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民主促进会发起人之一陈巳生诞辰130周年。在他的家乡嘉兴海宁市盐官镇,陈巳生历史资料陈列馆业已建成,10月18日正式开馆。
陈巳生(1893—1953),浙江嘉兴海宁人,中国民主促进会发起人之一。陈巳生少时与陈家子弟拜师近代知名学者王国维(1877—1927),开蒙启智。后闯荡上海,接受基督教影响,受洗入教。曾赴美游历深造,归国后工作重心逐渐转向工商界。后发起成立大安物产保险公司,任常务董事,服务于中共的革命活动。
钢笔,不止是书写工具,它还承载着文化和情怀。说起国产钢笔品牌,上海产的“英雄金笔”是很多国人记忆里绕不开的名字。“英雄”钢笔缘何称“英雄”?梳理笔厂历史,在20世纪50年代公私合营期间,共有70余家工厂并入华孚金笔厂(英雄金笔厂前身),其中包括一家“关勒铭金笔厂”,这家笔厂曾为中共地下党提供重要支持,让英雄金笔厂无愧于“英雄”之名。
这家由华侨创办的笔厂经营困难他投资接管
关勒铭金笔厂是由旅美华侨关伟林1926年在美国纽约创办的,“关勒铭”是关伟林独生子的名字。两年后,关伟林回国,在上海设厂。1944年底,关勒铭金笔厂经理关勒铭病逝(一说1947年关勒铭仍增资笔厂,故当时仍在人世),加上通货膨胀,原料短缺,工厂经营困难,亟待改组。经关伟林的侄子关可贵介绍,关伟林请陈巳生投资接管关勒铭金笔厂,希望将工厂继续办下去。
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得知关勒铭金笔厂情况,为了扩大社会活动范围,采用金条作为出资条件,让陈巳生以大安保险公司之名参股投资关勒铭金笔厂。
陈巳生到任后,为盘活资产,重新招股,充实资金,他利用自己的合法地位和有利身份,推荐了时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刘晓(化名刘镜清,当时上海地下党组织归江苏省委领导)到关勒铭金笔厂任常务董事,安排时任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长王尧山任该厂董事,巧妙地为刘晓和王尧山取得了社会职业的有效掩护。
在上海最黑暗的时期他冒险安排地下党进董事会
陈巳生的儿子陈震中曾于2018年9月回忆说:
原中共上海地下市委职委书记陆志仁同志在上海市科学院出版物上发表过一篇回忆抗战时期上海地下斗争的文章,其中写道:“陈巳生同志在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上海最黑暗的时期,找我谈话,表示他对党的忠诚,愿意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为人民服务。”原上海市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王尧山同志在保险业职工革命运动史座谈会上也谈到:“陈巳生同志在上海解放前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为了掩护刘晓和我,在他任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关勒铭金笔厂安排刘晓为董事兼副经理,而我则为董事。”可以想象到,我父亲这一举动是有很大风险的。父亲之所以会担任关勒铭金笔厂的负责人,是由于该厂原老板因经营困难想请父亲把工厂办下去。中共上海地下组织得知此情况,愿意资助该厂,并由我父亲总负责。父亲的一些亲戚,如我的伯父陈淼生也积极投资并成为该厂的董事。
如陈震中所说,陈巳生不仅公开向社会募股,还动员亲朋好友投资金笔厂,他的哥哥陈淼生也因投资参股,成为金笔厂的一名董事。
经过陈巳生的精心管理,关勒铭金笔厂打开销路,扩大生产,重新焕发生机。
实业救国经验丰富 积极投身抗日救亡
陈巳生之所以能成功“医活”笔厂,与他之前投身实业救国密切相关。
1932年,陈巳生在族亲周吉斋的引荐下,顺利进入上海平安轮船公司任协理,后被聘为副总经理,并于1936年当选上海市轮船业同业公会候补执行委员。
1940年,陈巳生辞去平安轮船公司副总经理职务,前往华美航业公司任职。后因宁绍人寿保险公司殷聘,正式加入公司任副总经理。
1943年,陈巳生又与朱博泉(上海股票交换所董事长)、孙瑞璜(大上海分保集团董事长)、蒉延芳(上海木业公会会长)等在上海创建了宁兴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此期间,陈巳生与谢寿天等以大安保险公司的合法身份参加上海金融界、工商界和知名人士组织的各种活动,开展统战工作,联系和团结爱国民主人士,全身心投入抗日救亡、实业救国伟大事业。
在商界的经历,为陈巳生积累了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他是一位运营有度、务实出色的工商界人才,故而在接手关勒铭金笔厂后,迅速挽大厦于将倾、扶危困于一时,为解放后笔厂重焕生机做了承上启下的准备,无愧金笔厂“英雄”之名。
接管关勒铭金笔厂后,陈巳生兢兢业业,努力工作,厂中股份红利所得,全部充做中共地下党活动经费,关勒铭金笔厂从此成为中共上海地下组织一处重要的活动经费来源和联络据点。
陈巳生为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朱良曾对陈巳生三儿子陈震海说:“在上海有两个人对地下党的贡献最大。一个是陈鹤琴,一个就是陈巳生。”
陈巳生不但积极地为地下党募集经费,而且踊跃参与关爱乡人活动,拥有一颗热爱故乡、热爱乡人之心。1940年,他与海宁同乡会成员一起,发起成立“海宁贷学金委员会”,以“助清寒优秀青年无力求学者”。那份“小之为桑梓谋福利,大之为国族建事功”的忧国忧民之心,令人心折。巳生已去,风流长在,后人瞻之,敬如之何。
来源:中国新闻报“同舟纪事”版(2023年9月25日)
作者:黄加平 何天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