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浙江省委员会
进入大字体模式
退出大字体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省委会要闻
(开明言路)从“省长之急”说起

田建模

 

据新华社报道,今年省“两会”期间,“吕祖善一言道出省长之急:‘绝不能让贫富差距成为贫富鸿沟’。”吕说:“浙江老百姓生活水平确实很高,但贫富差距也确实在拉大。”这话听了既沉甸甸,也热乎乎:沉的是语重心重,热的是此乃真情实话。浙江虽小,但从发展势头和人均收入来看,在全国算得上名列前茅,可说十分地风光。现在吕省长却是实话实说毫不避讳,这就让人想了开去:浙江既是如此,那末其他地区会是如何呢?

当前,“贫富差距”的议论已是越来越多,声浪也越来越高。奇怪的是,呈现出了两头热,中间冷的情状———民间怨言多,高层忧虑多,倒是许多官员们虽心知肚明,却常常“顾左右而言他”,似乎不太愿意提及;或虽有提及,只看作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必然,以为无须大惊小怪,仍一门心思于眼前的政绩工程、拆迁盖大楼及招商引资。对此,高层虽然觉察并有决策,但政令下颁后,往往于中途卡了壳———被搁置、延误、折扣或冷处理。如此一来,纵有惠泽万民的治国良策,却因渠道不畅不通而民众依然不能受益。

“政策”,是党政系统为治理和施政而研究实施的一项政事谋划。其过程,简单地说,是一个上中下“三点一线”的方程式:上(研究、决策、颁行)中(学习领会和执行反馈)下(层层落实,见效受益)。说某项政策好,包含二重意思:一是它的立意好时效好———必是民之所需与所急,二是执行好落实好———不走样也不打折扣。在群众眼里,此二者若是缺其一,便算不得是好的政策了。不妨想想,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领袖头脑一热,张口便成政策,到得下面,就错到了十万八千里外了。时至今日,情况有了改变,更多的则是中下层官员们的“乱作为”或“不作为”:譬如当前为防止“过热”而采取的宏观调控,一些省县市领导出于本地利益考虑,该下马的形象工程却突击施工,不该立项的项目突击审批;而对于三申五令严禁损害民众利益的乱拆乱建乱征地等文件,却是以种种对策搪塞应付,或采取消极的不作为。正是此种普遍存在的漠视民意民利的官僚作风,使民怨日积而成隐患,一旦因事故触发,则往往发生冲突与动乱!而此类事例,在今日各种媒体报导中已是屡见不鲜。

正如吕省长所担心的那样,差距越拉越大,到得一定程度,便会发展成为“鸿沟”。鸿沟者,深不可测且难以填补也。换言之,也就到了危机的临界点了。其实,吕省长在担心贫富差距拉大的同时,还有一种未曾说出口的担心,那就是随之而来的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心理鸿沟”的出现。“心理”这个词,它包容了“思想情感”与“信心信任”。若是人民群众与执政党因怨愤日甚而离心离德,并出现了此种“鸿沟”,那么,由于信仰和信任的丧失,由于长期不公不平导致的社会危机一旦发生,其后果恐将尤为严重!

我想,吕省长之所以“急”,其未曾说出的潜台词或许就是这个意思吧?

(注:此信息转录自杭州《都市快报》05年3月7日第二版,《全国两会特刊》题目:《吕祖善一言道出省长之急》)

编辑: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