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曙接受HY960“华语之声”广播网专访时的访谈录
HY960华语之声是一个专业在网上播放视听节目的网站,在国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对HY960华语之声点击视听率很高。
这里是中国文化成就的舞台,荟萃中华文化精英的盛典,浙江文史带你走进“文化名人”,解读中国悠久文明。
主持人:各位听众下午好,现在是下午2点整,你现在收听到的是HY960华语之声,我是主持人叶兰。在每周三下午2点这个时间段当中,叶兰要为大家带出一档全新的节目“浙江文史”节目,今天请来的第一位名家已走到了我们节目的直播室中,他就是我们浙江的知名油画
沈曙:您好!
主持人:请您跟我们的观众朋友打声招呼好吗!
沈曙:观众和听众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主持人:初见
主持人:听到叶兰刚才在节目开头时候的描述,是刚刚认识
沈曙:那是在1969年,我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报名去了北大荒,到了东北中苏边境的饶河县。那是一个非常美丽、非常荒芜的地方,县城就座落在乌苏里江畔,也就是郭颂唱的那首《乌苏里船歌》所展现的地方,对面就是俄罗斯(前苏联)。那个时候不像歌里唱的什么都美,北大荒非常冷,冬天平均都在零下20度左右,生活非常艰苦!我就是在那个时候报名到黑龙江去的。而这幅“北大荒人”的自画像是今年根据回忆和当年的黑白照片做参考再创作的,想表现年青人当时那种不畏严寒与自然抗争,对人生充满美好理想的心情。
主持人:那么今天我们要
沈曙:我喜欢绘画是有点天生爱好,但更是后天靠自己努力的结果。我的母亲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妇女,贤惠善良,勤俭持家。我从小喜欢画画,在咿呀学语的时候,看到母亲绣花绣得那么漂亮,我学着在地上用树枝条画,在香烟的包装纸上用铅笔头画……就这样开始爱上了绘画!上了小学(我是在杭州市高银巷小学读完小学的)图画老师发现我有绘画天赋,在全校几百名学生中就挑我一名送到市少年宫学绘画。那个时候一起学画画的有10多位同学,都是在全市各小学中挑选的,记得当时一起学画的还有几位老大哥,比如现在的著名花鸟画家何水法,还有西泠印社的黄镇中等都是我们从小在一起学画长大的,教我们的是少年宫第一位美术辅导员老师王含英(她是已故著名画家
主持人:应该说那时有这个学画的机会是挺难得的是吧?
沈曙:是啊!那时我们都非常刻苦,对比起现在的孩子完全不一样,前几天我到少年宫看见现在的孩子们学画画、学声乐、学舞蹈,都是爹妈陪在边上,显得那么娇贵,听说有的孩子还是家长逼着他们学各种艺术门类。而我们那时候学习就得靠自己,当时家里条件很艰苦,而我又喜欢画画,由于经济条件差,当时家长不让去学我也会偷着去学,不管刮风下雨,每个星期天都要步行四、五站路到少年宫去学素描、学色彩,那个时候我母亲平时一天给我一分或两分钱,我就把它存起来后去买画笔、买颜料、买铅笔和图画纸。就这样凭自己一鼓子劲非要学好不可。我的素描绘画基础就是在少年宫的五年中打下的,跟现在有些家长逼着孩子被动地去学艺术是不一样的。所以我希望现在的孩子除了自己的天赋外主要还是靠
主持人:在经过这样一个艰苦之后开始有了回报,听说在10岁的时候,您的作品就得到了国际上的少年组绘画奖,有这么回事吗?
