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献华
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今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应该围绕执政党的主题主动开展工作,有所作为。民主党派有大量的智力资源,可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但是,新农村建设对于一个刚刚进入工业化中期的中国来说,还将面对许多新问题,民主党派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有待探讨和实践。
新农村建设为什么
凡事都应该追问目的,目的不纯正,就别指望有良好的效果。那么,新农村建设为了什么?我们认为:为了中国社会更加和谐,为了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了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为了改善百姓(尤其是农民)的生活品质,提高其生命质量。新农村建设的终极目的明确了,就可建立与目的相一致的目标,目标确定了,就可设计达成目标的方案,并执行之。不管如何,目的是根本。
现代政治学告诉我们,任何生活在经济社会中的人,或是生活在政治社会中的人,都是“经济人”。也即无论一个商人,还是公务员都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一次次社会现象告诉我们,这种假定是正确的。在城市化的建设过程中,已经有过许多值得吸取的教训。一幢幢豪华的办公楼,一项项形象工程,与普通百姓的福祉有关吗?没有!巨大公共财政的投资,换来的是资源配置者和公务员群体的舒适,以及决策者的“业绩”。
农民是占国民人数最庞大的群体,也是最弱势的群体。他们几乎没有利益的代言人,又缺少意识和管道来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由于公共资源配置者不在此群体中,对他们的生活处境往往缺少切肤之感,容易忽略农民群体的利益要求。曾经的事实告诉我们,政府可用上亿资金建办公大楼,经常用几千万资金给公务员加工资,却拿不出二百万资金救济贫困农民,其原因正是如此。有人说,我们的城市建得象欧洲,我们的农村建得像非洲,农民被边缘化了。
多党合作是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民主党派与共产党要肝胆相照,共同建设社会主义。为此,作为民主党派,借用参政议政的舞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在以下方面要有所作为:第一,提醒决策者,始终不要忘了建设新农村的目的,更不要在行政的过程中歪曲目的;第二,要多了解农情,敢于代为农民进行利益诉求(当下,多数农民不知说、不会说、没机会说);第三,监督资源配置者,防止公共资源过多地为自身利益集团服务,让公共资源配置逐步向最大的农民利益集团倾斜。从而,使新农村建设有了财力上的保证,促使公共资源配置更加公平。
新农村建设做什么
新农村建设的最根本目的是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但是,幸福是一个人的主观感受。生活在不同层次的人,生活在不同文化环境中的人,幸福的体验是不同的。切不可用我们城里人的意愿来代替农民意愿,否则会事与愿违。云南的一个地方政府,为了改善一个少数民族村的生活状况,化了不少钱,按“上级”的意愿设计改造。其结果,反而带来许多农民怨声载道,为什么?因为新农村的“规格”不符合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政府可谓是吃力不讨好。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随着农村建设项目的一个个实施,农民的生活水平也一定会逐步提高。但是,哪个项目先上,哪个项目后上,是要有研究的。排序的依据是什么?应该依据农民当前的需要(照顾长远的)和财政的可能。各地、各村农民的需要是不同的,同村不同户的农民需要也是不尽相同。我们就要面对一个问题,用什么作为决策的依据?现代公共管理学告诉,应该根据农民的“偏好”来决定。在财政可能的情况下,农民偏好最集中的项目先上,这样,新农村建设就能及时惠及更多的农民,达成我们的目的。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防止决策者主观臆断,建一大群好看不中用,漂亮的“穷”农村。使“新农村”不再成为新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和形式主义的产物。
民主党派中有大量的学者和专家,理性程度较高,应该组织起来,对农村的情况作深入广泛的调查分析,为决策者设计新农村建设政策,提供背景材料。需要调查摸底的内容很多,如:农民的经济状况,农民的负担(税收、教育、医疗等),农民的消费方式,农民的娱乐习惯,农民的生活偏好,农业生产状况,农民科技需求,农民文化需求,农民民主要求和现状,法律救助,医疗卫生状况,社会保障,宗族文化传统等等。只有了解农民越多,政策才可能越有效,新农村建设才会更健康。
新农村建设怎么做
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二十字”方针已经明确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如何达成目标,民主党派如何发挥作用?
建设新农村,既有“硬件”的建设,也有“软件”的建设。当然,首先要关注“硬件”的建设,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有:水利设施建设,道路交通建设,乡村环保建设,文化卫生条件改善等等等等。没有这些“硬件”建设,就没新农村的面貌,新农村建设也就无从谈起。但除此之外,“软件”的建设也是不可忽视的,否则,“新农村”是没有品味的,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
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造就一支新农民队伍是新农村建设的重大课题,也是最艰难的工作。农民的生产技术不能提高,农业生产就难以发展,农民的生活就难以宽裕;农民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没有提高,农村的民主法制建设就将十分困难;农民的文化素质没有提高,传统的娱乐方式(搓麻将、打扑克)就难以改变,乡风也就难以净化。总之,建设新农村,离不开对农民的教育,离不开“新农民”的建设。
作为民主党派,参与新农村建设,一项很合适的工作,就是参与对农民的教育工作。发挥民主党派内技术人才密集的优势,有效地传播现代农业技术,在有可能的情况下,搞些科技示范点、科技示范项目,以点带面,帮助农民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民主党派中有大量文化、卫生人才,可以发挥他们的作用,传播健康文化,教育他们养成卫生习惯,保护乡村环境,建设美好家园;民主党派中还有法律和教育的人才,可以给农民更多的法律援助(有调查,只有1%的农民选择使用法律武器),提高民主意识,使“村民自治”逐步走向完善。
总之,民主党派参与新农村建设中,在如何建设方面要积极建言献策,在政策制定方面要积极参与调研,在实施过程中要积极参与行动。努力为新农村建设出谋、出划、出力,尽量起到民主党派所能起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