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浙江省委员会
进入大字体模式
退出大字体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资料
如何实现政府职能转变

    转变政府职能,对于所有关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人们而言,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词汇。在过去的一周里,伴随着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奏出的“坚持改革方向不动摇”的强音,关于转变政府职能的话题,纷纷见诸报端,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上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表决通过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在分析各级政府工作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时,把政府职能转变滞后的问题列在了首位。同时指出,今后要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继续推进政企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坚决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交给市场、企业、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切实转变政府管理经济方式,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政府工作报告》对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视和强调,无疑让我们对转变政府职能这一任务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政府职能的转变,在某种意义上是对行政机关现有权力的割舍和让渡。如果各级政府部门不能坚定信心,狠下决心,转变政府职能将很难付诸实际行动。
  在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表决通过的同一天,历时两年多酝酿起草、广泛汇集民智民意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也获高票通过。纲要的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就是在目标体系的设计上,首次把发展指标分为预期性和约束性两类。预期性指标,就是国家期望的发展目标,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来实现;而约束型指标,就是在预期性指标基础上,强化了政府必须履行的职责,是政府必须实现、必须完成的指标。纲要把指标分为预期性和约束性,绝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处理,它所反映出的政府理念是意味深长的。通过对两类指标的设计并赋予法律上的效力,不仅能够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定位,分清政府和市场的职责,而且有利于强化政府在公共服务和涉及公共利益领域需要履行的职责,保障和促进政府职能的切实转变。
  上周,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省长宋秀岩的一番话对政府职能的转变做了形象的阐释。她认为,政府在履行职能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想办法创造环境把经济蛋糕做大;另一方面要公平地把蛋糕分好。据介绍,去年青海省的GDP增长了12.2%,这种经济增长体现在老百姓身上,就是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了农村贫困家庭子女教育“两免一补”以及实施了城镇低保家庭的医疗救助和取暖救助。地处西部的青海之所以能把有限的财力资源用在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情上,与政府履行职能的理念是密切相关的。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一环,就是把该管的管好,不该管的让给市场,充分发挥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解决公共问题、制定公共政策的作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彭于艳)

 

 

    来源:法制网

编辑: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