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浙江省委员会
进入大字体模式
退出大字体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省委会要闻
“两会”博客第一人

 

 

    在“两会”上,民进界最年轻的政协委员、杭州师范学院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副主任肖锋副教授“一不小心”就成了名人,这当然不是因为他的年轻,而是因为他给这次会议带来了一个新鲜事物——委员博客。

    博客,即网上日志。对网民来说,“博客”已不是一个新词汇了,而政协委员以个人名义在网上发表博客,谈政协会议的见闻感受,与网民交流互动,肖锋却可谓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了。

    浙江省政协第九届四次会议1月15日才正式开幕,而肖锋的第一篇博客《两会见证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在1月13日就已挂到了浙江在线网时事评论类帖子的顶端。在随后的会议期间,肖锋成了最忙碌的一个人,白天忙于开会,晚上,在研读会议文件之余,还要挤出时间整理一天的思绪,写成博客。他的大部分博客,都是在夜深人静时完成的。借助博客这种相对轻松的形式,他象聊家常似的,把政协会议的内容、花絮,以及包括他自己在内的委员们的思考和见解统统诉诸笔端。丰富的素材和源源不断的思绪,使他成了一个高产的“作家”,在短短一周的会期里,他写下了近24000字的博客。

    “委员博客”这种新颖的形式迅速引起了众多网民和新闻媒体的关注,在政协会议开幕的第一天,网民的浏览量已达1000人次,在以后的几天里,浏览量节节攀升,几乎每天递增1000人次。网民纷纷跟帖发表评论或感谢肖锋和浙江在线网站的创意:

    “很有见解,让民众来关注两会,加强交流,形成共识,又一个好平台!”

    “第一时间可以看到与会委员的真实感受,不同于媒体视角,很真实很贴近啊。”

……

    更多的网民跟帖与肖锋委员探讨对社会问题的见解,希望他能把百姓的呼声带到“两会”上。

    肖锋也成了触觉灵敏的媒体追逐的对象,不仅是省内媒体,就连远在北京的媒体也闻风而动,赶到浙江省“两会”的会场,采访肖锋。有媒体说:把提案毫无保留地“印”在博客网上,并与网友们积极地“互动”,“说民事,听民声”,在时代的信息高速公路上“直来直往”,让政协委员的“想法”与“观点”,与群众“心连心,手拉手”,乃至从提案的“取之于民”到提案的“用于之民”,整个过程始终与网民的“互联”与“沟通”,这样的举措势必在一片欢呼声中落出端倪,也必会在一片鼓掌声中成为“上情下达,下情上送”的“常规武器”。

 

    肖锋和浙江在线共同推出的“委员博客”引起了各方广泛关注。《人民日报(海外版)》、《21世纪经济报道》、《北京青年报》、《东方早报》、《浙江日报》、《钱江晚报》、《今日早报》和《青年时报》等省内外报纸,以及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直通地方两会》、浙江卫视《新闻超市》和《浙江新闻联播》、浙江电视台钱江都市频道《新闻全垒打》、浙江电视台教科频道《走进今天》等媒体作了大量报道,新华网、搜狐、人民网和东方网等国内网站也纷纷作了转载。现刊登肖锋委员的部分“委员博客”,以飨读者。今年的“两会”已经结束,但肖锋委员与网民的沟通仍在继续,若想继续关注,可登录浙江在线“委员博客”(http://blog.zjol.com.cn/m/xiaofeng)。

 

 

    〉〉〉肖锋博客

 

    2006年1月13日,周五,阴

    两会见证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

 

    一年一度的省政协大会又要召开了,这已经是我第9次参加“两会”了,上届我是杭州市推选的省人大代表,这届是民进界别的省政协委员,可以算得上是一位年轻的“老”委员。当了9年的代表、委员,对人大、政协的运作是越来越熟悉了,与初为代表、委员时比,自己感觉是越来越进入角色,越来越在状态了。

    尽管今年的会议还未开幕,但我已经嗅到一些新的气息。例如:今年“两会”的会议用车将尽可能避开交通高峰,减少扰民;今年的“两会”将更加务实,如取消“一号提案”,少一些政治作秀,取消晚上的电影招待,让代表和委员有更多的时间审议文件;与去年一样,今年政协将更高效,会期将缩短为5天,这样可以减少不少会议支出。但对于这一点,有的委员也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政协委员都是兼职的,平时难以集中精力参政议政,而且平时的沟通渠道也没有“两会”期间这么畅通,大家都希望“两会”期间能够审的认真一点,议的深入一些,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充分一点,但由于会期缩短,这样的预期难免会打点折扣。这种担心,我看也不是没有道理。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会”不同。的确,每年“两会”关注的热点不一样,如果有学者感兴趣的话,不妨对过去10年的“两会”热点问题做一个追踪研究,我想,这基本上可以反映出我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轨迹。可以这么说,“两会”不仅推动了我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时也见证了我省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那么,我也来预测一下今年“两会”的热点。我想,“十一五”规划必定是其中最热门话题,作为“十一五”规划指导思想的“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论”肯定也会被代表、委员反复提及。另外,像“自主创新”、“品牌建设”、“新农村建设”、“生态保护”、“教育改革”与“医疗改革”、“反腐败”等问题,代表、委员一定也会高度关注。

