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地处北欧,全国人口只有520万,大体上只有中国一个大城市大。这个国家1/3的土地在北极圈内,是不折不扣的寒冷地带。但就是这个小国寡民的芬兰,多年来在全世界的评比中,拿下了多项世界第一:
世界经济论坛认为芬兰是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国家;
芬兰有世界最好的学校系统(中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科学素养在全世界名列第一,数学排名第二,问题解决能力排在第三);
芬兰人热爱大自然,全国67%的国土覆盖了森林,平均每25个人就拥有一个湖泊,在绿色排名中,芬兰是全球环境质量最好、最具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国家;
芬兰人热爱自然,也能拥抱科技,它的互联网普及率世界第一、移动电话普及率世界第一,它甚至能够抢在信息产业超强的美国前面,率先迈入信息化社会……
在透明国际公布的《2005全球腐败排行榜》上,芬兰的廉洁排名全球第二。此前,芬兰在这项排名中,已连着5年获得第一。
很多芬兰人都说,已有许多年没有听说过有什么腐败的事情了。最近的一桩案子,还是发生在3年以前。2002年5月芬兰《晚报》披露,文化部部长苏维·林登批准向一家高尔夫公司提供17万欧元的政府资助,而她和她的丈夫及数位亲属都拥有该公司股份。政府司法总监闻讯立即展开调查。事件见报一周之内,林登便旋风般被迫下台。
这种在我们看来小儿科的案子,已算得上是芬兰几十年间惟一的一个大案。1985年至1992年间,芬兰只有25起贿赂罪。现在在芬兰,全国的法院每年受理的行贿受贿案件加起来也不足10起,而且几乎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案。芬兰政府干净得已快要让人们忘记还有腐败这回事了。
在这次的《腐败榜》上,芬兰的邻国冰岛成为全球最廉洁的国家。自1918年冰岛成为主权国家以来,快90年了,一共只有4名高官因腐败而辞职,最近一次还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北欧地区的国家,差不多都如是。
廉洁自律是社会风气
2001年美国《读者文摘》杂志曾在全世界范围内作了一项很有意思的试验。试验内容是要测试30多个国家(地区)民众的诚实程度。测试方法是在每个国家选择几个地区,故意在每个地区丢下10个钱包,里面装有大约50美元的当地货币。钱包里同时附有失主的联系方式,拾着钱包的人若有心物归,只要几分钟即可。
最后钱包交还给失主的比率是,最诚实的5个国家是挪威、丹麦、新加坡、新西兰和芬兰。其中挪威和丹麦的钱包归还率竟达100%,芬兰也达80%!耐人寻味的是,这5个国家,在《腐败榜》中,全部入选最廉洁的前十位。
社会风气的好与坏,对公务系统的廉洁影响极大。一旦贪污受贿成为社会普遍的一种习惯,送钱送物办事易如反掌,循正常渠道难比登天,守规矩的人吃亏,不守规矩的人发达,甚至腐败成了制度,星期一你贪污,星期二我贪污,人们不以腐败为耻,反以堕落为荣的话,可想而知反腐败的阻力和难度将会有多大。
一项小小的拾金不昧的测验,折射出芬兰这个国家里人民对不属于自己的财物的态度。在芬兰,就算是在车流稀少的深夜街头,当红灯亮起,司机也会安静地停车等在那里,你看不见有谁会去闯红灯。
芬兰人在日常生活中奉公守法的习惯,以及整个社会形成的强大的正气,你在这样的国家里搞腐败,是不是很有难度呢?
所以芬兰的总检察长马蒂·库西迈迹说,公民的自律是防止腐败最有效的手段。
透明处处可见,监管无处不在
但是公民的自律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要靠人们努力。在历史上,芬兰也曾是一个贪污受贿横行,腐败成为习惯的国家。芬兰治理腐败的经验,其实与全世界所有成功根治腐败的国家或地区一样,不外乎民主、法治、制衡、监督、公开、透明、教育等这些老生常谈的东西。讲理论,写10本书都可以,问题在于,你有没有决心去落实。
管住公务员的嘴。芬兰人热情好客,民间请客送礼也是人之常情。但是对芬兰的公务员来说,受礼和吃请绝对是天大的事,人际交往必须谨守分寸,法律规管十分严格,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一不小心就把前途和事业搭了进去。因此,芬兰的公务员进入政府工作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赶快向有经验的公务员请教,到底界线在哪里,以免误触法网。老公务员会告诉他们,一般的经验是:可以喝一杯啤酒,或者吃一个三明治,但如果不小心喝了别人的葡萄酒,那么分分钟都可能出问题。
芬兰的法律规定公务员不能接受价值较高的礼品,而他们对价值较高还有细化的定义:根据物价指数调整,一般在24美元(20欧元)左右。芬兰的物价水平较高,在一些餐馆里,一杯白开水可能都要收你5美元,这样看来就算你在餐馆里请公务员喝白开水,也要数一数能喝几杯才可以。
这是公务员受请的规定。而如果是公务接待,也就是出于交际应酬的需要公款请客,上至总理下至普通的科员,一起吃饭的有些什么人,点了什么菜,花了多少钱,都要巨细无遗地在网上开列清单,人人可以看得见,件件能够查得清,一切摊在阳光下。
媒体发现问题可以曝光,公众发现不妥可以举报、起诉。法律不仅细化可操作,更重要的是法律非常严肃,你绝对不能当它是摆设。芬兰就曾有中央银行行长级别的高官,在公务接待中一不小心上了一道鹅肝,传媒上网查阅菜单后曝了光,行长为了这道鹅肝而下台!