沈曙:是的,那是1962年,大概还不到10岁,当时杭州市要选送几幅少儿作品到北京,然后由北京再挑选送到日本展览,是代表中国的少年儿童参加国际展览。辅导员老师告诉我,最后杭州市少年宫送上去的几幅画中,只选中了我那幅水粉画《国庆之夜》。得奖后校长在全校大会上表扬了我,又给我发了证书,送我一本《八千里行军》的革命小说,还有一些学习用品,我当时感到非常高兴,我决心这辈子要好好学习绘画;发誓长大一定要当个画家。那是我从小的天真理想。
主持人:那么小的时候就有这么远大的理想,后来无论经过多少的艰辛,都一直没有让自己改变这样一个梦想是吧!
沈曙:理想归理想,现实归现实,我们这一代人并不像你叶兰现在这么幸福,你越想当画家,但是命运捉弄你就是成不了现实。记得早在小学毕业时校长就陪着我到美院,想请领导破例收我,但是太小,年龄也不允许。后来初中毕业后正当我想考美院的时候,文化革命来了,想上都上不了,到处是停课闹革命,当时的浙江美院已给我发了准考证,可后来又通知我回校闹革命暂不招了。当时我心里非常难受,没办法,我就待在家里天天自己画,你们在外面“闹革命”,我就躲在家里临摹名家作品,因从不出门,弄堂里的邻居都说我像个“大姑娘”。后来文化革命变成两派,造反派要我画,我画;保守派要我画,我也画。用人家提供你的笔、颜料、纸张画,不仅省了我不少钱,又锻炼了我的绘画技巧,何乐而不为呢,那时候就画毛主席像、工农兵形象、宣传画、漫画、风俗画、写标语美术字等什么都能来两下,这样还真的锻炼了我。也就在这个时候我有幸认识了我一直崇拜的浙江美术学院的著名教授、我学油画的启
主持人:啊!1968年的时候就认识了
沈曙:当时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我想要去我就去得远一点,能够锻炼自己同时又能表明自己要求进步的决心。因为在那个“火红的革命年代”就讲个成份论,而我又属于“黑五类”子女(即地、富、反、坏、右),是被歧视的对象。其实我的父亲是个非常慈善的、有知识、有文采的最听党的话的好人,他的文章当时经常在《光明日报》等省、市报刊上发表,又是单位的负责人。但是在1957年他被冤枉而被错打成了“右派”,而我作为“右派”的儿子,沉重地背上了家庭压力的包袱。那个年代家庭成分这东西,就像遗传基因,抹也抹不掉,无论你怎样追求进步,也是白费劲,被人瞧不起。当时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争口气,自己干出一番事业来,就毅然写了血书要求去了最东北的乌苏里江畔的饶河县,那时正好在乌苏里江发生了我国与前苏联之间举世嘱目的珍宝岛事件,因我出身不好,属“黑五类子女”当时去第一线政审不合格,一定要工农子弟才可以去,在我再三要求和表达对党对革命的忠心后才被准许到边境第一线。可是到了那里后因出身不好武装民兵也当不成,连枪都不给你拿,而出身好的工农子弟都成了武装基干民兵,威风凌凌地跨着枪照相寄给家里,为了虚荣心和让父母放心,我当时还是向战友借了枪,才照了张相寄给家里,以示保卫边疆的决心。
那时的北大荒条件非常艰苦,我和其他知青在艰苦的广阔天地里耕作,尤其是在冰天雪地里上山伐木更是难熬,夏天东北有“三大怪”,就是蚊子、夏虻和小咬,铲地时知青们会被咬得脸都肿起来,收工后女知青们都是哭着回去的。冬天是零下20多度,要踏着冰雪上山伐木和下地刨粪,回来后双脚冻得像《草原英雄小姐妹》里描写的那样,没有知觉,如果当时你不懂,马上用热水泡脚的话,那么就要截肢了,必需要先用雪搓,搓完以后再从冷水到温水慢慢才能恢复知觉。这样艰苦的日子是怎样度过来的呢?于是我就用画画来打发时间,白天干活,晚上就在炕头上画画,有时还用桦树皮来画,后来公社书记来生产队里时发现这个浙江小伙子会画画,还画的那么好(当时县里画画的人又很少,像我画得好的就更少),就把我调县里去了。由于我的一技之长,在知青中我是很幸运的,因为当时我的战友们还在修地球(种田)时,我已被调到了县文化馆,成为一名专业美术干部了,那是1970年的冬天,我是自己背着铺盖走了十八里路到县文化局去报到的。记得当时领导跟我说“沈曙啊,你现在已是一名国家干部了,是文化馆的专业美术工作者了,你一定要用你手中的画笔为工农兵服好务,以感谢组织的关怀啊。”(记得当时给我定的是文化11级,月工资31.5元)我说:“好,我一定好好干,决不辜负组织的期望,为边疆建设做出贡献!”就这样我终于走上了专业从事美术工作的路,实现了我的理想。
主持人:那么您到了饶河县文化馆,干起了专业美术工作,一干干了多少年?
