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为洁
台湾是一个很注重吃的地方,街头巷尾到处是饮食店,我们习以为常的“衣食住行”,在台湾则称为“食衣住行”,真让人有种民以食为天的感受,而且台湾的饮食都很注重营养。
也许是天气炎热的缘故,台湾有许多专门卖饮料、茶水的店,没有坐下休息的店堂,随买随走,盛茶饮的杯子大都像大陆用的可乐饮料杯,上面有盖,并附送插管,携带和饮用都非常方便。
饭店甚至一些吃盒饭的小饭店、学生食堂,都会预备免费的茶饮和清汤。
台湾的饮料品种繁多,现榨的水果饮料占了很大一部分,因为台湾的水果资源非常丰富。有些水果品种凭借现代空运手段在杭州市场上也已能见到,如榴莲、火龙果、凤梨(即菠萝)、芒果、桂圆、荔枝、羊桃等,但还有许多在杭州市场还不太能见得到的热带水果,如莲雾、木瓜、释迦、紫肉火龙果等。
除各式果汁外,台湾人还利用许多蔬菜或其他植物制作饮料,比较独特的有仙草等,其中有些制饮原料简直让人有些不可思议。我在中台禅寺茶室休息时,看到有一款饮料叫松汁,很好奇,就点来一试。端来一看呈浓绿色,中间还有很多悬浮物,一尝涩得有点难以下咽,问了服务员才知是用纯松针(即松树叶)榨出来的,松是延年益寿之物,传说是仙人和隐居深山的高人所食之物,为了沾点仙气,我端起杯子就当是喝中药,咕咚咕咚灌了下去。
茶的种类也很多,台湾本地人比较喜欢乌龙茶系列,因为他们的祖先大多是从盛产乌龙茶的闽、粤一带迁徙过来的。
台湾的茶饮比较注重营养和保健,大众的茶饮中大多会加放一些清凉解毒的草药或滋肺润肠的蜂蜜,喝起来又清凉又带有适口的甜味,味道真的很好!当然,一些高级的茶楼以喝名茶为主,不会乱掺别的东西,讲究的是各种名茶的本味。
近几年,台湾上层还流行喝龙血树茶。龙血树即台湾红豆杉,因其树汁呈一种紫红带黑的色调,老百姓视其为龙血,而有龙血树之名。龙血树茶中的有效成份是紫杉醇。1966年美国的“国家癌症研究中心”已从太平洋紫杉的树皮中萃取出紫杉醇,发现它具有抗癌的效果,经过一连串的临床试验,1989年正式制成制剂用来治疗卵巢癌与乳癌。由于它的治疗效果甚佳,使得太平洋紫杉被预言为“二十世纪对人类贡献最大的植物”。不过太平洋紫杉生长缓慢,从树皮萃取紫杉醇的产量又甚低,以治疗一个卵巢癌病患需要二公克紫杉醇而言,就需要砍伐二到三棵50~60年生的太平洋紫杉,如要萃取一公斤的紫杉醇,就需要砍伐二千至四千株的太平洋紫杉。台湾红豆杉是红豆杉中紫杉醇含量最高的一种,但只有台湾有,因此在红豆杉的研究中颇受重视。但台湾红豆杉在台湾亦属稀有树种,为此台湾政府已采取严厉的保护措施禁止乱砍乱伐。因此,即使在台湾本地市场,现在也已很难买到龙血树茶。
咖啡在杭州属于高消费,咖啡屋里一杯咖啡大都要50元以上。但台湾喝咖啡属大众文化,街头巷尾的咖啡屋很多,而且价钱很便宜,和可乐、茶饮的价钱差不多。云林县古坑是台湾最著名的咖啡种植地和生产地,因为品质优良,古坑咖啡在台湾市场上要比进口咖啡贵得多。
台湾最有特色的营养菜肴则有姜母鸭、猪脚米线(饭)、鸡脚汤,大肠米线、当归鸭肉米线等,这些东西并不贵重,但对身体都有较好的滋补作用,是台湾民众的日常食谱,大小饭店也都有供应。考古学家曾在距今800—1800年的台北十三行遗址,发掘了许多凯达格兰人(平埔族的一支)的墓葬,发现其中有不少陪葬有猪、鹿脚,看来台湾人好吃猪爪的习俗由来已久。吃啥补啥,古时舟车不便的台湾先民也许特别在乎脚力的强健。
姜母鸭的生意在台湾非常好,属于秋冬季节大众化的滋补品。据说做姜母鸭的老板曾极力往大陆发展生意,但大败而归,气得他大骂大陆人只是一群暴发户,一群饕餮,只知道狂吃滥吃或摆阔式的吃(只挑贵稀的吃,不仅吃掉了许多珍贵动物,而且吃出了SARS等许多“怪病”),根本就不知道应该怎样健康地吃,享受地吃(饕餮和美食家是两回事)。也许他的气话有点偏激,但国内民众的饮食习惯,尤其是滥用公款摆阔式的吃喝风,确实值得我们自己反省一下了。
