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浙江省委员会
进入大字体模式
退出大字体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资料
周大风:全球曾唱响他创作的歌

著名音乐家 民进会员周大风

 

在音乐家周大风的记忆中,《采茶舞曲》并不是他的巅峰之作。60多年前,这位从宁波走出去的年轻人曾在大上海留下过一系列抗日的旋律。他创作的《国际反侵略进行曲》,被确定为国际反侵略运动大会总会会歌。

 

《国际反侵略进行曲》手稿

 

(一)
    “溪水清清溪水长,
    溪水两岸好呀么好风光。
    哥哥呀,你上畈下畈勤插秧。
    妹妹呀,东山西山采茶忙。
    ……”
    这是周大风创作的《采茶舞曲》,它是浙江民歌的代表作。1958年初夏,中国唱片公司录制了《采茶舞曲》的第一版唱片,并作为浙江人民广播电台的开始曲,从此,《采茶舞曲》带着浓郁的江南韵味,唱遍神州。
    不过,在周大风的记忆中,《采茶舞曲》并不是他的巅峰之作。60多年前,这位从宁波走出去的年轻人在大上海曾经留下过一系列抗日的旋律。
    2005年酷夏,本报记者独家采访了这位已经83岁高龄的老艺术家。
    1938年12月,周大风和表哥等人,乘上一艘外籍客轮,离开宁波前往上海投奔姑父。到达上海之后,他们得知姑父在闸北镇安里的房子已被日本侵略军炸毁了。年轻的周大风突然感到国破家亡的民族灾难近在咫尺,他的内心充满了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仇恨。周大风暗暗发誓:一定要用自己的特长投入到这场抵抗日寇侵略的民族斗争中去。
    几天后,经亲友介绍,周大风来到益丰搪瓷五分厂打样间美术部做学徒。周大风小学毕业,在当时的工厂里算得上是一位“秀才”了。周大风喜欢读书、写作,出于青年人的爱国热情,他每天都会利用休息时间到厂里综合办公室阅读报纸,了解中国军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各种消息。
    1939年春节之前,在一张爱国报纸上,周大风读到了蔡元培先生撰写的《国际反侵略运动大会中国分会会歌》,他非常激动,立即根据歌词,用岳飞“满江红”的曲谱唱出声来。办公室的职员在一旁听着,情不自禁地打起了拍子。周大风一曲唱毕,觉得歌词对一般百姓来说不通俗也不易唱。这天晚上,周大风斗胆给蔡元培先生写了一封信,对《国际反侵略运动大会中国分会会歌》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他希望还能看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歌曲。
    为此,他开始收集资料,酝酿着自己心中的战斗歌曲。机会终于眷顾到这位勤奋的青年身上。不久后的一天,周大风眼睛一亮,因为他在报纸上读到一则征稿启事:国际反侵略运动大会总会在全世界范围内征集总会会歌。周大风兴奋极了,他连夜奋笔疾书,口中念念有词,铿锵有力的旋律不停地冲击着青春的脉搏。当朝霞映红了黄浦江上空的时候,周大风的作品诞生了。这首由周大风自己独立作词作曲的应征会歌,名字叫做《国际反侵略进行曲》。

“站起来!站起来!站起来!

全世界爱护和平的兄弟姐妹们,

快为着保卫人类的文明和生存而前进。

看多少国家正蔓延着恐怖的战争,无辜人民正被蹂躏。

这是一个教训,再不起来斗争,人类将要临到末日的命运。

全世界二十万万的人民,快放弃国家民族人种的私见,

为着人类生存文明,为了世界永久和平,

一齐起来向侵略者作一次最后的斗争!

