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浙江省委员会
进入大字体模式
退出大字体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省委会要闻
(历史回眸)王历耕博士——本省民进创始人之一

李忠民

 

本省早期的民进组织———民进杭州市筹备小组正式成立于1951年6月。最早同时入会的有俞子夷、陈礼节、王历耕、童友三四人。以前的文章中,对前两位前辈已有不少介绍。而至今对王历耕博士介绍文章还较少。从本人接触到的资料中,现将王历耕先生的二三事记述如下:

王历耕,1900年出生于福建古田县大桥沂洋村。自小受家庭良好教养。少年随任建瓯牧区的父亲王有望在建瓯培汉中学就读,毕业后入福州协和大学学习,继入湘雅医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学医。1929年获美国雅礼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王历耕最初在北京协和医学院任外科医生。1932年任南京中央医院主治医生。1934年到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进修泌尿外科,兼任住院医师外科助教。次年返南京中央医院,旋赴贵阳中央医院任泌尿科主任。1940年任重庆陆军医院外科主任兼副院长,1944年任重庆陆军医院外科主任,1946年赴镇江医学院任教授兼附属医院院长。1948年底,王历耕教授继我国著名外科前辈钱礼教授后,出任杭州市民医院外科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杭州省立市民医院外科主任、浙江医学院教授兼附属第二医院院长、仁爱医院外科主任、杭州工人医院院长。1953年5月因工作需要,王历耕由中央政务院安排调到北京医院任中央领导的保健医师。

在杭工作期间,1951年7月19日,在杭州市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的第二届协商委员会中,王历耕与陈礼节分别担任协商委员会文教卫生委员会正、副主任。10月1日,省各界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协商会召开。王历耕与民进其他代表俞子夷、陈礼节、金怀清、刘天香、徐瑾、王敬五等出席了大会。在1952年12月召开的杭州市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上,王历耕当选为杭州市第三届协商委员会副主席。

1951年4月下旬,王历耕参加了民进总部常务理事周建人在杭州大华饭店召开的小型座谈会,后由周建人、许广平作介绍人,参加民进组织。6月5日,经民进总部第三届二十一次常务理事会批准,民进杭州市筹备小组正式成立,王历耕为四人筹备小组成员之一。同年9月23日,杭州民进召开会员大会,成立民进杭州市分会筹备委员会。民进总部常务理事赵朴初、张纪元来杭莅会指导。10月9日,民进杭州市分会筹备委员会经民进总部批准成立,王历耕为七人组成的筹备会委员之一,并任宣教处副处长。

赴京工作后,王历耕历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三届代表、全国政协第二届委员会民进组委员。他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国事建言献策,表达对社会、对下层人民的关爱之情。

王历耕早在重庆时期就是一名国内著名的泌尿外科专家,在学术研究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且在医疗实践中卓有功勋。他精通英文,懂法语、俄语,博览医学书籍,埋头研究医案,硕果累累。他著有《第四性论》、《结核性输尿管结石》、《鞘睾丸炎》等巨著。如1962年提出以雌激素治疗男性前列腺肥大症的课题,当时的治疗有效率为75%。这一研究成果至今还在临床实践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王历耕不仅医术高明,而且也是一个讲奉献有爱心的社会活动家。他常说,“孔夫子说是有教无类,我是‘有医无类’。上至中央政要,下至贩夫走卒,有求于我时,我一视同仁。”他曾为周恩来重整过右臂骨折,受到其赞扬。在日本轰炸重庆时,他陪同蒋夫人去看望受伤兵民,并当场为他们治伤。有一次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一位被炸断腿的士兵在草丛低声啜泣,奄奄待毙,他不顾一切地将伤员背到医院施行救治,而误了战时救伤重要会议,受到当时国民政府卫生部官员的斥责,他却不以为然。他没日没夜为医疗保健事业工作,救活了许多肾、输尿管、膀胱等泌尿系统有疑难病症的要人、名流。他还经常参加巡回医疗队,为乡村贫苦无靠的农民医疗。他说:“村里的人生活苦,病痛少人过问,应当更多地予以关注。”他对乡民一往情深,医好了许多人的病,但没有哪一位乡民知道他是国家级的医生!

高明的医术自然受到特别的重视。到北京医院工作后,他为许多政要人物都做了不少成功的手术,受到了好评。

1958年初,毛泽东主席的爱女李讷得了急性盲肠炎,疼痛难忍,需要住院动手术;同时,因为小时候打针针头不幸断在肉里,一直没有取出,也要动手术,经医生研究,决定两个手术一起做。正巧这时江青不在北京,去了广州,平时李讷看病事都由她安排照料。这次毛泽东亲自联系,安排由外科王历耕与北京医院院长计苏华和内科大夫吴洁一起做手术。王历耕主刀,阑尾的手术很顺利,取断针的手术遇到了麻烦。动刀以后,因年头已久,断针移位,花了很长时间找不到。最后院长决定,把李讷抬到X光透视室,一边照,一边找,才把针头取出来,断针已经生锈。这个手术是在无菌室外做的,术后伤口感染,38℃多。几天来,毛泽东忙于工作,又时时关心李讷的手术,精神非常疲倦。2月3日,他又通宵未寝。中午12点时,他吃了安眠药,准备上床睡觉。临睡前,仍不放心女儿,又写一信,对她讲了一番深刻的道理。信中写道:

李讷:念你。害病严重时,心旌摇摇,悲观袭来,信心动荡。这是意志不坚决,我也常常如此。病情好转,心情也好转,世界观又改观了,豁然开朗。意志可以克服病情。一定要锻炼意志。你以为如何?妈妈很着急,我也有些。找了小员、院长计苏华、主治大夫王历耕、内科大夫吴洁诸同志今天上午开了一会,一致认为大有好转。你昨夜睡了九小时,你跑出房门在小廊上看画报。白血球降下来了,特别是中性血球,已恢复正常。他们说不成问题,确有把握,你可以放心。这点发烧,应当有的,完全正常。妈妈很不放心,打了电话给她,她放心了。李讷,再熬几天,就可以完全痊愈,怕什么?我的话是有根据的。为你的事,我此刻尚未睡,现在我想睡了,心情舒畅了。诗一首: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这里有意志。你知道吗?你大概十天后准备去广东,过春节。愿意吧。到那里休养十几天,又陪伴妈妈。亲你,祝贺你胜利,我的娃!

爸二月三日上午十二时半睡状态执笔,字迹草率,不要见怪。有话叫小员来告我。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在国家尚不是很重视计划生育时,王历耕大胆倡导计划生育,并亲自为不少同行育龄男性动了结扎手术。

1966年的“文革”开始后,王历耕被打成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被迫停止工作,赶出北京医院。一些一直受到他作保健治疗的病人也因得不到及时治疗而延误病情。如茅盾的贤内助———孔德沚患有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一直来受到王历耕的诊治,但在“文革”开始后,终于因不能得到及时救治而去世。他心急如焚,但又无力回天。“文革”中期,王历耕恢复了工作,他依然在金钱上表现出高尚的品格。1968年春,他主动把因“文革”而停发的补发工资1.2万元人民币捐献给国家;1974年他申请降低工资,并把剩余1.19万元全部再次捐献国家,丝毫不图任何回报。

1977年春,77岁的王历耕博士,却因心肌梗塞得不到较好的医疗,抱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了人世间。

正是因为有着像陈礼节、王历耕这样一批优秀的奠基人,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省的民进组织发展在以文教、出版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同时,也充分地发挥了有较多医卫界成员的优势,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编辑: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