民以食为天,吃东西是为了维持生命和健康,而不是为了面子或一时的口欲之快和自己的健康打憋气。
在毁灭中重建
台湾由于处在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接线上,且独立于海中,因此是个天灾地祸频繁的地方,台风、地震简直是家常便饭,台湾人称地震为地牛翻身。1999年9·21大地震,曾造成2400多人死亡,9400多人伤残,40多人失踪。笔者在台短短的两个月,就遭受多次地震和台风的袭击,如纳台强台风已使基隆市区70%被淹,一位优秀的年青摄影记者在采访时被大水冲走,举国哀痛,花莲外海连续十余次地震,也造成了多人伤亡。所幸这些地震、台风多发生在台湾东部地区,我所在的台东市位于台湾西部,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地震时只是床或日光灯有较强烈的晃动而已,还没有屋毁人亡的情况。
台湾是个小地方,政府财力有限,曾在一个电视节目中看到,一场台风引发了泥石流,村中好几户人家的房屋被淹埋,来不及逃出的人被永远埋在了泥石之下,幸运逃出的也只拣了条命,身无一物,但政府只能给每户20万元台币(相当于5万人民币左右)的救助,去采访的记者问一个村民今后准备怎么办?村民平静地回答:靠20万是造不起房子的(台湾的消费指数比较高,物价和人工都要比大陆贵许多),不过人活着,以后靠自己慢慢想办法吧!台湾名导吴乙峰为此曾历时四年拍摄了《生命》(入选2003年山形国际纪录片大赛,今年开始在台湾放映)一片,以记录9·21大地震之后的台湾民众擦干眼泪重建家园的故事和对死难亲友的怀念,影片非常感人,其中一段是讲受灾户张国扬全力帮助挖掘倒塌的高压电塔以求维生,每当挖掘过程碰上瓶颈,他就打电话要妻子把大女儿带到自己面前,第二天就能重燃希望继续挖掘,妻子说“难道看了女儿,第二天石头就会变软吗!”是的,只要未来的生命有希望,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陈水扁在双十节国庆讲话时,也曾多次提到此片,并希望大家都能去看一下,以激发战胜困难,建设家园的信心。
日月潭是台湾的明珠,人文和自然景观都非常美丽。但我所看到的已是9·21大地震之后的日月潭了。9·21大地震时,日月潭地区属重灾区之一。景区的建筑几乎全毁,连潭中的小岛也几乎被震塌。但台湾民众也许胆子已被接连不断的天灾地祸吓大了,人文精神中自有一种坦然面对灾难的从容不迫,遭灾了就重新建设,没什么大不了的。陪同我去日月潭游览的老师甚至轻描淡写地对我说,你现在看到的日月潭会比以前的更美,因为都是震后重建的,景区的规划更合理,寺院和旅游设施设计得更漂亮了。语气中有一种隐隐的自豪。
从日月潭回台中的时候,我们顺道参观了生产绍兴酒的埔里绍兴酒厂。游客可在厂区外围参观他们的现代化酿酒设备,也可在厂区广场中特设的购物市场里购买各种与绍兴酒有关的物品,除了整瓶整坛的绍兴酒和我们在绍兴也经常能见到的糟鸡糟鸭糟猪舌等等糟货外,有些东西简直让你匪夷所思,如加了绍兴酒的棒冰,糕饼,糖果等,反正这里卖的一切东西几乎或多或少都会加一点绍兴酒。但最吸引我的不是这些,而是市场旁小草坪上一个已被挤压破裂的大型酿酒罐及其后的两根断梁残柱,这是9·21大地震中,这个酒厂遭受毁灭性破坏后保留下来供民众凭吊的一部分厂房设备。看着这些残件,再回头看看身后欣欣向荣的新厂区,你无法不感动,这就是台湾人。
杭州是块福地,历代太平无事,这里的人们大多和我一样,很少有灾难的意识,更没有面对瞬间家破人亡的心理素质,1988年一场从杭州擦边而过的一场台风都让我们惊慌失措。和台湾民众一对比,我对他们这种越挫越勇的生活态度真是万分敬佩,对杭州这块风水宝地,更是由衷地产生了一种惜福之心,我们真的不该再生在福中不知福了,而应该拿出万分的责任感,好好地建设我们这个美丽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