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建伟医生
单友良
毫无疑问,连建伟医生不仅是我省最优秀的中医生之一,也是全国名列前茅的著名中医生。向来为人低调的连建伟医生,以纯粹中医的望、问、闻、切法对病人进行辨证论治,其用药之精妙、疗效之确切、价格之低廉,常常让人惊叹中医“四两拨千斤”的神奇———许多疑难疾病仅凭数帖中药即被降服,走投无路的危重病人经连医生治疗转危为安,这样的故事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连建伟医生,1951年出生,15岁学医,19岁行医,27岁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中医药大学首届中医研究生班,29岁成为我国首批中医学硕士,并执教浙江中医学院,现任浙江中医学院副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指导老师、全国政协委员、进浙江省委会副主委。他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著作10部,编著教材8种,曾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2002年被评为国家级名中医,是我国最年轻的国家级名中医之一,现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方剂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方剂学》教材副主编。――编者
少年辍学
我小时候应该来说比较坎坷。1951年我出生才两个月,妈妈就到上海南洋护校读书去了,这样我就一直由外婆带着,一年见到妈妈的机会也就一两次吧。但我还是深受妈妈的影响,我妈妈是很爱学习的,前段时间到杭州来,77岁的人,还帮我手抄了一本清代的医书,字迹非常地娟秀。初中是在嘉兴南湖中学读的,语文、俄语成绩一直是全校第一。老师们说,这个学生外表看看有点笨的呢,实际上非常聪明,记性好得不得了,有点大智若愚的味道。这些老师,原来都是从杭州大学、嘉兴师范等学校里下放来的,水平都很高的,特别地关心我。记忆力我大概是还好的。记得1969年底,教俄语的老师生病了,我去看他,为了让他开心一点,我说老师你当年教过的课文我还记得,老师不相信,说6年过去了,你还记得?我就用俄语背了列夫托尔斯泰的文章给他听,听着听着老师的眼泪水就掉下来了。这个事情很多病人有时也会很奇怪,二三十年前的病人,名字有时记不起,但他那个时候得了哪个毛病,我开的是啥方子,我是可以复述出来的。受妈妈的影响,我从小就有志向。语文成绩好,心里就想以后长大当语文老师;外语成绩好,心里想长大后当个翻译;我篆刻也不错的,所以梦想到嘉兴的刻字社里面去。直到接触到中医之后,我这个心就算定下来了:我要做一名医生!1966年“文革”开始后,高中停止招生了,书没得读了,只好一个人闷在家里,就是在这个时候,我碰到了中医。
自学不倦
我的叔公是黄埔17期的毕业生,毕业后留在军校当教官,解放的时候,学校起义,他就成为解放军。作为黄埔同学会会员的叔公,他自己没有儿女,平时就特别喜欢我。看我没有书读,就说,我这里有很多中医书,还有一整套大学中医教材,我来教你学中医吧。说是教我,实际上前后就是两天时间。我看的第一本医书叫《药性歌括四百味》,内容是400味中药的性味归经,一药四句,读起来像唐词一样;第二本叫《药性赋》,长短句,更加生动。10来天过去了,叔公说要考考我,他出了10来道题目,我都背出来的。因为那个时候,《药性赋》、《药性歌括四百味》我都已经能够熟读了。那一年,我15岁。一门心思看书看了三四个月,我心里想,光看书不行,还应该看看中医生是怎么给人看毛病的。嘉兴第二人民医院有位老中医叫费丰乐,很多人都说他有点架子的,不大好接近。我呢,就偷偷地在一边看他开处方。总过了两三天,费医生用手指指我:你是不是家里有人要看毛病?你站了好几天了。听了我的来意,费医生吃了一惊,过了一会,亲自站起来搬了一条凳子,放在他边上,拍拍,说:“你就坐在这里,你会学得出来的。”我前前后后在10多个医生边上坐过,嘉善名医张宗良,跟我妈妈有点熟悉,看我人小志气大,很照顾我。有时候,他甚至会叫我帮他一起看病。当然,这个时候有疑问还是不敢多问的,我只能在边上静静地想,这属于啥个病,该用啥个法,啥个方?然后,看医生开出来的方子与我想的是不是合拍。一个上午下来,总有一大堆问题了,于是下午我就急匆匆地回家翻书,一边翻一边想。这样学了一段时间,发现自己不认识药,怎么办呢?好办,每天抽出一两个小时,站到药店柜台前面看药工们撮药。站柜台很有收获。方子你看得到,治啥个毛病一动脑子就晓得,一年下来,收获不小的。
农村行医
1970年,19岁的我来到嘉兴县凤桥公社永红大队插队落户,没有想到的是,我到农村的第一顿饭就是行医挣来的。当时到支部委员家里吃晚饭,看到他老婆正在烧饭,脸色通红,还不停地呕吐,我一问,她说头痛得要命,有好几天了。我说我会看病,我给你开个方子,你马上去撮药。19岁就能看毛病?村里人连说这下看病方便了。以后常常我在田里劳动,农民就在田埂上等,农活干了5个月后,我就成了医疗站里的赤脚医生。记得那个时候真穷,农民会拿个鸡蛋来挂号,大一点的6分钱,要找他一分钱;小一点的刚好5分钱。给他们看病,你的方子不用说要越便宜越好,一般的方子也就一毛多钱。我现在开处方,一般不会超过12味药,药费也就不超过10块钱,用小处方治病的习惯,跟我当过赤脚医生是有关系的。在农村那几年,嘉兴、平湖、海盐3个县10几个乡的农民都知道有个连医生,所以到现在嘉兴地区还有很多病人跑来找我就是这个道理。当时有位病人是嘉兴民丰造纸厂的,得了胃溃疡,我给他治疗一段时间后,很感激我,问我有什么要求,我说其他的没有,以后看到拉到厂里回炉的中医书,能不能给我挑一点来看看?