沈曙:我在黑龙江10年,除了干了半年农活,半年在生产队当民办教师外,有9年在文化馆从事我喜爱的专业美术工作。
主持人:虽然选择了去当知青的这样一条路。但命运的安排让你有了非常好的去完成从事美术专业工作的这样一个机遇,那到了文化馆都做了些什么工作呢?
沈曙:在那个蹉跎岁月里我要比其它知青幸运,而他们在农村里干一天的农活所得的工分都挣不上8分钱,连买一张邮票寄封信给父母的钱都不够,有些家庭条件好些的,全靠家里寄点钱或邮点家乡的炒米粉、香肠、罐头等食品来改善生活,而我还有31元5角钱的月工资收入。有时生产队的知青伙伴进城来我就用我的工资,请他们吃顿大米饭,因那时候在农村一日三餐就吃苞米面,苞米糊,菜里没一点油水,就吃些咸菜疙瘩,大葱沾大酱。时间长了,见了玉米贴的大饼子就反胃,咽都咽不下去,一个月能吃一顿大米饭已经是一种最大的幸福了,那时的生活就是这样艰苦。在县文化馆工作的九年中,我就用我的画笔,为边疆的建设,为边疆的老百姓服务,我尽我的力量做了很多事情。比如街头的大型宣传画、油画,县城各商店的广告画、各种政治活动的展览布置、连县宣传队演出时用的布景绘制及东北老百姓家中炕头的炕衾柜、玻璃画……反正什么都画,什么都能画。其间我还为边疆的中小学办了多期美术培训班,用在杭州市少年宫时所学的美术基础教他们,结果还真有不少学生后来考入了美术院校。同时每年我都要到佳木斯去搞美术创造,在创作过程中结识了很多和我同样命运的知青画友,我们互相学习,切搓技艺,现在一些绘画有成就的人,如:冯远、沈加蔚、陈宜民、赵国经、王仞山、章利国、杨涤江等曾经都是那年代认识的好战友、好画友。
主持人:在那个年代您一方面是结识了很多的好画友,另一方面呢也是做了很多美术方面的工作,还有让我印象很深的一幅背景画好象是为照相馆画的,还记得那样一幅画吗?
沈曙:那是画了一幅乌苏里江上珍宝岛的全景图,因为1969年的3月2日在乌苏里江上与前苏联发生了一场震惊中外的珍宝岛事件,而珍宝岛又在饶河境内。那个时候的人们是以能生活战斗在珍宝岛地区为自豪和光荣,所以到了饶河都想在这个珍宝岛背景前照个相留个念。而珍宝岛离县城还有很多路,于是县里就要我画了这幅画。画好后当时那些知青和老百姓都争着在珍宝岛背景前照相以示纪念,成了当时一个热门点。同时我们每年还要集中到佳木斯去搞创作,当时我和章利国、张昭济、吴自力等在地方创作组,冯远他们在兵团创作组,我们经常互相交流,尤其在版画创作中对我受益非浅,冯远现在是中国文联副主席和中国美协的副主席了,他的画好,人品也好,我非常尊重和佩服他。记得当时沈嘉蔚(现在是澳大利亚著名油画家),他那幅成名的油画作品《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就是以饶河边境作为素材,在我的陪同和帮助下采风而创作成功的,当时收集素材时为了登上边防军的瞭望台,边防战士还把我们抓起来错当成“特务”审问;后来他创作了这幅作品,在全国美展中一举成名,我为他祝贺和高兴、见人就说画中的情景就是饶河的边防哨所。还有章利国,现在是中国美院的教授,他是我的老大哥,都是在30年前就相识并成为好朋友至今的。我们这些当年爱好美术的知青们,为提高和普及美术,为北大荒为边疆的老百姓尽了自己应尽的力量,贡献了自己青春最美好的时光。
主持人:您从美丽的西子湖到北大荒,后来又回到了杭州,从南到北,又从北到南,从性格方面,到自己的绘画风格方面有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呢?
