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再搞钨钢丝
民进会员、世界微雕大师冯耀忠告诉我们,这次创作黄金丝微雕作品,得益于一个特别的缘起。
今年夏季,南方天气特别炎热,一位好友得知冯耀忠在国内唯一没到过的省份是黑龙江,而此时的哈尔滨市正是避暑的好去处,于是就做了全程招待的安排。
请的是夫妇,但夫人是吉林人,于是冯耀忠就带上了从小一起长大的邻居、老同学胡新华。冯耀忠说,老爹老娘的生活以及丧事,都是胡新华一直在旁边帮衬着。
7月22日至28日,冯耀忠与发小在哈尔滨尽兴游玩了七天。其中两天,当地一位姓凌的朋友,热情邀请他们去一个叫“亚布力”的地方。朋友介绍说,明年2月7日(元宵节),这里将举办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这里的夜景很美,今晚就住亚布力了。
为了迎接明年的哈尔滨亚洲冬季运动会,远处山上的雪道去年就早已修整一新;此次亚冬会,是继2022年北京冬奥会后中国举办的又一重大国际综合性冰雪盛会,亚冬会共设6个大项、11个分项、64个小项,分哈尔滨和亚布力两大赛区。可以想见,届时比赛会很紧张,奖牌的争夺会非常激烈。
看着这一处处漂亮的亚冬会设施场地,冯耀忠心里有点激动起来了,脱口道:“去年亚运会,我们杭州萧山是主会场,我当时为亚委会创作了钨钢丝微雕作品‘亚运主题口号’,填补了钨钢丝微雕创作的历史空白,《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多个媒体都作了报道,世界之最纪录总部还等着我去申报新纪录。”
朋友笑着说 :“那您可不可以为我们亚冬会也搞一件吧!?”
对这一提议,冯耀忠还真的有点动心了。三十多年来,从第25届巴塞罗那奥运会、第27届悉尼奥运会,到29届北京奥运会,包括去年的第19届杭州亚运会,冯耀忠都有特具难度的微雕作品诞生,他一直感到高难度微雕技艺探索所需要付出的就是顽强的体育精神。
从亚布力回哈尔滨的途中,冯耀忠拨通了萧山一位老领导的电话。三十多年来,这位老领导一直对冯耀忠多项重要创作予以关心与指导,让冯耀忠受益匪浅。冯耀忠告诉他说:“我在亚布力,明年元宵节亚冬会要在这里开幕,这里的朋友要我为这项国际体育赛事创作一件作品,我打算把钨钢丝从0.8毫米缩小到0.4毫米,内容是亚冬会主题口号,请您再给予指导。”
姜还是老的辣!老领导在电话里马上作了具体指示:“不能再搞钨钢丝了,要换其他材料,祝早日成功,为亚冬会预热!” 紧接着又发来了亚冬会主题口号内容。
不能再搞钨钢丝,冯耀忠马上想到了黄金丝,尽管以前尝试过黄金和铂金材料,知道黄金会有另一种难,但决心已下,就一定要把它搞成功!28日晚,从哈尔滨刚回杭州的冯耀忠,立刻一头扎进了黄金丝创作的研究中……
三十三个不眠夜
黄金丝作为微雕材料,因材料太软,又有韧性,很轻微的一刀下去,每个细小笔划的两侧必然会翻挤开两条毛糙的“山峰”,不像冻石、象牙、琥珀、蜜蜡等,每运一刀后自然出现的细微残屑会无影无踪,只剩下干干净净的笔划,而黄金丝则不一样,两条既毛糙又丑陋的“山峰”会始终赖着不走,在显微镜放大观赏时,笔划含糊不清,非常难看。这种后期处理的技术,冯耀忠此前一直没有掌握,数次探索,无功而返。
而这次没有了退路,冯耀忠做了多种试探。运刀时,加大了屏气的力度,加长了屏气的时间;用刀力度控制到最最轻微,以期刀尖与金丝面接触时,雕刻出的线条至最细,也就是希望翻挤开的“山峰”越小越好。但不管怎么个屏气,运刀怎么个轻,笔划怎么个细,每个笔划仍然翻挤出两条“山峰”。
面对个个“山峰”,冯耀忠不禁苦笑了起来。去年为亚运会创作钨钢丝作品时,因雕材硬到9.5级,运刀力度越大越重越好,否则是雕刻不出痕迹的,但如今却是要越轻越好。他自嘲道,“去年硬到手抽筋,今年软到手发虚!”