 

    2006年1月15日,周日,中雨

    政协小组讨论是“群英会”

 

    下午2:30,民进界别的政协委员相聚在黄龙饭店1316会议室,讨论上午的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情况报告。我们这个组里有列席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有德高望众的民进领导,有学识渊博的高校博导、教授,有医院院长、主任医生,有担任政府实职的市长、局长,有中小学的校长、教师,可谓是人才聚集。

    环顾四周,我发现省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余海副主委没有来,因为每次小组讨论,他的观点都令人耳目一新,所以,他的缺席显得格外醒目,经打听,才知道他去花港饭店参加提案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这也是本次会议的一大特点,节奏快,效率高,会中有会,会中套会,大会、小组讨论、联组讨论、专题座谈会,往往几个会同时进行。

    在小组讨论中,委员们高见迭出,妙语连连,充分展现了政协委员的智慧和责任心。有人说,政协小组讨论是“群英会”、“神仙会”,真是一点不假。每次参加这样的讨论,对我个人来讲,都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既有阐述,也有倾听,特别是不同观点、不同思路的碰撞,很能启发人,历练人。正是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在高手的现身说法下,我的视野开阔了,见识增长了,气度平和了。我很享受这样的过程。

    在上午李金明主席的报告中,印象最深的是给政协定位的四句话:“献策不决策,立论不立法,议政不行政,宽松不放松”。根据我的理解,“献策不决策”是政协区别于党委的,“立论不立法”是政协区别于人大的,“议政不行政”是政协区别于政府的,最后一句是补充说明,不知道这样的理解是不是正确。我个人认为,这样的论述是精辟的,有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政协的“边界”。有人觉得,这样的理解是不是太消极了,我并不这样看,说消极的人只看到了后面的“四不”,而忽视了前面的“献策”、“立论”、“议政”和“宽松”,“四不”是为了不“越位”,但“献策”、“立论”、“议政”和“宽松”也一定要“到位”。

    那么,政协的作用在哪里?我的观点是,政协就是社会不同利益主体及其代言人之间的协商场所,政协所要做的是要建立起这样一种协商机制,通过协商形成社会公共舆论,达成共识,从而影响决策、立法和行政,但不直接决策、立法和行政。政协的作用正是体现在议事和协商上,这也就是哈贝马斯所说的交往理性(communicative rationality)。

 

    2006年1月15日,周日,中雨

    我为什么写“两会”博客

 

    到今天为止,我和浙江在线共同推出的“两会”博客已受到了各方关注,一天下来,我接受了8家国内、省内媒体的采访,网民也很关照,到我写这篇日志时,浏览量已达1000人次。这是我们至少是我始料未及的。但我想,我的博客被人关注可能也有一些内在原因。

    大家知道,以往的“两会”报道是官方的,他们可能是宏大叙事(grand narrative),而我的博客是一种个人叙事,是从一个政协委员的角度看“两会”,讲的全是亲身感受。此外,以往的报道是由职业记者做,很专业,但他们是政协会议的局外人(outsider),而我是业余作者,写作路子比较野,而且我是政协会议的局内人(insider),有更多的机会捕捉细节、局部和过程。可能这些因素使得我的日志读起来比较亲切,比较新鲜,比较有吸引力。

    通过我的日志,使关注政协会议的人,又多了一种选择,多了一种信息,也算是对正统报道的补充。我希望通过日志,进一步增加政协会议的开放性和透明度,使更多市民了解政协的运作过程和有中国特色政治制度的特征,从而为市民有序参与政治民主作一些铺垫。

    博客还有一个优势就是互动性强,我的日志出来,马上就会有跟帖。通过博客,可以直接了解市民对“两会”的看法,直接感知市民的各种诉求和对党委、政府工作的批评和建议,为我参政议政提供参考。