 

    记者在周大风家中用CD机聆听了这首《国际反侵略进行曲》。这是近几年重新录制的在周大风钢琴伴奏下的女声独唱,乐曲激昂热烈,给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鼓舞。据说,60年前的《国际反侵略进行曲》在许多国家是用铜管乐队伴奏的,气势更加磅礴。
    (二)
    当年的那个清晨,周大风怀着一股强烈的爱国激情,将创作完毕的《国际反侵略进行曲》词谱装进信封,投入邮箱。那天早晨,周大风没有像通常那样买大饼油条当早点,他径直去了工厂上班,心情十分畅快。
    不久之后,周大风惊喜地从上海美国商人发行的《正言报》和香港出版的《星岛日报》上,看到了自己创作的《国际反侵略进行曲》词曲。很快,他被告知,《国际反侵略进行曲》获得国际反侵略运动大会总会颁发的总会会歌征集四等奖,前三等奖被美国、英国、苏联所得。然而,中国的《国际反侵略进行曲》却被确定为国际反侵略运动大会总会会歌,当时,世界各国反日德意侵略集会时一般都要高奏此曲,以壮气势。蔡元培先生曾经称誉该曲“全球同声,为国争光”。
    后来,周大风从一位报馆记者那里听说,他创作的《国际反侵略进行曲》是由时任国际反侵略协会中国分会顾问蔡元培先生亲自推荐的。周大风因此还得到了国际反侵略运动大会中国分会200块银圆的奖励。
    不要以为周大风的成功是一种偶然。虽然当时的他还很年轻,但音乐方面已经初露锋芒。早在1938年3月,周大风就与同学一起,在老家宁波发起组织了“扎马民众救亡工作团”,大家推选周大风任团长,编戏演戏宣传抗日。这个团最多时共有35人,最少时也有20余人。救亡工作团上演过陈鲤庭改编的《三江好》,夏衍的《洋白糖》、《伟大的爱》,田汉的《放下你的鞭子》等剧目。周大风自己也编了几个活报剧、独幕剧、双簧、独脚戏、唱新闻等来宣传抗日。周大风说,他还根据《浙江潮》杂志上刊登的申奋原作三幕话剧《铁花》,改编成歌剧,作为团里的主要节目,这个歌剧中的曲谱至今被周大风保留着。
    “扎马民众救亡工作团”在周大风等人的带领下,曾在当地乡镇巡回演出。周大风回忆说,工作团每到一地,当地的乡公所或村办公室,都会用很好的伙食招待他们,并安排好住所。群众义务为他们载运服装、道具、布景、乐器等设备。自从歌剧《铁花》上演后,剧中的歌曲迅速在家乡流传开了,向工作团讨曲谱及其他抗日歌曲曲谱的人也很多,都由周大风刻成蜡纸油印分发。
    (三)
    在抗日战争时期被称为“孤岛”的大上海,周大风耳闻目睹了日本侵略者的种种暴行。于是,他借儿童朴素的语言和民谣体裁,写出歌曲《白米谣》:
    “白白米呀,没有吃呀。
    没有吃呀,叫妈妈呀,妈妈没办法呀。
    啊呀呀看呀,那边的洋房里呀,白米堆得山一样呀,为什么我们要饿得泪汪汪呀?
    白白米呀,没有吃呀。
    没有吃呀,叫妈妈呀,妈妈泪汪汪呀。”
    《国际反侵略进行曲》获奖后,周大风创作了20余首爱国歌曲在上海传唱,一位年轻的音乐家就这样成长起来了。新中国诞生后,周大风继续用他的歌曲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今年夏天,宁波市上万人以歌咏会的形式高唱着这位老人新创作的歌曲《扫得人间亮堂堂》。周大风说,这是一首反腐倡廉的歌曲。
    记者采访时,看到周大风的工作室墙上贴着书法横幅,内容是他66岁生日时写的《六六吟》调寄“鹧鸪天”。周大风在这首词里总结了自己的一生:
    “我本乱世一书郎,天生刚直半疏狂。常辨人间美与丑,亦尝世间炎和凉。歌一曲,文千章,兴来作画镌篆方。不与俗客争名利,但创一得酬国殇。”
    其中“歌一曲”,人们一直以为是指《采茶舞曲》。现在,大家终于知道了,原来是那首《国际反侵略进行曲》。60年前,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它是周大风的骄傲,它是中国的骄傲,它是世界的骄傲。   (记者 刘一丁)

 

 

  来源:浙江日报

编辑: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