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而后成医,厚德而后为医。这对于从医40年的平玉坤无疑是最真实的写照。
平玉坤,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浙江省新华医院)派驻专家,现任常山县中医医院院长。除此之外,他还是浙江民进医卫专家团副团长、民进浙江中医药大学医院联合支部主委。而在众多身份之下,永葆医者初心成了平玉坤的人生“底色”。
2024年8月14日,一场意义非凡的揭牌仪式在常山县中医医院举行——在浙江中医药大学和属地政府双方的见证下,浙江中医药大学和常山县中医医院完成签约并揭牌。由此,常山县中医医院正式成为浙江中医药大学实习医院,双方将在临床见习、临床实习和毕业实习等方面开展密切交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大合照环节,一位身形较高的长者难掩心中喜悦,满脸笑意。他就是在促成此次合作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平玉坤。
重症医学的开荒者
时间拨回至2022年的11月。为加快中医药优势资源下沉,提升山区海岛县域中医院综合能力,浙江大力推进中医药特色专科“百科帮扶”项目。身为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康桥院区负责人的平玉坤积极响应号召,携专家团队来到了常山县中医医院,协助院领导班子开展等级医院创建及中医特色专科建设。
初到医院,平玉坤就全身心投入到医院建设与发展中,很快他就敏锐地发现,医院对危重病人的救治能力亟待提升。为改善这一状况,作为省内知名危重医学专家的他,率先创建了常山县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开设了重症监护室,并将监护室的诊疗水平带到了全新高度,同时积极开通120急救服务,弥补了医院长期存在的空白。
“重症医学科的成立,为常山县中医医院打开了危重病人救治的大门。救助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医院内科以及外科的发展,一些过去不能开的手术、危险的手术,现在能开了;一些过去不敢收、不能收的病人,现在能收了。重症医学科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进步,为常山老百姓提供及时救治和健康医疗服务的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平玉坤说。
倾囊相授的传道士
“这两天身体感觉怎么样”“每天可以适当地活动手脚”……如今,常山县中医医院危重症监护室成了平玉坤日常工作的“主战场”,病情跟踪、熬夜值守、手术操刀等等更是“家常便饭”。
去年,医院收治了一位患有肝癌和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危重患者,因其感染“新冠”导致呼吸衰竭转入医院重症监护室治疗。面对如此危重的病情,患者家属一度陷入了两难境地。经平玉坤带领的医院重症医学团队积极开展手术救治与呼吸机辅助通气后,患者病情逐渐好转,这也成为了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成功实施的首例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
仁医精诚,厚德如山。在平玉坤的带领下,常山县中医医院重症医学团队的诊疗技术突飞猛进,新技术、新项目不断涌现,医院门诊量、住院量、手术量都翻了一番。在同事眼里,“平”院长一点儿也不“平庸”:“平院长来了以后,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急救技能,帮助我们建立了一支完整的急救队伍,还带来了精细化的管理理念,帮助我们真正打通了急救的最后一公里。”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赵强强如是说。
资源输送的桥与船
仁心仁术为人民,情系民进乐奉献。从杭州到常山,两年多来,平玉坤以市校民进组织的合作共建为基础,助力地方中医药事业发展,带动常山县中医医院顺利通过二级甲等中医院评审,见证了民进浙江中医药大学基层委员会常山工作站签约、常山民进开明嘉苑·名中医实践创新基地成立等“高光时刻”,并牵线引进多批次民进专家在医院开展“百科帮扶”义诊活动。作为对常山发展作出特别贡献的优秀人才,平玉坤还荣获“常山U谊奖”“山海提升工程优秀帮扶代表”等称号。
如今,常山县中医医院成为浙江中医药大学实习医院,更是开创了民进各级组织集智聚力,助力地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2.0版”:“一个人、一家医院的力量或许有限,但一个集体、一个党派组织所能发挥的优势却是巨大的。如今,常山县中医医医院实现了‘每天有专家、每周有名医、每月有大师’,很好地满足了常山老百姓就医保健的需求。”平玉坤说。
而接下来,平玉坤将立足医者岗位,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医疗健康志愿服务系列活动,坚持以创新技术的加持和医者仁心的真情,整合多方资源争创“三乙”,让更多的人受益:“医生是社会不可或缺的职业。既然选择了做医生,就必须义无反顾地承担起自己肩负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