后记:
日前,从《看世界》杂志上阅读到一篇题为《芬兰的领导最廉洁》的文章,当看见到国“三十年来,只发生过一例官员受贿赂”的报道时,似乎有点儿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30年仅有一位官员受贿,这该不是在吹牛皮吧?然而,前不久,应二叔之邀去芬兰,真切感受到芬兰人的廉洁,这种疑惑迅速地烟消云散了。
我的二叔在中国驻芬兰大使馆工作,在我抵达芬兰的这天晚上,他就与我聊起了我最感兴趣的话题——廉政。二叔就该国的廉政评论说:“芬兰政府的廉洁值得各国学习。每年的新年前夕,当地都有送礼习俗。我们的礼很简单:一瓶茅台酒、一筒茶叶,外加一瓶红酒,对他们一年来所给予的帮助略表感谢。事后才知他们用自己的薪金买回茅台等礼物,甚至连食品也上缴。有一次,总统的夫人在国内的展销会上复印了一张资料,还主动给摊主付了钱。”
为使我相信他的话不为虚,翌日下午,他陪我去首都赫尔辛基逛了一趟。在一间很平常的平房面前,二叔问我:“你能猜出这是什么地方吗?”随后,二叔的答案使我大吃一惊,他告诉我,这个门口没有警卫,里面只有一个女秘书负责接待的普通场所,居然是芬兰国的总统府,并说只要想去见总统,他会随时与你交谈几分钟。
“二叔,你别开玩笑,总统是我等平民随便见的?”
“你不信?”二叔一把拉住我的手,就朝总统府走去。果不其然,女秘书热情接待了我们叔侄俩,当我听说总统平时是骑自行车上下班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总统作榜样,国家公务员也定会廉洁自律。该国公务员正是如此,不妨说一件小事。二叔送我去一家公立驾校学开车。在考驾照过程中,我发现学员与教练的关系是干干净净的,从未见有人送给教练或考官什么东西。
路考过程中,考官严肃认真,女教练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悉心指导,特别是当我得到考官当场签发的“驾驶能力证书”,瞧着满脸汗水十分疲惫的教练时,我这个来自礼仪之邦的人感动了,我悄悄地买了条漂亮的丝巾送给女教练。女教练婉言谢绝,并让我瞧瞧证书下面的两行小字:“凡为方便获取驾照而直接或间接向考官送礼(现金或物品)者均视为受贿。”看完这段让我难忘的警示性的文件,我羞赧着脸知趣地走了。
当然芬兰人廉洁自觉性的提高,也得益于政府的监督体系。芬兰设立了司法监诉官制度。其任务是通过公众和新闻监督中央和地方国务机构中的公职人员。司法监诉官有独立权,不受其他部门的牵制,他们可以对所监督的机构进行调查,而不必提出调查理由。
芬兰人十分好客,人际交往中自然会请客吃饭,而芬兰人在这种小事上立下的可是大规矩。通过政府的法规,制定出全国统一执行的招待标准,上自总统出行,下至百姓出差,需要主方接待,每顿饭,一律为一菜一汤一饭,除此以外加菜或酒烟的费用通过电脑网络,接受主管部门和媒体的核查和监督,在这一点上,芬兰这个人口仅500多万的小国,实在是很值得称道和学习,试想,如果中国做到了这一点,每年所节约的岂不是一座座金山银山啊。
另外,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以往芬兰政府为防公车私用,请电子专家特别设计了一套监控系统。这套装置是在公务车上安装一个带双按钮的计程器和代码发射器,一个按钮刻着“公务”字样,另一个按钮刻着“私事”安样,用车时,按下其中的一个按钮,代码发射器就可把该车特定代码发往中央的监控台,监控人员便可掌握该车的的任何主向。
如果监控人员发现按下的是“公务”按钮,而汽车实际驶向别墅区、百货商店和菜市场,便会马上用无线电话询问开车者,每隔一段时间,税务人员便会按核实了的中央监控台资料,对公车私用的人进行收费或罚款。可是,这一举措实施近5年,无一被罚款者。鉴于大家的自觉性,后来政府干脆拆除了中央电子监控系统,至今也未发生过公车私用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