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浙江省委员会
进入大字体模式
退出大字体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资料
构建和谐社会须促进五大关系的和谐

——访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李小宁

  记者:有学者阐释六中会会的决定时说:和谐的社会关系,是和谐社会之基。您怎么理解这一观点?

  李小宁:这一观点很深刻。《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这里实际内含着另外一层逻辑,即:在新的形势下,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这五大关系,建设和谐社会的任务要完成将是困难的。这五个方面的关系是我国政治和社会领域中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关系,也是进入新时期我们各项工作中经常要面对、必须正确处理好的五种社会关系。

  记者:在新的形势下,您认为怎么样来认识和处理中国共产党和其他党派的关系才是合适的?

  李小宁:各国的政党制度都是内部生成的。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党制度,走什么样的政治发展道路,要与一国的国情相适应。中国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植根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广阔沃土,与中国政治文化的核心精神一脉相承。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共同创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是这种政治文化传统的体现,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六中全会提出促进政党关系的和谐,这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核心价值和政治智慧在当代的体现。

  实现我国政党关系长期和谐,要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既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又要促进多党派合作;二是既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又要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作用;三是既要重视做好民主党派的思想引导工作,又要真诚接受他们的民主监督;四是既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又要积极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

  记者:各民族特别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在我国历来是一个重要问题,您对我国的民族关系怎么看?

  李小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没有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就没有社会安定团结、国家繁荣昌盛。必须看到,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存在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现象,各民族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在经济文化发展上形成的差距很难在短期内得到解决。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冷战结束以来,民族因素、宗教因素在国际环境中的影响明显上升,一些地区民族主义思潮日趋活跃,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相互勾结、相互利用,使民族因素、民族问题、民族矛盾呈现出更为复杂的局面。

  当今的世界仍然通行丛林法则:弱肉强食,赢者通吃。要发展就必须强大,不强大就没有发展空间,而要强大就必须走团结、联合的道路。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居于少数地位的民族长期得不到充分发展,这是导致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因。因此,解决民族问题的核心是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

  记者:那么如何来正确认识和处理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群众之间的关系呢?

  李小宁:我国目前仍然存在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大宗教,至少有1亿多群众信教,有近20个少数民族几乎是全民信教。我国社会正处在深刻变革时期,社会结构和社会利益格局复杂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日趋多样,一些人从宗教中寻求心理慰藉,宗教在部分群众生活中的影响有所增强。同时,境外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的渗透不断加剧。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国宗教问题的复杂性更加突出。

  中国共产党人是无神论者,不信仰任何宗教;但又是历史唯物主义者,以科学的历史的观点看待宗教。既然宗教将长期存在,同时宗教问题又具有群众性和特殊复杂性,我们就既不能用行政手段压制宗教,也不能放弃对宗教事务的管理,而是要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坚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使宗教成为社会中的一种和谐因素。中国共产党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意味着不仅要代表大多数不信教群众的利益,也要代表广大信教群众的合法利益。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在信仰上的差异,同他们在政治上、经济上根本利益的一致性相比,是次要的。因此,要教育和引导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群众,坚持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共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记者:现在大家都十分关注社会各阶层的关系,这一关系对推动和实现全社会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李小宁:是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共产党在社会各阶层关系上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一方面,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另一方面,要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正确认识新的社会阶层,促使社会各阶层和谐相处。

  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主要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自由择业的知识分子组成,集中分布在新经济、新社会组织之中。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这个群体呈现出快速增加的态势。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最大限度地把他们团结起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是巩固党的群众基础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记者: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大陆同胞和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的关系?

李小宁: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是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根本保证,也是推动内地同香港、澳门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根本保证。台湾问题事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只要不支持分裂民族和国家,只要不做损害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事,只要愿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贡献,不论什么政党、什么人,也不论以前说过什么、做过什么,我们都应广泛团结、积极争取。几千万海外华侨华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资源。要鼓励和支持他们关心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鼓励和支持他们传承和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引导华侨华人社团加强团结合作,形成全体中华儿女共同致力于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的局面。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