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浙江省委员会
进入大字体模式
退出大字体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资料
中国人类发展指数至全球第85位

联合国发展报告建议中国实行“均衡发展”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6日在北京发布的《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05》显示,中国2005年公布的人类发展指数在世界177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升至第85位, 为中度人类发展国家。报告说, 中国名次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国民收入增长。

  自1990年以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逐年在全球的人类发展报告中发布人类发展指数,该指数主要用三个标准来评价人类发展:预期寿命、受教育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今年9月在联合国峰会前夕发布的全球人类发展报告指出,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全球排名自1990年以来上升了20位,取得了有史以来最快的人类发展速度。

  报告同时也指出,中国经济增长奇迹中的受益者与落后者之间的鸿沟正逐渐拉大,这种不公平尤其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性别之间及不同人群之间表现得极为突出,反映收入分配差距的基尼系数在中国已超过0.4的警戒线。报告说,中国政府正在努力解决贫富差距拉大问题。

  这份报告是开发计划署委托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组织撰写的,这份报告着重探讨中国人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供中国政府参考。开发署希望中国实行“均衡发展”政策,报告推荐的政策包括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投资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于教育;加强公共卫生和基础医疗;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消除社会歧视壁垒;完善法制体系,建设法治社会;改革财税体制,实现公平分配;政府主动转型改革,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等10个方面。

  贫富差距正在拉大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2月16日发表的《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05》显示,在中国全力追求现代化之际,贫富差距正急剧拉大。上海的生活水平同中等发达国家葡萄牙一样,而西藏人的生活水平则和一些非洲穷国差不多。联合国中国协调员马利克指出,中国已将100年的变化压缩为20几年,所以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会适合这种变化。

  报告说,在过去26年的改革开放中,中国在消除贫困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帮助2.5亿人民脱贫,贫困发生率从31%大幅度下降到2.8%。不过,宏观层面的统计并不能掩盖中国所面临的潜在危险。中国经济增长奇迹中的受益者和落后者之间的鸿沟正在逐渐拉大,尤其表现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性别之间和不同人群之间。中国城市人口的人类发展指数为0.81,农村人口的人类发展指数是0.67,仅为前者的83%。

  中国人类发展的不均衡和不公平正在制约中国的持续发展和进步:“这种差异性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一个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认为背后有很多原因,可能存在着很多不公平现象,这种不公平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一个社会的全面发展。”

  不公正现象正引起重视

  报告从几个方面分析了不公平现象。在收入方面,中国城市居民的年收入达1000美元,而农村居民的年收入才仅300美元;城市居民的寿命要比农村居民的寿命长5年;在财产分布上,由于城乡、不同人群之间收入的不平等,导致财产积累上的不平等;在劳动力市场上,农民工被歧视,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工资被托欠,工作条件恶劣,没有任何社会保障;

  在教育方面,从全国范围看,女性不识字的人数要比男性高出两倍,边远落后地区的文盲和辍学率远高于发达地区,生活在北京、上海、天津这些大城市的居民识字率高达97%,而西藏的文盲率则高达50%。

  在医疗保健方面,大量的医疗资源在城市,农村和落后地区的医疗建设严重不足,农民有病没钱治、没地方治;在社会保障方面,绝大部份人群没有得到养老、医疗、救济等社会保障的保护;在政府财政方面,歧视和差异表现在资金大部份投入到城市,农村仍被忽视。

  《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05》还指出,中国收入的高度不平等已经导致社会不公正感的滋生,而失业和腐败问题加剧了这种不公正感,这些进一步恶化了社会的稳定。联合国的资料显示,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基尼系数,中国已经达到被认为容易发生潜在社会动乱的0.45,基尼系数以0.4为警戒线,当一国或一个地区的基尼系数大于0.4时,便认为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出现了社会不公平。

  多种因素制约经济发展

  联合国开发计划的报告还指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正在严重困扰着中国,其中最令人震惊的实例是:中国最脆弱的群体约有3至4亿人口,他们都居住在偏远地区或农村,而这些居民的土地已被发展商掠夺,也有不少居民为了生存和寻找工作而迁往城市。

  《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05》指出,收入不平等、社会不公平将会危及社会稳定,但不是造成社会不稳定的唯一原因:“应该说导致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很多,当然不公平的因素是其中的一个,从中国社会不稳定的种种表现来说,还不能把全部责任都归咎于不公平。在很大的程度上,在社会管理上,政府管理上,包括人与人之间关系上,都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报告说,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目前社会中不平等、不公正问题,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取消农业税,给粮农补贴,增加对贫困人口的辅助力度,保护农民工的利益等,以便能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和发展差距。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马和励还指出,不公平和相对缓慢的社会发展将会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和增长的瓶颈。《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05》呼吁中国加强政府功能的转型,提高政府工作能力,增加就业机会,加大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加大教育投入,削减社会歧视、加大税收体系改革,使收入分配更加公平。(人民网联合国12月17日电 记者 邹德浩)

 

 

来源:人民网

 

中国人类发展报告显示贫富差距逐渐拉大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委托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组织撰写的《中国人类发展报告二00五》十六日在北京发布,报告显示,中国经济增长奇迹中的受益者与落后者之间的鸿沟正逐渐拉大,这种不公平尤其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性别之间及不同人群之间表现得极为突出。

  报告指出,中国的弱势人群,尤其是无地农民、民工、下岗职工和农村人群,处于极端贫困的生活环境中,他们正是这种正在不断增加的不公的受害者。在城乡差距方面,目前中国城市人口的人类发展指标为零点八一,而农村人口的人类发展指标为零点六七,仅是前者的百分之八十三。不公平在东西部之间和不同省份之间同样显著体现。

  基尼系数以零点四为警戒线,当一国或一个地区的基尼系数大于零点四时,便认为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出现了社会不公平。报告显示,目前中国的基尼系数已超过零点四,甚至可以达到零点四五。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王梦奎在该报告的序言中表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所追求的,不单是经济增长,而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和改革的成果。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不难理解,在有十三亿人口而又经济落后、发展很不平衡的中国,实现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是极其艰巨复杂的。完成这些任务,需要解决大量的政策问题和实际问题,而且要经历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记者 阮煜琳)

 

 

来源:中国新闻社

编辑: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