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省政协委员参加专题座谈会侧记
王晓玮
2月28日上午十点二十分,推开之江饭店会议中心一楼会议厅的大门,热烈的气息扑面而来。“XX委员,你的发言时间马上就到了,请控制好时间。”被点名的同志不舍地匆匆结束了讲话,将话筒递给了工作人员。霎时,几十双手高高举起,面对如此踊跃的发言热情,主持人也有些为难,“前面发言的几位都是男同志,这次就请第二排的那位女同志发言吧。”人们纷纷把目光投向了这位幸运的女士,记者们也或站或蹲,“长枪短炮”迅速包围了她……
什么样的讨论如此火爆呢?让我们将时针往前拨一些,从头说起吧。
2004年,“和谐社会”构成了中国政治生活的一个主题词汇。自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以来,“和谐社会”不仅成为了媒体津津乐道的一个关键词,并且成为中央高层领导集中研讨的主题词。2月26日和27日相继召开的省政协九届三次会议和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均显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委员、代表们关注最多的问题。为此,省政协于2月28日特地召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专题座谈会”,邀请委员们坦诚己见,建言献策。
会议主持人、省政协副主席王玉娣首先点名邀请在今年春晚小品《汇报咏叹调》中有出色表现的民进会员、省政协常委、省曲艺杂技总团团长魏真柏发言,“春节联欢晚会上,我汇报了五点;今天,我再向大家汇报三点。”魏真柏委员的开场白,让座谈会现场笑成一片。作为文艺工作者,他三句不离本行:文化体制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要用和谐文化、精神文明打造和谐社会。政府部门要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严格文化执法,清洁社会空气,搞好群众文化,企业文化和社区文化。宣传文化部门要创造一批对社会负责任,有导向性的优秀文艺作品,宣传提倡良好的社会风气,软化社会环境;要正确树立精品意识,反对奢侈文化消费以及只为少数人服务的贵族文化,文化产品要遵循“为人民大众创作”和“为人民大众所利用”的方针,多创作、多演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平民文化产品。
第一炮打响后,会场中的40多名政协委员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话筒成了最抢手的东西,王玉娣副主席不得不限定每位委员十分钟的发言时间,并掐着表控制,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经过一番努力,民进会员宓雪军委员终于抢到了发言权,他首先讲了一个案例:一个四川来杭打工的外来人员,因为老板没有支付工资,就去抢劫一个在菜市场卖菜的同乡,并杀害了他,只因为他听说那个同乡身边有一万元现金。虽然这只是一个个案,但宓雪军委员认为,每一件犯罪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客观的社会根源。2004年浙江省大约发生了40万件刑事案件,其中大部分是侵财性案件,而犯罪主体中大约70%都是外来务工人员。我们要充分肯定外来务工人员对城市的贡献,但同时也要加强对外来人员的管理。文化程度不高、生活和收入缺乏保障是导致外来人员犯罪率居高不下的主要根源,因此,政府要加强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服务,加强对他们的法制教育和素质培训,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并保障他们的收入和报酬,只有从源头上进行遏制,才能减少犯罪率,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宓雪军委员的发言言简意赅,直击社会现实,引起了在场媒体记者的关注,座谈会结束后,浙江电视台钱江都市频道对他进行了专题采访。
短短3小时,委员们从文化、医疗、环境、治安等各个方面表达着自己对创建和谐社会的渴望和激情。
民进界委员肖锋委员举了几次手都没有抢到发言的机会,但对这个问题他早已有了深思熟虑。他说,现在城乡差距日益扩大,农村在医疗、教育、养老、基础设施建设上都存在着诸多问题,有人戏称“城市是欧洲,农村是非洲”,如果对这一问题不引起高度重视,长此以往,社会将有被撕裂的危险。因此他建议省委、省政府加大对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将城市发展的部分积累反哺农村,合理实现利益的二次分配,不要总是让农民承受改革的种种阵痛,而要让农民也能沐浴公共财政的阳光,享受改革的成果。
与肖锋一样没有抢到发言机会的民进界委员、嘉兴市副市长王淳则系统地梳理了和谐社会的构成要件: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她要保证人们的生存、生活条件在不断进步;保证公平与正义,缩小贫富差距,健全社会保障机制;保证提供较好的文化、卫生、教育服务,提高国民素质;保证社会机制完善运转,保证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使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因此,城乡一体化进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区域平衡发展,经济社会全面进步都是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需的战略措施。
省委副书记夏宝龙被委员们的积极建言献策所感动,并用“三好”给予高度评价:委员发言好,委员作用发挥得好,座谈会组织得好。他充满信心地说:“同志们讲得很好,很切合实际,对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许多合理建议,我们会对这些问题去做具体的调研。在党中央,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我相信浙江人民一定能建设好平安浙江,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一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