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之一:下榻西直门
发表于 2006-3-3 22:02:49
到北京去过无数次了,对西直门这个地方,却依然没有什么地理概念,只知道浙江代表团本次会议下榻西直门宾馆。行前知道,西直门宾馆隶属解放军总政治部。昨天下午四时代表团抵京,在前往宾馆的路上,听打前站的人大工作人员告知,这回总政对接待浙江全国人大代表团重视的不得了,派了五个将军亲自出马,而且宾馆领导是个大校,还是浙江衢州人。闻听此言,我这南方到骨子里的人就一阵小小窃喜,至少这十天的会议我们能够吃到最正宗的江南口味了。
尽管已经有前三次会议的精神准备,西直门宾馆的第一印象还是让我大大吃了一惊。以往宾馆迎侯代表,也是倾巢而出夹道欢迎的,但到底不是总政,没有军乐团的。这一次老远就听到嘹亮的军乐迎宾曲传来,车一停,眼前一片威武雄壮之绿,军乐团摆出仪仗队架势,小号大号鼓乐齐鸣的,我立刻有一种来到天安门广场的感觉,顿时腰就直了起来。
而另一边则是桃红色的,姑娘们排着长长两溜,穿着传统民族服装为基调的工作服,脸上露出热情的笑容。从小就在这样的部队大院里长大,我对这一切太熟悉了。这是军队才有的气质,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打个比方吧,就是美丽与纯朴并存,看着她们就想起那首著名的民歌:人人那个都说沂蒙山好……我怎么看都觉得她们有革命老区红嫂的影子。可以断言,在此度过的十数天,将会是很愉快的。
刚进房间,还没消停,楼下热烈的迎宾曲又响起来了,这才想到,还有代表团入驻呢。今天一打听才知道,昨天上午的是青海代表团,下午在我们后面的是海南岛代表团,怪不得晚上吃饭时,我还看到了僧人,原来是青海来的活佛人大代表。细细一想,浙江是东,海南岛是南,青海是西,我们一起到了北京,这一次是东南西北都齐了。
西直门宾馆刚刚装修过,功能很齐全,特别是上网的设备,我一到就把电脑接通了网络,上网一看,发现《文艺报》的采访题纲已经到了。记得去年给《青年时报》写两会专稿,人民网同时用了,还叫网上日记。时间不过一年,网上日记遍地开花,改了个大名,全叫博客了。所以我现在写的是专稿,是日记,更是博客。
真是兵马未到粮草先行,我们还没安顿好呢,记者们就全体出动了。也是各使各的招吧。浙江卫视去年就有一招颇得好评:让代表自己拍自己,叫DV,也够时尚的,还拿我打头试验。我拍开幕第一天,小百花的茅威涛拍会议中的三八妇女节,给老虎动过眼科手术的姚克大夫拍闭幕。我平生第一次拍DV,也是碰上了,新闻竟然一不留神上了中央电视台。所以这一次卫视又找我来了。今天下午拿来一台小型DV教我如何拍摄,真是一年一个台阶,说是这回机器可以放在我这里多拍几天,拍什么自己琢磨。这事情让我又跃跃欲试又惴惴不安,又不能和去年选题选重了,那么多重要的家国大事,我拍什么呢?
博客之二:一切就绪――正在进行时
2006-3-4 16:16:06
小小一个单位开会,尚且有七七八八的绪多准备,何况一个国家。可以想见每年两会前期的准备工作有多繁重。不过凡事也总有一个头,比如今天上午两会的预备会议,就应该算是最后一项大的准备程序吧。一个近三千人的大会,要有主席团,要有对这个会议的程序的法定认可,别看预备会议用不了半小时时间,但意义重大,所以全体代表必须入人民大会堂,按表决器。以前从媒体上看两会报道,各族人民的全国人大代表激情满怀地步入人民大会堂,总以为是本年度的第一次踏入会场,自己当了代表才知道,这是第二次了,前一天的预备会议才是第一次呢。
不过终究还是预备会议,感觉上气氛就松驰一些,比如座位就不需要按规定坐,只要找一个有表决器的位置就可以了。
今天北京的天气温暖如江南,不用穿大衣就可以在天安门广场行动。有一些代表还在抓紧时间拍照留念,我也没闲着,还在琢磨该给卫视的DV拍点什么,找一些什么画面场景。入场时见着一个小花絮,有个代表追星,和赵本山挨着人民大会堂的柱子一起拍照,旁边围着几个预备追星者。然后他们一起在我前面入场。我看到身为门卫工作人员的小伙子们见着大腕人民代表时又激动又严肃的面部表情,我想象他们如果有女友,会不会不免得意地说:今天赵本山从我这道口子入的人民大会堂,那场面是相当什么啊……
会场休息大厅里已经坐满了代表,有人喝茶,还有代表排着长长的队。也不管什么内容,我就先排上了,原来是发放本届会议的信息查讯资料目录,我很需要。
休息厅两边立着大屏幕,不停地同步播放大会准备内容。预备会议时间不长,由吴邦国主席主持。我身边坐着一位广西代表,看到我热情致意,不由我想起已经挨坐三年的近邻——上海代表团的光明牛奶业集团总载,由此因缘,我已经喝了三年光明牛奶。老朋友,明天又要见面了。
回宾馆午餐时,发现宾馆临时安设了一个邮局,发行一些邮票首日封什么的。我突然想起了出发前一位朋友专门嘱咐,要我务必买本届人大会议的首日封,还要盖人民大会堂的戳。我对集邮是一窍不通的,但这件事情还是要做。赶快去买,工作人员说,人大的首日封要今天晚上才到。你看,预备工作也是要踩着点儿的,太迟不行,太早也不行。
回房学习,自读文件,心里还是放不下那个DV。想来想去,今年到处都在谈“新农村”问题,我还是就此入手。用一个最老实的办法切入,打开代表名册,专看那代表身份上有没有农字,最靠谱的必定有农。终于找出了几位“农”字当头的代表,有农民,有农业科研工作者,有农业领导,有村党支部书记,有少数民族的基层林场领导。看来一旦进入情况,内容还很丰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