沈曙:性格决定了我的画,应该说我的画是细中有粗,粗中有细,主要还是以写实为主,我的生长道路也决定了我的绘画风格,主要还是受
主持人:嗯,所以好多朋友都说您非常直爽,而且绘画中也体现了一种有东北的一些粗犷,也有江南一些婉约的双重性,这个应该是由
沈曙:对。
主持人:结束了10年的北大荒生活,回到杭州后,
主持人:
沈曙:怎么说呢,人的命运有时是不能由自己主宰的,为了生存要承受很多艰难曲折,甚至受到冤屈和精神压力,但是我不管做什么工作、在怎样的艰难困苦环境中,我都没有丢掉自己喜爱的画笔、丢掉美术。1979年从东北回来以后,由于想专业对口,分配我到轻工部门搞实用美术和装潢设计工作,应该说当时美术还是没有扔掉,只是改行从事实用美术工作,为经济服务和参与企业的管理工作,我就利用这个工作环境,办起全省及全国轻工系统的装潢设计培训班,自编教材和课程,聘请专家授课,提高产品包装设计水平,为轻工产品在国内外打开市场销路尽职尽力,前后共办了十几期培训班,主要是组织在全省的轻工企业中从事美工的人员,改进产品包装设计,通过培训班的学习和培训提高设计水平。后来他们中的许多设计作品获得了全国装潢设计金奖、银奖、华东大奖和省市优秀设计奖等。1987年和1991年,我曾二次被国家经委、中国包装技术协会评为全国优秀工作者,当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鹏为我们颁了奖。我设计的作品多次被评为全国银奖和华东地区优秀设计奖。这期间,我一面工作,一面刻苦自学,拿到了大专学历文凭,并评上了工艺美术师职称和成为全省工艺美术职称的评委会委员。由于工作出色,组织上让我担任省公司经理,并负责对全省百余家包装企业实行行业管理。通过努力,几年中使全行业的产值利润翻了几十倍,走在全国轻工包装行业的前列。但是由于后来转轨从计划经济变成市场经济以后,逼着要你去做生意时,我这个搞艺术出身的就不适应了,因为搞艺术的人往往是感情用事,理性不够,说老实话我这个人真的不会做生意,往往感情用事,理性不够,再加当时法制又不健全,最后只有人家骗你,而你骗不了别人,在经济运作中被别人骗去的钱打了官司也要不回来,致使公司经济受损,教训深刻。我的自我评价是:计划经济我能干好,而市场经济我干不好,我也不适应市场经济这个大潮,最终被冲下潮流。但也有艺术家干的好的,比如像已故的
主持人:听
沈曙:一个男人主要还是要有事业心吧,艺海无涯,要向自己不断追求的目标奋斗。对工作要有事业心,对生活要有热爱心,对家庭要有责任心,对弱者要有慈善心,对自己要有平常心。我就是在这种心态下从事美术工作。这几年我去过很多国家,最近我刚从法国、意大利回来,我觉得西欧的工作方式是:工作着就是享受着,就是快乐着,我感觉到我现在从事的绘画和美术工作就是在享受,是快乐的,是在享受着成功后的收获。我理解的就是这样,不知恰当否;反之如果这个工作或工种使你很痛苦或是你不愿做的,心里肯定不高兴,有时为了生存违心地去做自己不愿做的事,每天上班感到压力很大精神很压抑,这样做人就太累了。离开公司领导岗位后确实有多人聘请我,最高的给50万年薪,为什么我不去呢,第一是我一直喜欢美术这个专业;第二就是情结。我是1989年参加中国民主促进会的,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个民主党派中的其中一个参政党,民进会员中大多是从事文化教育卫生和艺术出版界的,在对社会的责任和为社会服务方面,我更想为民进组织做点事,因民进会员中有很多知名人士值得我敬仰和学习,像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雷洁琼、原浙江省省长周建人、