结果,这位病人常常一送就是一麻袋,送来的书虽然残缺不全,但我还是差不多在这段时间看了中医的主要经典书。自学中医,最难的要算读东汉张仲景著的《金匮要略》。《金匮要略》我第一次读的时候是17岁,夏天的晚上,别人拿着蒲扇找风口乘凉,我却把自己关在很小的房间里,赤了膊在灯下一个字一个字地啃,有时候等到回过神来,脚上手上全部是蚊子块啦。但是无论多少苦,你《金匮要略》一定是要读的。前辈跟我讲,你只要读通“金匮”的十分之二,你就可以立业成家了。《金匮要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宝,由于它太深奥,现在很多人不仅不去研究它,还反过来看不起它。我17岁开始读《金匮要略》,行医三五十年来几乎每天用《金匮》里面的方子,疗效是很肯定的。《金匮》里面有个“黄土汤”,用于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胃溃疡出血效果就很好。农村里的柴灶你晓得吗?挖出正对着锅底的那块砖头,它中心是黄的,敲下来放在水里煮,用煮出来的水煎药,止血效果屡试不爽。要成为一名好医生,离不开名医指点。当时浙北有位名老中医叫余叔卿,每天病人里三层外三层,我不会看的病人,都介绍到他那里。20岁那年,我带着自己的几篇文章去拜见他,他非常感动,关起门来对我说,现在这个年代,居然还有像你这样的有志青年,我们这片故土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看了我的文章,他更是激动,从早上谈到中午、中午又谈到晚上,临别时余老欣然为我题辞:“研究古医籍,文字精通,诚中医之后启者。”
北上深造
1973年,广州中医学院办了一本《新中医》杂志,这是“文革”后国内创办的第一本中医期刊,我马上去订阅,拿到后每一篇文章仔细阅读,发现对里面的一篇文章有不同看法,就写成《对“肝炎的辨证论治”一文的商榷意见》寄给《新中医》,结果文章在《新中医》第四期登了出来!编辑给我写来长长的信,告诉我写那篇文章的是广州很有名的老中医,而我的观点见解独到,很有参考价值,鼓励我继续努力。你肯定想象不出当时我看到自己的文章发表后心里是多么自豪,那种激动的心情只有用4个字才能形容:欣喜若狂!《新中医》经常有岳美中医生(1900-1982年)写的文章,拜读他的文章,我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敬佩,我很想跟他交流,但又怕人家不理我。后来,我偶然在一本杂志上看到岳美中先生写的纪念周总理的文章,才知道他是给周总理看病的医生。从字里行间,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位中医界泰斗高尚的人格。1977年9月1日深夜,我再也忍不住,提笔向岳老写信。没有想到,信寄出10天后我就收到了岳老的回信,岳老告诉我由于身体原因,已经很少给别人回信,但“惟愚平生,爱才若命,见足下英俊之才,愿为代筹前途。”意思是他平时爱惜人才,愿意为我安排前途。他告诉我,北京中医药大学马上要开办一个中医研究班,每个省只招收一名,考试科目主要是中医的四大经典,叫我马上报名。后来才知道,“四人帮”粉碎后,叶剑英元帅是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岳美中先生经常为叶帅治病,交谈中提到应该恢复中医事业。叶帅很支持,李先念同志也很支持,所以建国后首个中医研究班就有了眉目,恰逢这时邓小平同志全力恢复高考制度,中医研究生班就正式列入全国招生计划。由于中医经典我读了10多年,考试对我来说并不难。1978年10月,我以全国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跨入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研究生班的大门。记得到北京,岳老跟我讲的一句话就是:你要感谢邓小平同志!作为国内首届中医研究生班,教我们的都是国内一流的名老中医,除了北京有名的中医都亲自给我们授课外,学院还将上海、武汉、西安、南京等地有名的老中医也请来做专题讲座,那些刚刚获得解放的名老中医们,更以极大的热忱和无私的情怀,将他们的精湛医技全部奉献给了我们。在数十位名医的亲自栽培下,我的医术开始突飞猛进。岳美中老先生给我的教诲自然不用说了,有位杭州籍的北京名中医叫沈仲圭,把我当儿子一样,每个星期天一定要我到他们家吃饭,如果一个星期不去,就会写信来。一到沈老师家,师母就把沈老与我安排到一个房间里,让我们安心谈医论道,这样的交流,常常一谈就是一整天。晚上一回到宿舍,我就会赶紧把白天重要的内容记下来。两年多很快过去,岳美中老先生、沈仲圭老先生希望我到杭州工作,说浙江是个搞学问的好地方,那里有几位真才实学的医生,如徐荣斋医生、邵乐山医生,你要好好向他们学习。沈老还亲自给当时任浙江中医学院院长的何任先生写信推荐,何院长马上接收了我。我15岁辍学,29岁走上大学讲坛,52岁被评为国家级名中医,现在我们省里惟一的一个中医博士后工作站就放在我这里。记得我一次见岳美中先生时,他说我给你取个字,《周易》的第一篇《乾卦》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终日乾乾,夕惕若。”乾乾,意思是刚劲,天体的运转永不停息。你的姓名是连建伟,你的字就是乾乾,你要“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永远自强不息,功深养到之日,便是豁然贯通之时。有志者,事竟成。
来源:今日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