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浙江省委员会
进入大字体模式
退出大字体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省委会要闻
乐为“和谐”献余热

 

 

    常听说现代的住宅楼群里人际关系冷漠,可是在杭州一幢有着50多家住户的居民楼里,却是另一番景象:这个楼里的邻居们经常会聚在一起,或举办个厨艺品尝交流活动,或办个饺子宴,或品茶谈心等等,俨然一个温馨的大家庭。每次举办活动,住户们都如同过节一般,个个喜气洋洋、兴高采烈。

    这样的景象,是从2005年上半年开始出现的。事情的源头,起自于一位老民进会员。

    这位会员叫潘少钧,今年已八十有余了,是民进杭州市中退一支部会员,退休前是浙大附中的一位教师。去年上半年的一天,潘少钧在小区散步时,看到住在小区66幢的一位住户贴出来的一张帖子,大意是说,他楼上住户厨房漏水了,水流进了他家,他上楼敲门无人应答。水一直流了三天,他无奈之下向社区求助。社区通知该住户的亲属把门打开后,看到了令人大吃一惊的一幕:楼上独住的一位老人已猝死在厨房里,而自来水龙头一直开着。估计这位老人死亡已至少3天了。帖子提醒广大居民关心独居老人。

    潘老师看到这个帖子后,难过了许久。他想起了自己所住的楼里,也大多居住着退休职工,其中也有不少独居老人。想到这些,他坐不住了,马上动手起草了一份帖子,复印后挨家挨户送到邻居们的手里,帖子中除通报了这一事例外,他建议本幢楼的住户建立互助联络网,让邻里之间互相关心、互相照应。这项建议,得到了楼里住户们的热烈响应,纷纷报名要求参加,还有的住户写来了热情洋溢的回帖。几天之内,楼里组成了以单元为单位的三个互助组。他们热情高涨,冒着酷暑,借了附近小学的一个教室,召开了成立大会,推选了总负责人与单元组长,还订立了规章制度,里面的条款具体又细致,比如:几天不见面的住户,组长要上门访问;外出一天以上的住户,要向互助组打个招呼;独居老人要把子女的电话留给邻居。等等。

    各个互助组都订立了活动计划。在炎热的夏天过去后,就纷纷开始搞起了多种多样的活动。每次活动,小组都会贴出通知,每次通知上,都写上“百年买宅,千年买邻”、“毗邻而居是一种缘份”、“让我们相互传递快乐”、“春风吹开重叠的门”、“邻里邻外一家亲”等等充满温馨的语言,温暖着邻里们的心。每次活动总是欢声笑语不绝于耳。除了上述的聚会活动外,各组的计划里还有教唱歌曲,举办心理健康讲座、举办老人运动会等对老年人身心大有裨益的活动。

    随着活动的开展,邻里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了,心更加贴近了。在楼下一块空地里,经常看到住户搬来凳子,聚在一起聊天。住户们把互助组当成了一个家,春节期间,有的住户去亲戚家过年,离开前都主动与小组打招呼,并留下联系电话。有几位邻居几天没有碰到,就主动打电话或上门问候,及时了解情况。一位老人,岁末不慎摔了一跤,造成骨折,还有一位老人,突发中风住院,邻居们都相约着去看他们。

    这个楼里住着三位民进会员,除潘少钧外,还有求是小学退教老师王亚玲和西湖小学的退休教师诸老师。他们都是邻里互助活动的积极组织者和参与者。发起人潘少钧因年事已高,没有担任互助组的负责人,但他实际上是个“编外”负责人,平时,他常常关心着邻里的老人们,每次活动,他都热心地参与操持,他还经常编写一些健康资料,分送给大家。王亚玲担任了一个单元的互助组长,印发资料、联络邻里、组织活动等,她忙前忙后,不辞辛劳。另一位会员诸老师也是个热心人,每次活动,她都是热心配合,楼上楼下招呼邻居,把年老体弱的邻居一一扶下楼参加活动。

    这三位会员,分属三个不同的支部,但在建设和谐楼层的活动中,他们配合有致,团结协作,把民进会员的形象印入了邻居们的心里。

编辑: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