主持人:也就是说在这样的一个美术工作环境中,让自己享受到了快乐,又结识了很多的名人,从而做出了自己的一番事业。刚才我们在报点前聊了很多事情,现在等我们在报点后再与
主持人:很多朋友一提到
沈曙:我也不知道呀,我想他们不会说我坏话吧,呵呵!如果能对我多提些希望和不足之处那正是个好机会。
主持人:我想问下张德祥是您怎么样的一位朋友?
沈曙:他是当年的一位哈尔滨知青,是我的一位好战友、好同事,1971年起我俩就住在一个宿舍里,他那个时候从农场抽调上来在文化馆任文艺辅导干部,搞导演,写剧本等,我是负责美术,我俩在饶河文化馆朝夕相处了九年,吃住在一起,办公室也在一起,后来他成为了我们杭州的女婿,因他当时找了一位杭州知青成家立业了,所以后来没能留在哈尔滨,跟着夫人到南方来了,我们是从北到南始终在一起,这几十年我们两家也没断过联系,每年过年过节两家都要聚一聚,叙叙工作和家常,他回来后曾在富阳文联当过党组书记,后来下海了,现在生活比我富裕,赚了很多钱,原来在广州办公司,后来把公司又开到了杭州,搞化工产品进出口,我们两个非常好,可以说是知根知底的了。
主持人:那就是说他是个北方人,有着北方的豪爽性格,后来又来到了我们南方,学到了南方人的细腻,应该说
沈曙:现在我和他性格换过来了,他是南方人的细腻超过了北方人的豪爽,我是南方人的细腻少一点,北方人的豪爽倒比他多了点。
主持人:那么我们现在已把
主持人:
张德祥:您好!
主持人:
张德祥:是啊,三十多年了吧。
主持人:我在和他闲聊的时候听他说您是个北方人是吧?
张德祥:是。我是哈尔滨人。
主持人:那么现在在南方工作了是吗?
张德祥:是的。
主持人:
张德祥:给我的感觉他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艺术家的血质型性格的人。
主持人:哦,血质性格,能跟我们解释一下是什么意思好吗?
张德祥:哈哈哈哈,比如说,讲话直抒心意,但又能点到为止,这是一个艺术家所具备的性格,他是很爽直的一个人,而他又是个放荡不羁,但不失分寸的汉子。
主持人:性格非常的随性是吗?
张德祥:嗯,这是给我几十年的良好印象,所以我能一直保持到今天和他联系和友谊,成为几十年的好朋友,当我遇到心情不舒畅的时候会去找他,他会使你放开一切烦恼让你高兴起来,这时什么不顺心的事都会烟消云散了。
主持人:你们两位老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就感觉他象个豪爽的北方人一般,那他有没有时不时耍一点北方人常有的直脾气呢?
张德祥:当他看到一些不平的事情,他不会藏在肚子里。
主持人:爱憎分明,是吗?
张德祥:嗯,看到不平的事他马上就会直言,至于你会不会接受,在他的眼里是不计较的,但是过后他又不会把这些放在心上,是个拿得起放得下的人。
主持人:呵呵,
沈曙:说明我以前“得罪”你的地方好多喽!呵呵!你现在在“报复”我了哦!我现在性格可是改多啰。
张德祥:呵呵,不是,不是!
