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浙江省委员会
进入大字体模式
退出大字体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资料
加强中心村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关于衢州农村中心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余敬中

 

    改革开放以来,衢州的城市建设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广大农村面貌的改变相对滞后。几千年来自然经济、小农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散、乱、小、多、脏的村落星罗棋布撒遍衢州8千多平方公里的大地。近年来,发达地区的农村正掀起并乡并村的第二次农村变革。现在,中央和国务院对“三农”问题十分重视,我们浙江省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我市近年的强镇建设、下山脱贫等举措,都为农村中心村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大环境。根据市政协统一部署,民进衢州市委会组织人员,通过问卷、座谈、走访等多种形式,深入衢江区上方镇、柯城区华墅乡,就农村中心村建设问题进行了调研。

    一、农村中心村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

    三大分布特点决定着农村中心村建设势在必行

    上方镇属于山区型乡镇、华墅乡属于丘陵型乡镇,两乡镇的村落分布情况,在衢州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特征如下:

    一是又散又乱。例如:上方镇,区域面积158.55平方公里,41个行政村从东南到西北沿芝溪分布,绵延40多华里。400多个自然村分布在山岙旮旯。华墅乡虽然地势没有上方镇崎岖,但同样呈现出又散又乱的特征,仅44.96平方公里的地域上分布着18个行政村,41个自然村,星星点点的农户散布于高低不平的丘陵上。有的自然村仅仅是45户人家,有的甚至是单家独户。

    二是又偏又远。这一特征更多地体现在山区乡镇。有些村庄到镇政府路程长达40多里。即使在华墅乡,虽属丘陵地带,也有同样的情况。如三官岭的金岗庵自然村,不仅远离行政村(8里)和乡政府(14里),而且,还要翻山越岭,极为不便。

三是又小又多。调查的二个乡镇当中,上方镇尤为突出。全镇400多个自然村,千人以上的仅有12个,只占3%左右。华墅乡41个自然村,千人以上的也只有5个,占12%左右,而50人以下的却有8个,近占20%,有3个自然村是一村一户。全乡平均每村约383人。

    四大不利因素期望着政府加强农村中心村建设

    第一,行路难。大部村落道路坑洼不平、狭窄难行,遇雨天就泥泞不堪。有的是羊肠小道,有的是盘山小路,连自行车都无法通行。上方镇有些村民至今还是靠肩挑背扛,外出办事极为困难。

    第二,建设难。乡村干部和村民反映,行政村配套设施建设极为困难。究其原因,成本高、利用率低。例如有些自然村是拐了九道弯上了十个坡,结果只有二、三户人家,所以基础配套的设施建设根本谈不上。出现越偏越远、越苦越穷,难以致富,但是又难以下山脱贫。如华墅乡的金岗庵,共13户,大部分农农户愿意下山脱贫,但由于资金困难、房基地皮难落实,口粮田难落实,至今无法实现。

第三,经费难。村级集体经济极为困难。村干部已经几年在为村民做义务工,经济基础差的山区贫困乡镇尤为突出。

    第四,致富难。究其原因,一是农业成本高,产出率低,初级产品价格低。二是乡村企业欠发达,即使有乡村企业也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收入也低。一位农妇说:她在镇上某家私营企业打工,早晨5点钟起床,料理家务,6点半出发,7点半赶到企业开始上班,下午630分下班,骑车回家一个多小时,由于回程是上坡路,所以她在路途中的时间更长。冬季就得摸黑上班摸黑回家。辛苦一月仅有400500元的收入,有些时候还达不到。上方镇调查表明,由于上方大部分山区,还处于肩挑背扛的状况,有时出门到乡、镇办事光在路上的时间就需要半天多。

另外,由于交通的不方便,给村民带来了读书难、看病难、办事难等生活困难,也给乡村管理带来了难度。这些不利因素都严重制约了农村的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五大益处盼望着政府加快农村中心村建设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子的加大,加强和加快农村中心村的建设,已经成为我市各级政府亟需重视和解决的问题。搞好中心村建设至少有五大益处:

首先,可以节约土地资源,有利于土地流转。

    衢州市农村村落的分布状况,造成了大量的土地资源浪费。搞好中心村建设有利于土地集约经营、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土地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利用。以一户200m2的建筑面积住宅为例,在自然村时需用地1.3亩,而中心村规划得好仅0.60.7亩就足够。这样可以大大地节约土地资源。此外,中心村建设最大的益处是利于土地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可以将土地资源集中利用,有利于土地的流转,也有利于效益农业的发展。

    其次,可以节约基础设施成本,有利于优化配置。

    由于我市农村村落又小又多、又散又乱、又偏又远的现象严重,所以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大。而开展农村中心村建设将能解决这一大堆问题,大大有利于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化配置。

    第三,可以提升乡镇行政效率,有利于农民减负。

    自然村又散又乱的分布形态,使乡(镇)、村工作效率大为降低。不仅如此,还增加乡、村经费的支出,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实行中心村建设,把小、少、散的行政村、自然村合并,有利于精简“村官”,提高村干部的素质;便于农村管理,提升行政效率,减轻农民负担。

