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理解“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科学内涵
发布时间:2003-09-03 来源:
阅读点击:4331
陈守义
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三个代表”中,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一个首要的问题。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的一切路线、方针、政策都要最终促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促进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从而更好地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深刻理解这一重要论断,对于我们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最集中的体现
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指生产力获得发展的条件,包括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等,这些条件中,最根本的是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要同经济基础相适应,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从历史发展看,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兴衰的关键是生产力的水平。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代表和反映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阶级和社会集团,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革命力量。哪个阶级、哪个政党或政治组织代表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要求,它就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掌握了领导和推动社会进步的主动权。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是由于封建地主阶级代表了当时以小农经济为特点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要求。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是由于资产阶级代表了以机器大工业为标志的新兴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要求。而社会主义之所以最终必然要取代资本主义,也正是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终将阻碍生产力发展,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必须打破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与历史上所有剥削阶级不同,工人阶级始终代表当今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工人阶级同最先进的经济形式即现代化的机器生产相联系,代表着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方向和要求。工人阶级作为一个群体,代表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是通过现代政党即共产党来实现的。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通过党的组织活动和路线方针政策,实现生产关系同先进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要求,成为社会生产力的促进力量和社会变革的实践力量。
二、我们党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肩负打碎旧的生产关系的神圣使命,把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和根本任务。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把中国变成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严重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使全国人民、特别是最广大的农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践相结合,清醒地认识到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是一场民主主义性质的土地革命。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先天的软弱性和动摇性,不可能领导中国完成这个任务,这个任务只能由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来完成。而广大的农民是土地革命的主力军,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天然同盟军,因此决定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路线和纲领是:工人阶级通过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城市小资产阶级(包括其中的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走农村包围城市并最终夺取城市的道路。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之所以能由一个几十人的小党迅速站立于中国政治舞台,就在于它适应了中国人民要求发展生产力的愿望,指明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我们党之所以历经挫折仍能发展成为一个有影响的大党,能够打败国民党八百万军队、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一个崭新的国家,也在于它能够打破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旧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束缚。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成功地进行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剥削制度,建立起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开展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奠定了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正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最主要的是搞经济建设,发展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件事情一定要死把住不放,一天也不能耽误。”我们党通过改革不断调整和变革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使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得以迅速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也使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进一步的发挥。特别是邓小平同志提出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衡量党的工作的根本标准,从理论上进一步阐明了发展社会生产力同党的性质、宗旨之间的关系,为全党坚定不移地贯彻“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地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一点,是党坚持了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总结党的历史,我们也曾有过忽视生产力发展并背离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时期,生产关系严重脱离生产力发展的实际,一味追求提高生产资料公有化的程度和以阶级斗争为纲来代替生产力发展,随之发生了“大跃进”、“共产风”和“文化大革命”,结果党的事业遭到严重挫折。但从发展的历史长河看,我们党在本质上是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决定了必须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邓小平同志深刻分析了革命、社会主义同发展生产力的关系,指出:“我们革命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离开了生产力的发展、国家的富强、人民生活的改善,革命就是空的。”“当然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正是由于在这个重大问题上拨乱反正,才有从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根本转变,才有改革开放,才有“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提出,也才有2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成就。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核心。这些年来,我们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这一切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江泽民同志2000年2月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指出:“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一重要论述,进一步明确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三个代表”,特别是先进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为在新形势下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人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生产力中最能动、最积极、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性的要素。在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过程中,任何生产资料只有与具有一定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人相结合,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到现代科技文明,从人类对石器工具的掌握、铁器技术的应用、大机器生产的普及,到如今对以电子信息技术、航天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驾驭,人类每一次劳动技能的提高和创造才能的施展都使不同形态的社会生产力产生了巨大的飞跃。所以,我们党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既要重视不断调整、改革生产关系,使之适应、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更要重视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和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十六大报告强调指出:“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要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然而由于多种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产生了许多新的利益群体和社会组织。人们思想活动的自主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价值取向、行为方式日趋多样化。多阶层、多党派、多民族、多宗教的格局继续存在,其内部状况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发展中的新矛盾、前进中的新问题不断出现。如何紧紧地把握我国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认为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我们就能集聚起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作为一名政协工作者、参政党的一员,我既是党的统战对象,也是党的统战工作者。要在市政协党组的领导下,在政协全体委员和民进全体会员的帮助监督下,认真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联系实际,与时俱进,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务必在武装思想和指导实践两方面都取得新的成效,坚持为党和政府的中心任务服务,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围绕“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坚持“团结——批评——团结”的方式,努力搞好市政协工作,搞好市民进的工作,为宁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奉献自己的一点光和热。
(作者为 浙江省民进副主委、宁波市政协副主席)
编辑: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