沈曙:叶兰问我,我说张德祥是我知根知底的老朋友是吧!
张德祥:对,对,对!
沈曙:我平时有些什么缺点和什么生活习惯,你都知道哦,包括我什么时候找对象娶媳妇你都知道哦,对吧!
张德祥:哈哈哈哈!其实朋友,直抒心意是艺术家最高的境界。
沈曙:谢谢!谢谢!哥儿们!
张德祥:我们这一代人很难做到的你却做到了。
沈曙:谢谢!夸奖了。
主持人:很高的评价啊!
沈曙:我们
张德祥:哈哈,不要说我了哦!
主持人:这样的两位老朋友,
张德祥:是的,是的!
主持人:好了,那么非常谢谢
张德祥:好的,谢谢!
主持人:看来真的是很多的老朋友,只要不告诉他们
沈曙:他是一个非常能干,非常有才气,非常有前途的我们民进省委会的一位机关干部,他现在是办公室主任,他的文笔非常好,我非常佩服他!
主持人:那么在工作方面是不是
沈曙:当初浙江开明画院就是我
主持人:那么,我们现在就来接听
主持人:您好!是
刘毅:对,是我,您好!
主持人:我是HY960《华语之声》的主持人叶兰,您好!
刘毅:您好!
主持人:今天我想麻烦
刘毅:是啊!
主持人:那么在这里想先了解了解;
刘毅:呵呵,就随便说说是吧!
主持人:对的,想了解了解,过一段时候采访他的时候好准备些第一手的素材!
刘毅:哦,行!我
主持人:一起合作的?
刘毅:嗯,我觉得他是一个非常出色的艺术管理者。要使艺术家们能和你在一起共事和参与活动是要有点水平的,因为艺术家大多都个性强烈,要把他们团结起来,以一个团体的形式开展社会活动,相对其他群体,困难大一些。作为组织者,必须为大家提供好的服务。而他就有这样的亲和力和工作能力,他能够团结很多的画家,共同为党和政府、为社会公益事业服务。致使我省有很多的知名画家都纷纷加入到浙江开明画院的队伍里。而他在浙江开明画院里面发挥着主要的作用,每年我们都要组织画家去下面扶贫捐画啊,为下岗工人画画啊,为农民群众画画啊,为部队画画啊,每当
主持人:这么高的评价啊!那么也要跟
刘毅:哦!
沈曙:谢谢你对我的评价,我一定继续努力。您现在既是民进省委会的领导又是好朋友,还要多帮助哦。
刘毅:别这么说,主要是朋友。
主持人:真的是很高很高的评价啊,据叶兰掌握的资料呢,应该说也是很贴合实际的,有的说
刘毅:他有艺术家创新的灵魂,同时他又有企业家、领导者的管理能力,两个东西能够充分结合起来,这是现在一些画院的管理者所缺乏的,我觉的这一点是非常可贵的,没有好的艺术组织管理者那画院就散了,也不能为我们这个社会做那么多有益的事情了,我是这样认为的。
主持人:好的好的,非常
刘毅:好的,再见!
主持人:看来啊,我们在前半小时的聊天中仅仅知道我们
沈曙:教授!画友!我前面曾提到过他,我们是70年代中期在北大荒搞创作时认识的,他是我的老大哥,我的兄长,我非常佩服他,他现在是中国美术学院的教授,在艺术方面的切磋我们是最长的,他的美术理论和绘画都非常出色,我非常尊敬他。
主持人:这个人应该对
主持人:您好!
章利国:对,我是。
主持人:您好,我是HY960《华语之声》的主持人叶兰,您好!