    第四,可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有利于产业发展。

    通过农村中心村建设可以有效地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还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使我市的广大农村,走上现代化之路,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第五,可以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有利于社会事业的发展。

    农村的社会福利保障政策历来都滞后于城市的步伐。通过农村中心村建设,可以大大地改善现代农村的社会福利保障,建立起完善的农村社会福利保障体系,有利于文教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还有利于广大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走上新的创业致富之路。

    二、加强中心村建设的原则与措施

    农村中心村建设是一项民心工程,是缩小城乡差距的有效途径,是党和政府实践“三个代表”的最好体现。只要从实际出发,科学地制订规划,充分考虑农民的利益,群众是会拥护支持的。我们认为中心村建设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和制订切实的措施。

    (一)原则

    1、自愿性原则

    自愿性原则是指在农村中心村建设当中要遵循广大村民的意愿,不强迫,不搞一刀切。不能搞成形象工程而伤害农民的感情。当然,也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更要把中心村建设好,来吸引农民自愿迁入中心村。有条件的可以先迁,没有条件的也允许其暂缓迁移。

    2、渐进性原则

    渐进性原则是指在农村中心村建设中,按规划、有步骤地逐步推进,不能一哄而上。应该根据近期、中期和长远规划,循序渐进。不能一届政府搞一套,要持之以恒地执行既定的规划。

    3、合理性原则

    合理性原则是指在农村中心村的建设中,遵循规律,因地制宜,做到政策合理,规划合理,规模合理。既要符合大部分农民群众的利益,也要照顾少数群体的利益,对弱势群体更要政策倾斜。要根据山区、丘陵、平原不同的区域制定不同的规划方案。不能不顾实际地按同一模板进行照搬照抄。我们认为,中心村规模在30005000人口为宜。太小,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现状;太大,则难以实现。

    4、前瞻性原则

    前瞻性原则是指在制定农村中心村建设规划的时候要立足于长远。要在遵循合理性原则、自愿性原则、渐进性原则的基础上,作长期的打算。既要有近期规划,也要有远景蓝图,要保证10年不过时,20年不落伍。不搞重复性建设和重复性投资。尽量地避免浪费资金,防止劳民伤财。

    (二)措施

    1、做好宣传,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强领导。

    农村中心村的建设,是我国农村的一次重大变革,可以改变几千年来形成的小农经济形态,对于它的重要性、必要性广大村民和部分村干部还缺乏认识,有的对政府政策的延续性还持有不信任的倾向。因此各级干部必须深入农村,帮助农民提高对中心村建设,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认识,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提高农民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也要进一步加强领导,专门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的城乡一体化进程领导机构,把中心村建设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2、做好规划,严格管理,典型示范,逐步推进。

    搞好农村中心村建设必须科学选点,科学规划。而至今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我市新农村建设的全面规划。我们认为,在编制规划时,要与集镇建设规划相协调,要与县、市乃至全省、全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农田保护建设等规划相衔接。在高起点规划的基础上,做好典型示范,逐步推行,先从行政、地理区域上并村、并乡(镇),随着经济的发展、财政的宽裕,逐步将偏远、散小的自然村迁移到中心村。

    3、鼓励诱导,政策倾斜,因地制宜,形成特色。

    农村中心村建设面临的困难是多方面的,但是广大农民又是满怀期待的。这就需要政府鼓励诱导,给予政策扶持和倾斜。比如,在规划上尽量少收费,甚至不收费;在资金上政府要多方筹措,加大投入。也可以用按揭贷款的方式给予中心村建设资金的优惠。对于一些基础设施项目可以引进社会资金,利用市场运作的办法来解决。此外,还必须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区域优势,因地制宜,形成特色。如建设以产业、工业园区、生态旅游等为特色的中心村。

       4、产业带动,发展经济,齐心协力,多方合作。

    要搞好中心村的建设,必须以经济发展为保障,而经济的发展,必须以产业发展来带动,各乡村都要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当然,产业发展还必须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有条件的还可以搞产业集聚,搞好园区建设。比如,华墅乡大平山的工业园区的建立,就为该乡的中心村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还要争取多方合作,部门协调,齐心协力,把农村中心村建设工作搞好。

 

    后记:这一发言得到了衢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时任市委副书记、市长厉志海当场在大会发言材料上作了批示:“转规划、建设、民政、城管办酌处。今年要在三个方面有大的推进:①完成中心村等重点村镇规划,具体请市规划局部署落实;②起动市区11个城中村改造,完成建成区城中村改造规划编制及配套政策制定;③对中心村整合问题,请民政局在原调研报告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细化,并争取抓几个点。另外,请民政局抓紧城中村撤村建居,及撤乡镇建街道的工作。此项工作请柯城区委、区政府重视研究实施。”目前全市农村中心村建设规划工作正在逐步落实中。

编辑: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