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民进省市区三级基层组织联合共建,在杭州余杭区百丈镇成立了“开明•同心服务基地”,主要发起人之一系民进省委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省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沈慧虹。今年,杭州市政协有“关于推动非国有博物馆健康发展的规划建设”的专题协商,百丈镇则拥有国内首个农历主题乡村博物馆、首个梭博物馆,10月7日,由民进省委会教育工作委员会牵头,联合文化旅游工作委员会、民进杭州市委会赴百丈镇开展“乡村博物馆建设与研学开发”专题调研。
民进杭州市委会专职副主委陈月利,民进省委会文化与传媒委员会主任、浙大城市学院教授阮可应邀参加。民进省委会委员、中新社浙江分社副社长童静宜,民进省委会教工委委员俞珺、朱凯丰,省文物局博物馆处徐昕韡,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季晓芬,儿童文学作家、浙江外国语学院副教授、鑫藏修公益书屋创始人金旸,省乡村振兴促进会秘书长、游侠客旅游公司总经理叶万红,博物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敏等会内外专家参加活动。
10月7日上午,调研组走访了位于溪口村的传梭博物馆和农历博物馆两处乡村博物馆,聆听两位馆长关于博物馆建设和一件件展品收集背后的故事。
随后,调研组在农历博物馆召开研讨会。陈月利介绍了课题背景和前期调研情况,她认为,乡村博物馆是博物馆的重要组成,是传统历史文化传承的一部分,因此从地方层面完善乡村博物馆的顶层设计势在必行。阮可认为,百丈镇的两个乡村博物馆有主题、有颜值、有模式、有故事、有自觉,值得学习推广,并就乡村博物馆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博物馆群建设、子母馆建设、品牌建设、数字化建设、公共服务建设等五点建议。
与会专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认为乡村博物馆在校馆合作研学、文旅融合发展、提振乡村经济、建设乡村文明等方面大有可为,针对乡村博物馆在建设运营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与会人员从发挥国有大型博物馆的指导传带作用、推动乡村博物馆的专业化运营、与中小学合作开发研学课程、优化乡村集体经济反哺机制、加强乡村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等方面为推动其规划建设、激发乡村博物馆活化运营出谋划策。
沈慧虹表示,大家提出的意见建议非常具有建设性,整合起来就是一篇非常有价值的咨政建言材料。“助力百丈富美”开明·同心服务基地最初是民进几个基层组织创新社会服务模式的一种有益探索,今天的调研在社会服务的基础上增加了参政议政的内容,是党派履职的有机结合和深化。接下来还将探索举办乡村博物馆论坛,进一步推动乡村文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百丈镇党委书记陈时忠、镇长叶敏陪同调研。
供稿:民进省委会调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