章利国:哎,
主持人:
章利国:是这样啊,我和沈曙是三十几年的画友了,是共同的美术爱好使我们成了好朋友,也是接触最多的朋友了,我们同是当年下乡到了黑龙江北大荒的,后来因为都有美术方面的特长,就分别从农村调到县文化馆成了从事美术的专业干部,沈曙在饶河县,我在抚远县。沈曙当时除了辅导群众的美术工作以外,就自己搞些创作,沈曙是个非常勤奋的人,他从小就喜欢美术,在杭州没有下乡的时候就跟中国美院的老师学过美术,有很好的美术基础,后来到了北大荒以后也没有放下过画笔,不停地搞创作!
主持人:
章利国:我觉得是这样:他后来主要集中于油画,我觉得他有这么个特点,由于我们当时去的北大荒这个地方自然风光和俄罗斯的风光是有些接近的,我们这一代人受俄罗斯的文化影响又是比较多的,所以就有了俄罗斯的文化艺术情结嘛,他的油画也是受俄罗斯的影响较深,色彩也比较绚丽,后来回到南方以后,色彩就更丰富了。我觉得,另一个特点是他是用感情在画,用心在画,是出自内心在画画。他又是个性格非常豪爽的画家,他对画画很投入,他是用心灵和色彩融合在一起作画的一位画家。
主持人:如果现在
章利国:啊,原来他就在是吧?
沈曙:利国兄,您是用一个教授的身份,以理论家兼画家的身份在评价我,我深感荣幸,艺术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我应该更加努力,我要谢谢您多年来对我的帮助!真的!
章利国:呵呵,作为参考啊,我觉得你是越画越好了,这是我作为你的朋友非常高兴的事!
沈曙:还要您今后继续帮助!
章利国:希望你能尽快达到更高的水平!现在好的油画很多,要多学习,另外加上你自己的勤奋努力,我觉得你会更好的!
沈曙:我永远都会把你作为亲密的战友、兄长、朋友。谢谢!
主持人:好的好的,希望您们在今后多多切磋技艺。能看到你们更多的好作品问世。接下来的节目当中呢,还要
章利国:好好!
主持人:听了那么多老朋友从工作、性格和艺术方面对
沈曙:我想肯定是我最喜欢的女儿了,因为前几天你曾问过我家里的电话号码对吗?
主持人:呵呵,是的,没错!叶兰也在前一段时间做了这样的电话采访,采访到了
沈曙:我就这一个惟一的女儿,因为我是中年才有她,所以就喜欢爱称她小女儿啰!
主持人:好的,我们来听一下女儿对爸爸的评价吧。
女儿:您说关于对爸爸画画方面的评价啊?我认为爸爸画得很好的,我很喜欢看他画画。其实我更喜欢跳舞、唱歌之类的。
主持人:那爸爸对你的兴趣爱好有没有什么干涉吗?
女儿:想学就学,不想学就算了,从不干涉。!
主持人:那你知不知道爸爸从小喜欢画画这样的一个兴趣爱好,到如今又有这么大的成就,对你的兴趣爱好有没有什么影响呢?
女儿:我觉得爸爸画画很累的。
主持人:感觉爸爸是你的偶像是吗?
女儿:嗯嗯!是的!
主持人:你觉得爸爸在你眼里是怎么样的人!
女儿:说夸张点,他是很疯狂的,他好像什么都会,特别是他在画画的时候他很投入,周围发生什么也不知道,有时我到他那里去,等我开门进画室叫他的时候,他才知道说:“哦你来啊”。又继续画他的画了。
主持人:那你爸爸每天工作画画都挺忙的,有的时候就不能陪你了是吗?
女儿:这也不全是,反正星期六或者星期天只要我提出要求,他都会放下画笔陪我去玩的。去年冬天还陪我和妈妈去了香港和澳门玩呢。
主持人:你想和爸爸说点什么样的希望啊,比如心愿,祝福都行。
女儿:我希望爸爸越活越年轻,祝他身体能健健康康的,能多多陪我。
主持人:呵呵,多孝顺的一个女儿。听到女儿的这些,除了希望应该说还有一些牢骚,说您有点疯狂,有时候无视她的存在。
沈曙:对对,我在画画的时候往往她在后面我都不知道,但是我最喜欢她,平时一天不见就会想她。她聪明、孝顺、懂事。
主持人:看来还是很专注的,那么女儿也告诉你了,除了艺术方面身体也要注意了,对于女儿来说您身体对她来说是最重要的。
沈曙:对对!
