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当过20年的中学教师,曾担任过5年的教育副局长,曾有10年时间担任分管文教卫生的副市长,如今他是民进省委会副主委、宁波市政协副主席。当2006年的浙江省两会伴随着新春的脚步款款走来时,这位来自民进浙江省委会的政协委员——陈守义,在积淀了一年的沉思之后,提交了一份关注我省学前教育的提案。
与陈守义交谈时,这位对学前教育颇为关注的政协委员感慨道:幼儿园教育对孩子影响很大,别让它影响了孩子的一生。
学前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孩子该上什么样的幼儿园?入学后是否真能让家长感到满意?……这成为每一个家庭送孩子入园前的普遍困惑。做了三十多年教育工作陈守义委员告诉记者,“学前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陈委员说,对于孩子来说,幼儿园是他们接触社会的第一环境,而除了父母之外,他们最初接触的教育方式就是从幼儿园的教师那获得的。因此,环境和教师的教育方式成了影响孩子两个重要因素,对以后孩子成长中智力、性格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关羊式”教育会毁了孩子一生
最好的幼儿园,有人称之为“贵族”幼儿园,一年需要付3万甚至更多的学费,硬件软件设施兼备,师资也较好。在这样的幼儿园,教师一年的收入可以达到一年7—10万。愿意并有能力送孩子到“贵族幼儿园”的家长并不多。特别是在一些农村地区,办园者多是以解决生计为目的,有许多是下岗、无业人员,幼儿安全尚无保证,更谈不上教育质量。无异于“自生自灭”。
自生自灭的普遍做法就是“关羊式”的教育:父母将孩子送到幼儿园更多是为了让自己工作时能更专一;幼儿园里,几十个孩子活动的地点就是一个小房间,要有更多的活动空间简直是不可能;而阿姨对于孩子,只管不教,在文凭及教育方法上与正式科班出身的幼儿园教师有着甚大的差距。
尽管浙江学前教育入学率在全国名列前茅,然而,质量却显得参差不齐。这也是陈守义委员作为教育局长时一直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的。去年,他专门对浙江幼儿园的情况做了专项调查。结果正如他所预料般,并不乐观——在浙江,二级以上幼儿园只占了总数的1/4,还有相当多幼儿园是属于准办园级或不达标的,甚至有部分地区不符合办园条件的比例高达90%。
幼儿教师工作不能“心不在焉”
陈委员表示,如今师资队伍并不显得稳定。尽管如今有更多的大专生和本科生加盟到这个行列,但幼儿园教师还是普遍基于职高及中专毕业生的水平线上。目前,我省幼儿教师平均年收入在0.6~2.5万之间,相对于小学及初高中教育来说,工作强度并不小;加之多数民办园不给教师办理养老和医疗保险。许多幼儿教师工作“心不在焉”。
这是让陈委员感到一直担忧的问题,教师不完全投入身心工作,必将影响到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和成长。他告诉记者,让教师“心不在焉”还有一个原因在于,专业毕业生不愿意留在没有保障、没有编制的民办幼儿园,而公办编制紧缺,不能满足专业幼师毕业生的就职需求。大多数幼儿园只能聘用职业高中、下岗职工充当师资,致使大量不合格的人员进入教师队伍,导致现阶段幼儿园教师队伍不稳定,留不住优秀教师,学历层次虽在逐年提高,但实质素质在逐年下降的现状。
建议:
明确政府职责
建议省政府尽快召开学前教育工作会议,出台《学前教育条例》,以法规的形式规范学前教育的政府定位、管理机制、经费投入、办园质量标准、教师制度等,并制定惩戒性条款以保障实施。
加大政府财政对学前教育的投入
建议省政府在原有财政投入不减的前提下按一定比例逐年增加学前教育的投入,并设立专项的学前教育经费,省财政厅和省教育厅要建立专项基金进行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如学前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幼儿教师培训等等,同时对优秀的民办幼儿园进行适当奖励,提高民间资本办高质量幼儿园的积极性。
提高社会力量办园准入标准
我省民营经济发达,民间资本雄厚,而且民间素有捐资兴学的传统,民办幼儿园数量占全部幼儿园总数65%以上的比例足以证明。政府应鼓励民营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对学前教育的投资。但同时在对待民间资本进入时,要严格把好办学资质关。建议政府出台社会力量办园的准入标准,规定最低投入,建立民办幼儿园分类定级、按级收费的机制,同时,加强后续规范管理。
尽快出台新的幼儿园教师编制标准,保障幼儿园教师权益
幼儿园教师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切实解决幼儿园教师的身份和待遇问题,才能从根本上稳定幼儿园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建议省尽快制定幼儿教师录用标准,建立师资准入制度,从入口上严格把握师资质量。劳动和人事部门尽快出台新的编制标准,改变以往编制“跟人走”的计划模式,实行按岗定编,即使教师是聘任的,只要他在公办编制的岗位上,就应享受编制待遇。同时对民办幼儿园的教师及无编制幼儿园教师要规定最低工资标准和”三险一金”交纳标准,并加大监管力度。经教育和审计部门审计,若幼儿园当年保教费收入扣除幼儿人均公用经费后,确实支付教师工资达不到最低标准的,农村由乡镇财政、城区由县级财政给予补足。(记者周娜)
来源:浙江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