    实事求是地说,现在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与群众的联系是少了一点。记得曾有代表和会员通过登报或开设热线电话征集社情民意,为加强与群众联系作了有益探索。浙江在线和我推出的博客也算是在这方面作了一点尝试。现在的博客只是局限在“两会”期间,“两会”之后能否保持这样一种与市民交流、沟通的方式,我想也未尝不可。

 

    2006年1月16日,周一,阴

    第一次大会发言真精彩

 

    下午2:30,省政协举行第一次大会发言。

    这些发言都是各民主党派或委员用将近一年时间经过调研写出来的,可谓是“一年磨一剑”。的确,慢工出细活,每一篇发言都是切中要害、有感而发、思路缜密、字斟句酌的精心之作,不仅体现了政协委员的学识,也反映了政协委员的拳拳之心。所以,对我而言,每次听这样的发言,都有一种听学术讲座的感觉,套用一句时髦的话:感觉好极了(you can?蒺t beat the feeling)!

    下午总共有14个发言,内容涉及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发言的委员有政协领导、政府高官、大学校长、大学博导、企业总工、研究所高工。每个委员的发言都有自己的风格。比如,我们民进的陈守义委员说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不足之处就是普通话稍逊风骚,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发言的效果,反而增加了他讲话的特色。难怪,每次全国政协会议期间,他都是一个镁光灯下面的明星人物,去年全国“两会”,他的大会发言被掌声打断的次数最多,是我等晚辈学习的楷模。

    在今天下午的发言中,我最受启发的是浙江大学副校长姒健敏的发言。他指出,公共事业单位出于种种原因,不愿意向社会公开与生活必需品和生产必需品相关的产品(如水、电、煤、公交、电信等)的价格构成,影响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为此,他提出了建立基本定价原则,构建理性的政府价格主导体制、取消价外收费制度,回归市场机制和实行公共产品信息的透明化、审计制度化,以创造公平的公共产品消费环境等建议。

    确实,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特别是进入WTO之后,行业垄断已不复存在。如果我们的国企还是这样一种霸道作风,可能在外企、民企进入之后,会流失掉很多客户的。

    行文至此,我想谈谈对改进政协大会发言的几点建议。首先,大会发言应面向社会直播,一来让市民参与政治生活,二来可以监督政府落实合理建议的情况,把政协的民主监督和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第二,每次大会发言,一般都有多位省级领导听取发言,但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厅局级领导来听取,因为很多发言都与他们的工作有涉。实现上述两点,或许会提高大会发言的效果。

 

    2006年1月17日,周一,雨

    建设新农村  委员多高见

 

    今天上午8:10,我们从黄龙饭店出发到花港饭店参加主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专题座谈会,参加的委员都是由各界别推荐的。

    座谈会由省政协副主席张蔚文主持,省委副书记周国富、副省长茅临生到会听取委员发言。与昨天大会发言不一样,今天有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及十余个相关职能部门的领导参加,而且很多都是一把手亲自前来,阵容不可谓不强大,这充分说明了党委、政府对建设新农村和这次座谈会的重视。

    张主席首先介绍到会领导,然后介绍发言规则,即每个委员发言最多用时十分钟。话音刚落,杭州市政协虞主席就抢得先机。根据我的说法,政协专题座谈会有“双抢”,政协委员“抢”话筒,新闻记者“抢”新闻。另外,与大会发言不一样的是,在专题座谈会上,委员往往是即兴演讲,很多政协委员都是能说会道,能言善辩,参政议政能力很强,所以,发言精彩纷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政协专题座谈会是一场标标准准的“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

    委员发言一个刚完,一个马上接过话筒,到11:00,就已有23个委员就新农村建设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把我认为精彩的观点罗列如下:

    1.应该全面认识新农村建设的内涵,新农村建设应该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个方面,按照周国富副书记的话讲,叫做“口袋满了,脑袋也要满”;

    2.新农村建设应该规划先行,做到高起点、预见性,经得起历史检验;

    3.新农村建设应该加强公共财政对农村的投入力度;

    4.新农村建设不能搞一刀切,一个模式,应该因地制宜,各有特色;

    5.新农村建设应该重视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扶贫先扶教,治穷先治愚;

    6.新农村建设应该把民主管理与村委会直选结合起来,实现农民诉求的多元、有序的表达;

    7.新农村建设应该纳入各级政府的考核指标,老大难,老大重视就不难。不过,也有委员有不同看法,一旦列入考核指标,就容易走形式,搞运动。不要搞政绩,关键应该让农民得实惠;

    8.新农村建设应该保护好农村民居,不要走城市建设的老路,即所谓的破坏性建设(destructive constru?鄄ction);

