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浙江省委员会
进入大字体模式
退出大字体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会员风采
张黎:杭州亚残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领奖服出自她的手!


10月22日晚,杭州第四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隆重开幕。两个亚运,同样精彩。如果说,一个月前的杭州亚运会充满了激情与梦想,那么亚残运会则更多了一份温情与温暖。心相约,梦闪耀,亚残运会主题口号意在残疾人运动员通过参与亚洲残疾人的体育盛会,追逐梦想、传递快乐,为实现人生价值和光荣梦想而拼搏,彰显了生命的尊严与可贵。

在这个举世瞩目的舞台上,运动员出色的表现无疑是全场的焦点,但中国体育代表团的领奖服也同样引人注目。笔挺的剪裁、端庄的版型,还有那耀眼的“中国红”,为亚残运会增添了无尽光彩。它的设计者,正是民进会员、浙江大学城乡创意发展研究中心服饰与家居生活研究部主任张黎。

摘得杭州亚残运会首金的女子皮划艇运动员谢毛三在颁奖仪式上,本次亚残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领奖服由民进会员张黎设计。

本届亚残运会,中国运动员场外所穿的统一服饰均由张黎及其团队策划设计,全系列服饰均以“勇立潮头”为核心主题。领奖服以红白两色为主色,巧妙拼接成经典的“中”字结构,袖口、门襟均以红色点缀,搭配出“假两件”的层次感,“小立领”等中式元素和大面积留白表现传统文化意境,胸前鲜红的国旗、“中国”两个字格外醒目,两侧不对称的“桂花金”色水波纹设计更是融入了钱江潮的灵感,极富流动的韵律感。

亚残运会是亚洲规模最大的残疾人综合性运动会,如何在这个大框架、大主题中让服装表现得更加艺术,是张黎收到设计邀约后首先考虑的问题。有人说,读懂了钱江潮,就走进了“诗画江南、活力浙江”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张黎对此深以为然:“钱江潮是浙江独特的文化符号,为浙江注入了诗意和活力,更承载着浙江人生生不息、奋勇前行的理想和愿景。潮水纹路的整体形态还特别借鉴了《富春山居图》的群山布局,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文化理想。”纹路的细节呈现更是充满了巧思:它像一个巣,又像翅膀,象征着自由飞翔的信仰和力量;4道线条交织,象征着第四届亚残运动会;同时,它是跑道、是游道、也是田径赛道,彰显着运动员们在赛场上超越自我、奋勇拼搏、为国争光的信念和担当。

除了领奖服外,张黎为亚残运会设计的服饰还包括日常便服、马甲、箱包、帽子、袜子等不同品类,大大小小加起来总共22件:“这套主要是给运动员候场休息时穿的,酒红色的主色调既休闲又不失庄重,恰好成为杭州深秋时节的一抹亮色;这套偏重运动风,黑色的马甲里可以搭配长袖,以胸口的中国红点缀,更符合当下的流行趋势……”比照着设计图稿,张黎娓娓道来。一方面,丰富的中国元素、金色的钱江潮始终贯穿其中,体现了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这是她对家乡杭州举办盛会由衷的骄傲;另一方面,简洁大气、时尚轻盈的整体风格,不采用任何贵重的装饰,也是她作为一名专业服装设计师特有的坚持。她希望,自己设计的衣服可以让运动员们在各种场合舒适地穿着,特别是休闲服系列,完全可以穿着出去逛街,而不是“在赛会结束后就被束之高阁”,这也恰好与杭州亚运所秉持的简约办会理念不谋而合。

在张黎看来,能为杭州亚残运会设计服饰,既是一种光荣的责任,也是一次难忘的经历,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国歌奏响,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运动员穿着我设计的衣服登上领奖台,这对我来说特别有意义。” 但从设计工作本身而言,她又只是以平常心待之:“既然决定要做,就一定要全力以赴。别看最终呈现的就是这20来件作品,前期光是确定主题就翻阅了无数图文资料,请教了许多专家学者,一边思考,一边设计,草图画了上百张。对方让我出个初步方案,我发过去,他们说很少有团队会做得这么认真。”

整个项目从启动到完成差不多两年半,中间曾因为疫情一度“停摆”。张黎放慢了工作的脚步,但手中的画笔从未停歇,只要一有灵感就会在本子上写写画画,尽可能做好充足的准备。而项目重启后,时间又像车轮一样飞快地向前奔跑,让她倍感压力:“我们毕竟不是专业做运动产品的,加上数量多、品类多,就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像制作材料、工艺版型、生产加工等等,牵扯的精力非常大,熬通宵都是家常便饭。”到了生产阶段,她更是反复比对,最后联系了一家国内数一数二的女装企业,用他们的专业生产线制作了这些服装。“难度大,但要求不能降低啊!”张黎笑着说。

尽管在大众看来,这些衣服几乎算得上是尽善尽美,但张黎却觉得并没有达到自己“最理想的状态”:“就好比我们画一幅画,时间到了必须停笔,但如果时间允许,是可以一直画下去的。做艺术、做设计也是一样,追求完美是永恒的目标,总觉得可以再修改、再完善,还可以做得更好。”

打开张黎的履历,可以说是“金光闪闪”: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染织与服装设计本科,综合设计艺术硕士,曾任著名画家陈逸飞先生创建的逸飞服饰品牌设计总监,多次荣获国内外设计大奖,与国内诸多时尚品牌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她的设计作品,往往采用大胆的色彩碰撞,有着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加上前卫的结构分割与剪裁,总能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这次为亚残运会设计服饰,张黎也曾考虑把这些风格融入其中,让服饰整体显得“更加丰富”,但最后她还是选择返璞归真:“这毕竟不是秀场,不能有太多设计师的个性表达,必须体现我们的大国风范。更何况,中国式审美是很高级的,颜色也好,款式也好,不管过多少年,回头再看依然很经典。”

探索艺术与时尚的巧妙融合,寻求前卫独特的视觉表达,跨界所激发的纵横视野始终贯穿在张黎的创作中,但她始终坚持要将艺术创作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5000年文明史留下了灿烂的文化宝库,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来源。这是一种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终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找到艺术创作的根。”

 


编辑: 超级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