主持人:六年前浙江开明画院成立了,六年当中
主持人:
沈曙:有三方面的原因:一个是责任心,因为我是一个民进会员,我对我这个组织非常热爱,我觉得民进这些会员中教授、知识分子占大多数,他们有知识、有文化修养,都是诚实老实之人,说老实话,做实事的人,都有为社会尽职尽力的责任心,我要像他们学习;第二是社会责任感;要对社会、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负责任。要对我所尊敬的老师
没有黑龙江的10年艰苦生活经历,就没有我的今天,北大荒的生活对我今后一生成长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它磨炼了我的意志、性格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它使我熟悉农村、了解农民,它塑造了我的北大荒人性格——朴实、豪爽、踏实、肯干,它教我做人要实实在在,要一步一个脚印,这就是北大荒的精神和情结。2004年我去了次饶河,我发现:改革开放后我们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东南沿海地区经济都上去了,老百姓生活水平也提高了,我女儿如同生活在天堂里一般的幸福,但我看到那边的许多老百姓还没有脱贫,有的还停留在六、七十年代时期的贫困之中,县里领导告诉我:有的下岗工人或贫困户夫妻两一个月的工资只有100多块钱的生活费,当一个孩子拿到大学通知书时,全家人又是高兴又是愁,愁的是拿不出那么多钱去交学费上大学。高昂的学费就象个天文数字,哪交得起啊,有的只有放弃。我当时就想尽我的一份力让那里的老百姓也能过上好日子,但是要过上好日子,必须要教育先行,所以一定要争取让他们都上得起学,学好本领后回来建设我们的边疆,能够让边疆的老百姓和我们一样过上好日子,这是我的愿望和期待。
主持人:那么在通过对饶河县的一些了解当中,您曾资助过的这七个孩子大多都上了非常好的大学,有考上中央美院的,还有考上哈工大、哈师大的,那这些孩子现在都和您保持联系吗?
沈曙:是的,每当他们在暑假、寒假回到饶河都要给我写信或打电话,每个孩子都给我写信,向我述说他们的学习情况,连他们的父母都给我写信说些感激的话,我说真的不用,这是我应该做的,我还想争取动员些企业家对我们边疆搞点招商啊什么的,真想早点把那里的工农业搞上去,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这是我所盼望的,当然,现在饶河的面貌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已变化越来越大了。
去年有一个我曾资助的现已考上中央美院的贫困生,国庆期间我出资让她到杭州来了一次,我陪她去见中国美院的老师又参观了很多画展,游览了西湖,参观了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让她好好过了十天假期,使她深受感动,到现在还念念不忘那段美好的日子,我也感到很高兴,我让我女儿要学习她艰苦奋斗刻苦学习的精神,使我女儿也深受教育。这些事我本来不想宣传,后来没想到饶河县政府在报刊和网站上宣传了,我很不好意思。但我又想:如果这样的宣传能教育我的女儿也好,我的资助行为女儿刚开始还想不通,说爸爸你不能把这个钱用在我身上吗?给我买点好吃好用的多好,为什么要把这个钱寄给别人的孩子啊。后来她在黑龙江信息网站上看到报道后,她才理解了,还写了一篇作文,说我现在理解爸爸在做的好事,我应该学习爸爸这样以后帮助更多的贫苦同学,这也是她的责任,她的这篇作文后来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我想能对孩子起到点教育作用也就同意公开出来,真不好意思!
主持人:其实
沈曙:谢谢,谢谢!说实在的,我还做的非常得不够,还得继续努力。
主持人:今天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