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义乌60多岁的陈大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简称浙医四院)帕金森病门诊完成复诊,并取回一个月的日常用药。
陈大妈患有帕金森,这种病不仅要终身吃药,还要定时复诊。可在以前,因为儿女都不在身边,陈大妈一个人上省城医院看病十分不便,常用药物也无法就近买到,只能托朋友从杭州、北京等地买好再寄回义乌,因此经常会出现停药情况,病情很不稳定。
三年前,随着浙医四院在义乌的启用,陈大妈的烦恼迎刃而解,作为浙江大学首家在异地建设的综合性大学附属医院,浙医四院这所年轻的省级公立医院,依托浙大在杭附属各医院力量,把更多省级优质医疗资源送到义乌百姓家门口,同时一直不断弥补浙中医疗的空白。
一批优秀医生来到义乌工作
从浙医四院启用到现在,为陈大妈复诊的医生一直没换过——神经内科主治医师傅晶晶。傅晶晶也是义乌人,从三年前的初识,到如今的充分信任,陈大妈和傅医师早已成熟人,看病时还能聊上几句亲切的家乡话。
老乡们的期盼和信任,坚定了傅晶晶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研究生毕业后回家乡工作的决心。
在医疗界,有句话叫“北协和南湘雅”,湘雅学子一直是各大医院争抢的香饽饽。回忆起研究生毕业的就业选择,傅晶晶说:“上大学时一直想着,毕业后要去省会城市大医院就职,没想到毕业时,义乌开始筹建浙大附属的省级医院,当时觉得这是一种特别巧妙的缘分,毫不犹豫地过来应聘了。”
医院开业前,傅晶晶在杭州培训,每周一乘早上6点多的火车到杭州,“同一节车厢里大多数乘客都是去杭州看病的,手里拿着各种检查报告。正是这样的经历,平常人对优质医疗资源的渴望,我才有了更深切的了解。”
今年前9个月门急诊49.12万人次
2014年10月30日,经过5年规划和建设,浙医四院开诊运行,除众多部门领导,很多市民都赶来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他们知道,以后看病,再也不需要往杭州跑了,因为杭州的专家落地义乌了。
经过3年发展,浙医四院已经拥有1379名员工,其中高级职称专家77名,博士30人,硕士289人,医师队伍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达到72%以上,毕业于“985”、“211”工程高校毕业生占一半。
随着人员规模拓展,浙医四院的医疗服务也逐步呈现出优质学科的综合优势,开设了26个临床专业学科门诊,61个专病门诊,开放14个病区,550张床位。
今年医院全面开设的全科医疗科(体检中心)、新生儿重症监护、院前急救体系、产科门诊及住院等,前9个月门急诊总量为49.12万人次,出院病人数为1.37万人次,手术0.84万台。
在不断发展的同时,浙医四院目前还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和其他各类科研项目80余项,还构建了包括外科学、内科学、口腔科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等临床教学课程体系,承担浙江大学医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等10所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工作,并成为浙江大学同等学力硕士学位教学点。
多项技术填补义乌医疗技术空白
一个月很短,可兰溪人倪红娟却在此期间经历了一次重生。
今年7月4日晚上,倪红娟在义乌某家医院产下二胎,是个男孩,就在家人高兴迎接新生命到来时,她产后却出现持续大量出血、失血性休克、呼吸衰竭以及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等症状,医生诊断为羊水栓塞,这种病的死亡率高达90%以上。
倪红娟很快被送往浙医四院,入院时多器官功能衰竭、DIC、严重内环境紊乱,医院通过极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依赖100%的呼吸机支持、切口及各穿刺点的持续渗血等治疗,她的情况才逐渐好转,但依然处在死亡线边缘。
为了救回倪红娟,浙医四院在多学科联合诊疗的模式下,经过多次全院大会诊,经呼吸支持、输血、补液、纠正内环境紊乱、抗炎、CRRT、输血、反复调整抗感染方案,5天后她的血小板计数稳步回升,凝血功能好转,各脏器功能也呈好转趋势,一周后转到妇科普通病房,开始长达20多天的抗感染及康复治疗。
入院一个月后,8月4日,倪红娟顺利出院,“满月”的她回到家,第一次见到了儿子。
类似倪红娟的这种危重病患在浙医四院不是个案,如今的浙医四院,在各种医疗保障基础上,顺应浙中地区多发病及常见病特点,快速发展消化科、心内科、呼吸科、普外科、妇科、儿科等学科,积极开展医疗高新技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CT引导下肺肿物射频消融术、药物洗脱微球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等开创义乌地区空白。
不仅如此,浙医四院开展的房颤冷冻消融治疗术、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三叉神经痛治疗、普外科肿瘤射频消融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骨科关节置换术、无血肝切除术、全胰切除术、神经导航技术、腹腔镜下妇科肿瘤治疗等技术,部分填补区域医疗技术空白。
浙医四院院长陈亚岗内心暗藏的目标
去年9月,浙医四院普外科副主任周慧江被安排到德国波鸿鲁尔大学医学院附属圣约瑟夫医院临床进修学习,3个月的时间让他收获颇丰。
“圣约瑟夫医院普通外科是德国排名第二的胰腺疾病外科诊疗中心,科室主任Uhl教授在胰腺疾病外科治疗方面享有盛誉,那段时间我学到很多。”周慧江说,在德国,医师多采取比较传统的开放手术,与国内流行的腔镜手术,还是有很大区别。如何选择适合病人的手术方式、如何在手术等方面有更严格的要求和步骤,很多方面都值得我们更多地思考和学习。
在浙医四院,每年都有很多像周慧江这样的医生被送到国外学习,院长陈亚岗介绍,这样做是为了更好开拓员工国际视野,让医生更快成长,三年来浙医四院员工出国(境)进修学习总计128人次,境外来院交流的专家(学者)93人次。明年2月,周慧江还将带队和3名同事赶到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医学院学习。
“我们还在积极开展JCI(医院质量与安全国际认证)、15189(检验国际标准认证)等国际认证工作,争取明年通过JCI认证,这样在义乌的外籍人士在国际医保报销等方面也会更加便捷。”陈亚岗说,过去的三年是医院不断完善、不断奋进的三年。未来三年,为了让省级医疗资源更好地整体下沉县域,进一步提升医院服务能力和水平,浙医四院将会在引进临床医学名师,具有国际视野、有先进理念的优秀青年人才,及高级职称医生和博士等方面加大力度,尽快形成医院本土化高层次人才团队。
“我们的目标是立足义乌、服务浙中、辐射全省乃至全国,最终建成集医、教、研于一体的著名大学附属医院,但最终希望把它打造成一所百姓获得感强、满意度高、有温度的国际化医院。”陈亚岗说。
注:陈亚岗系民进中央委员、民进省委会原副主委
来源:《都市快报》2017年12月12日 B06版 浙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