终于微刻有点满意了,接下去便是最难的后期处理,——必须把翻挤开的“山峰”清除干净,同时又不能把本来已抛得光滑锃亮的笔划以外的空白底面搞毛了!冯耀忠说,自己都记不清,不知道毁坏了多少段黄金丝,也不知道换了多少种后期处理的方法。那一个月里,冯耀忠天石微雕馆的灯光每天都亮到天亮。
通宵创作,对曾经的冯耀忠来说是个常态,也为此他爱上了喝酒,因为不喝一点酒根本就睡不着觉了。不过如今已做不到了,毕竟是70周岁的老人了。但这一个多月,冯耀忠满血复活,仿佛又回到了年轻时代,精神状态特别好。有时后半夜实在挡不住了,就回忆一下1992年连续四个多月通宵,终于创作成功世界上最细小的微雕作品——人体汗毛《为国争光》的光辉历程,冯耀忠说,这样一想,就浑身充满了力量……
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一个月零三天通宵达旦的奋战,冯耀忠为亚冬会创作的黄金丝作品“冰雪同梦 亚洲同心”终于成功了。
视“之最”为起点
金秋九月,冯耀忠的钨钢丝微雕和黄金丝微雕作品又获两项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纪录,至此他已获22项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纪录,这在全球微雕艺术界是绝无仅有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是微雕世界里,破纪录最多的世界冠军。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冯耀忠为亚运会创作的0.8毫米钨钢丝作品完成后,虽然被《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媒体广泛宣传报道,之最纪录评审总部也等着他去申报,但冯耀忠并没有停止探索,他默默地又从0.7毫米一直摸索到0.3毫米。这次申报新的“之最”纪录,因为0.3毫米的内容与国际体育赛事无关,所以他申报了0.7毫米这件作品,内容是第四届杭州亚残运主题口号“心相约 梦闪耀”,也就是说去年冯耀忠为亚运会先后创作过两件钨钢丝微雕作品。
冯耀忠就是这样的人,始终没有陶醉在自己的成就与荣誉中,一直以来他把“纪录” 当记录,视“之最” 为新的起点。探索世界最小微雕印章就是其中一个鲜为人知的真实故事。
1992年8月10日凌晨四点,冯耀忠创作成功了一根0.03毫米的汗毛作品《为国争光》,《人民日报》和央视新闻及国内外各大媒体纷纷报道。
之后有位微雕同行特意远道上门来劝冯耀忠创作世界最小印章,打破原 1 平方毫米世界最小印章纪录。但冯耀忠拒绝了,他认为同行之间这样做会伤和气,最好避开,搞自己独创的新项目。
那同行劝了半天不成功,就自己上了,过了三个月,同行来电话说已创作成功了一方0.5平方毫米的印章,也是四个字,冯耀忠由衷地祝贺他取得成功。又过了半年,这位同行来电说已成功申报了“之最纪录”,冯耀忠又一次表示了祝贺!
让冯耀忠没想到的是,这位同行竟然对他发起了挑战,要求他创作更小的印章,打破其纪录。冯耀忠沉思片刻后笑着说:“既然是你邀请我的,那就接受了。”
功底深厚的冯耀忠很快就创作了 0.25平方毫米的五字印章,比那位同行还多了一个字。大度的同行催他快去申报之最纪录。但冯耀忠觉得应该还能更小更好!
之后冯耀忠对雕材部位进行了分析与调整,又创作成功了一方更小的0.09平方毫米印章。同行知道后催促他快去报之最纪录,说全世界绝对不会有人超越了,但冯耀忠却说:“能不能更小点?” 同行被气疯了,脱口而出: “你真是个十足的疯子!”
到后来冯耀忠终于创作成功了一方 0.056平方毫米印章《王充之印》,觉得很难突破了,这才罢休,申报了新的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纪录。
采访结束时,我们问冯耀忠为什么如此热衷于“之最纪录”,冯耀忠如是回答:“国际国内的工艺美术大展,我经常参加也获过不少大奖,但是总感觉之最纪录相对硬实,因为这是靠客观数据来说话的。譬如‘最高’‘最快’‘最多’等等,都必须提供出具体的数据,微雕的微度也是如此。”
如果把所有打破自己原先之最纪录的作品,去做个申报,那么冯耀忠的之最会更多,但他始终用全新的项目去申报,因为学无止境,创新最好。
最后,当我们问及这件已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的黄金丝微雕作品的去向时,冯耀忠爽快地说:“按最初计划,赠予亚冬会组委会,为亚冬会预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