”。传承光大中华文化精粹,是他数十年的夙愿,也是他几年来呕心沥血,奔波于两岸三地的硕果。白先勇在20世纪末的一次演讲中曾经说过:我刚才说,我们需要新五四运动,我只提出问题,没有答案,但有一点很重要,我们要重新发掘,重新亲近我们的文化传统,要重新发现自己的文化源头,然后把它衔接上世界性的文化,这个题目很难但是我们必须做。白先勇做了,依靠众志成城,他做成了!《牡丹亭》在杭州的演出刚结束,我们就欣闻在北京举办的北京文学节上,白先勇被授予“北京作家最喜爱的华语作家奖”,声称他“多年来以其精湛的小说艺术为中国白话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白先勇终究是小说家,听说他正在写系列小说,人们问及他的父亲,他说因为是我的父亲,我不太好说,但他在我的心目中是位英雄。白先勇的父亲白崇禧、母亲马佩璋,是他心中深埋着的最亲近又最神圣的偶像,因此要把最浓最重的笔墨,最深的经过几十年积淀的情感献给他们。白先生,我们等着你的新作,届时我可还要请你签名留念喔!

编辑: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