    9.新农村建设要用改革的态度和思路,保持农村的改革优势,我国的改革就是从农村开始的。

    其间,有一位女政协委员发言,质问为什么今天管工业的职能部门领导没来,因为农村发展也离不开工业,只有工农联动,才能促进农村的发展,引来了大家一片赞同。

    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我在这里传授一下政协专题座谈会抢话筒的经验和技巧:第一招是尽可能在刚开始时抢话筒,趁别人还在犹豫时,先下手为强;第二招,实在举手没用,索性站起来,以引起主持人的重视;第三招,如果所剩时间不多,你就说给我一分钟,一旦抢到话筒,多说几分钟,别人也拿你没办法。

说到政协会议的抢话筒,今天会议上有人说,这有损政协委员的风度,建议今后会议先安排好顺序,对于这样的观点,我不敢苟同,在开完会下楼的电梯里,我还是特意向茅省长建议,保留抢话筒的传统,抢话筒体现政协的民主氛围,体现政协委员参政的主动性,又有何错。

 

    2006年1月18日,阴

    听,政协委员在发言

 

    今天上午,根据大会日程安排,还是小组讨论吕祖善省长所作的“十一五”规划纲要报告。会议由省民进副主委、民进杭州市主委、杭州市政协副主席韩国熹主持。韩主委是主持会议的高手,三言两语就把大家的话匣子打开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首先发言的是浙大生命科学院张铭教授,他充分肯定了报告中将自主创新作为浙江省下一轮发展的重中之重,但他认为浙江省对自然科学研究投入尚显不足,建议大幅增加省自然科学基金。

    民进宁波市委会副主委陈叔虞委员指出,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既要将现代文明送入农村,但千万不要忘记农村的民间文化和乡土文化,要采取措施使农村优秀的民间文化保存下来,薪火相传。

    省政协常委、民进省委会副主委余海是原浙医大副校长,医学专家,他谈起医疗保险问题来是轻车熟路,他建议,通过医疗费用第三方买单,来改变现在医疗费用居高不下的情况。每次听他发言,总让人茅塞顿开。由此联想到,只有以学术来参政议政,才会有高度、深度和广度。

    谢惊春委员是温州市政协副主席、民进温州市委会主委,她的发言抑扬顿挫,极富说服力。她说,什么叫“和谐社会”,从字面理解,“和”是指“口中有粮”,“谐”是指“人皆能言”,这样对“和谐社会”的解释,真是新颖、贴切。

绍兴市政协副主席、民进绍兴市委会主委陈伯怀委员是一位率真和有洞察力的人,他联系绍兴实际,提出在文化大省建设中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应该做好传统文化的转化和发展,体现“与时俱进”。

    来自高校的杨扬委员和林机委员在发言中对现在高校部分教师中存在的学术腐败深恶痛绝,他们提出,应该改革目前高校对教师的评价体系。

     我在会上也提出了浙江省应该加大对哲学社会科学支持力度,要重视制造业的品牌建设,以及把浙江的民营经济、市场大省定位为浙江的核心竞争力等等建议。

    政协会议就是会多,除正式的会外,还有委员利用开会间隙相互串门开的“小会”,在餐桌上的自由交谈。与有的会不一样,政协的会有内容,有思想,有碰撞,有见地,通过一轮一轮的开会,问题找到了,对策出炉了,思路清晰了,信心坚定了。正如有的委员对政协会议所形容的:有的会,开完之后,原来不懂的东西弄懂了,这说明认识清楚了;有的会,开完之后,原来懂的东西不懂了,这说明认识加深了。

 

    2006年1月18日,雨

    听两院报告后心情沉重

 

    下午1:55,我们驱车前往省人民大会堂,列席人大会议,听取省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和省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听了法院报告后,印象较深的是去年我省法院在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方面作了不少工作,这样,有利于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尊重劳动”的风气。我认为,只有保护知识产权,才能激发人们创新的动力,才可能有自主创新的大好局面。

    在我看来,2005年检察院工作的亮点是为了预防职务犯罪,在工程建设领域建立行贿犯罪查询系统,对有不良记录的建筑商和项目经理进行公示监督;进行讯问全程同步录像制度试点,为杜绝刑讯逼供提供可能。但是,从报告看,我省反腐败的形势依然严峻,去年,省检察院立案查处了湖州、绍兴等地多名有影响的领导干部受贿犯罪要案,听了以后,我的心情是沉重的,他们的犯罪固然与个人的信仰动摇、道德滑坡有关,也与制度缺失有关,权力必须被监督,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absolute power corrupts absolutely),我们应该建立起党内纪律监督、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政府行政监督、两院司法监督、新闻单位舆论监督和社会各界群众监督的立体防腐体系,从制度上消除腐败的根源。

编辑: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