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医一时,鞠躬一生;不求闻达,但求利人”。刘艳锋每天走进诊疗室时,心里总是默念这两句话,似乎也成了他日常的功课。
“你放心吧,你这属于小问题,不用过于担心。”面对患者的询问,刘艳锋总是笑靥迎人温和地安慰着。患者望着这敦厚温柔的笑脸,悬着的心也就放下了一半。
身为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主任医师刘艳锋深知患者的病,一半是心病。先安心,再治病,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年少立志 与医学结下不解之缘
刘艳锋高中时期,辛勤劳作的母亲因病倒下,病情迅速恶化,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母亲走完生命的最后一刻。那一刻,刘艳锋从骨子里体会到了生命的脆弱和医学发展的重要性。一咬牙,他立下志愿,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拯救更多像母亲一样被病痛折磨的人。
大学毕业后,刘艳锋只身来到建德,在这一块如水墨画般的新安江畔定下心来,全身心投入耳鼻喉方面的研究。
从此,建德成了刘艳锋为之奉献的第二故乡。
不断钻研 提高医术不忘医者仁心
医者以身立命,以身作则。刘艳锋平日里心系医院科室工作,用自己的执着、钻研和热情诠释着一名医者高尚的职业精神和道德情操。
浙江省医师协会耳鼻喉头颈外科分会委员、浙江省抗癌协会耳鼻咽喉肿瘤分会委员、杭州市医学会耳鼻喉头颈外科分会委员……从医20多年,刘艳锋始终牢记初心,精益求精,作为科室“领头雁”,带领科室不断开展新技术的实践和创新,在学科专业上改革创新、克难攻坚、勇于担当。当鼻腔手术走向微创化精细化,刘艳锋于2015年赴浙大一院进修学习,回院后逐步开展鼻内镜手术,至目前为止,已经开展鼻内镜手术近3000余台。
为了解决鼻内镜下上颌窦手术的术野和操作盲区问题,刘艳锋又多次参加北京同仁医院的学术会议,学习泪前隐窝入路术式,回来后又反复观看手术录像视频,于2018年率先在医院开展经泪前隐窝入路上颌窦病变切除术。耳内镜行鼓室成型术、耳内镜行听骨链重建术……一项项新的医疗技术的实施,来源于刘艳锋的积极钻研。
“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技不近仙者,不可为医。”——正是秉承着这样的行医理念,每次刘艳锋门诊,哪怕牺牲休息时间,对待患者也是认真地问诊、仔细地检查。每次下了手术台,尽管又忙又累,他都认真负责的在病房里巡查一遍,仔细而又亲切地询问患者情况。刘艳锋始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认真踏实地奉献着,生动地诠释着治病救人的崇高医德,广受病人和家属的好评,2020年8月还被评为“建德市优秀西医师”。
双岗建功 为统战贡献智慧和力量
刘艳锋是民进建德市委会委员、民进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支部主委。作为支部负责人,刘艳锋带头落实支委班子负责制、带领会员围绕政府中心工作积极调研,三年来支部会员提交的社情民意被民进中央采用6篇,省委统战部和省领导批示3篇。
2019年支部成立“建医开明心手相牵”志愿服务队,开展义务活动30余次,帮扶困境儿童及家属30余人次。2020年民进建德市一院支部被评为民进浙江省先进基层组织,2024年1月刘艳锋被评为民进杭州市委会“鸿雁远航”优秀支部负责人。
勤奋履职 把基层的声音传递出去
刘艳锋身为建德市政协第十五届委员,经常有意识地结合本职工作经验和日常调研,为基层发声,部分提案已取得了良好成效。
2021年刘艳锋经调研发现,每日在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享受舒心就医结算群众达1200人以上,然而仍有多达200余人次因医院大型设备的紧缺,不能够实现患者最多跑一次的目标,增加患者及家属的人力和物力负担,同时延长患者在医院停留时间延长,增加了患者的感染风险。他在建德市政协会议上提出了《关于政府加大对市一院大型设备投入的建议》。提案中,他积极建议政府加大对市一院大型设备的投入,给予加大资金支持,缓解建德市医疗资源紧张问题,让建德老百姓足不出市可以病有所医,病能所查,浙大二院专家在建德分院最高技术水平的能力得以发挥,把建德一院打造成浙西医学中心,为宜居建德提供最有力的医疗保障。
目前建德市正在打造“医养协作”的康养联合模式,构建颐养建德,如新安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为老年人提供血糖、血压健康检测,照料中心提供日间托管照料、免费送餐等服务。这种医养结合的模式实现了零距离诊疗,解决了医养难题。
刘艳锋调研发现社区康养存在服务设施不完善、服务质量不高、资源分配不均、政策支持不足、社会参与度低等问题,撰写《关于建德市发展康养社区的建议》提案。提案中,他建议通过强化顶层设计、提升服务品质、拓展招商模式、加强政策支持、推动科技创新、培养专业人才、倡导绿色发展、促进社会参与等措施推动建德市康养社区的快速发展,全力打造“幸福宜居之城,文旅共富样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上述建议为相关部门开展工作提供了参考。
作为建德市政协委员,刘艳锋在调研中敏锐地察觉到当前医疗体系中的一个痛点,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大家对于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前往杭州、上海等大城市三甲医院就诊,这一现象不仅加剧了基层医疗资源供需矛盾,还进一步导致了“看病难”“看病贵”等社会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和问题,刘艳锋2023年在建德市“两会”上提出了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建议——建立乡贤名医指导支持医疗工作机制。该建议建德市政协高度重视,纳入了《2023年建德市政协常委会工作要点》,并整理为《关于发挥乡贤名医作用,促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政协专言》报告,得到了建德市委书记、市长的批示,依托这一政策背景,建德市成功举办了首届乡贤名医联谊大会。建德籍在外成就卓著的医疗专家力量,通过搭建平台强化乡贤名医与本地医疗机构的合作对接,优化了城乡医疗资源配置,有效地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推动了建德市医疗卫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建德乡贤已经开始反哺家乡了,我接触到的一些乡贤名医,他们都非常关心关注建德卫生事业发展,愿意为家乡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刘艳锋说道。
刘艳锋表示:“今后我将立足政协委员职责,根据老百姓的所需所求,开展更多的调研活动,提出更多有针对性的建议。工作上,我将依托医院三甲创建工作,与科室全体同仁一起努力在耳聋鼾症、喉癌治疗技术方面实现新突破,更好地服务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