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杭州开幕,浙江省代省长刘捷作政府工作报告。参加省两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绕报告谈体会、提建议,共话心声,为如何打好“十四五”收官战建言献策。
王晓菁(省人大代表、宁波文化旅游研究院副院长):政府工作报告站位高瞻远瞩,内容求真务实,目标清晰明确,让我深切感受到了浙江“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责任担当。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欣喜地看到2024年我省文化领域硕果累累、佳作频出,既有获奖的经典作品,又有出圈的“爆款”产品,有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展望2025年,要继续勇攀高峰,推进文化基因激活工程,传承发展阳明文化,唱响“宁波有戏”,做好世界佛教论坛后半篇文章。要深入研究文旅融合,特别是关于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新举措。丰富文旅消费新业态新场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要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努力在双岗建功中担当作为。
吴燕平(省人大代表、浙江省物产中大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浙江国际油气交易中心财务总监):2024年末,全国首个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落地浙江,赋予了浙江自贸试验区新的使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5年要“深入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高标准建设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完善储运基础设施和加工产业布局”,让我倍感振奋。我将继续勇担使命,在加快推进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过程中贡献“双岗”力量,展现代表担当。为加快大宗商品配置枢纽建设,促进舟山片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议一是下放非深水岸线审批权限、保障一流强港建设。二是提高排污权总量指标,破解自贸区环境要素约束难题。三是抢抓机遇,加快推进沪舟公路通道前期工作。
沈慧虹(省政协委员、民进省委会常委、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2024年,我省贯彻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战略,聚焦高水平大学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打造、高校基础设施提质工程、高层次人才引育等重点工作,出台了系列文件、推出了系列重大举措,打出了整体布局、专项投入、机制创新相结合的系列组合拳,措施务实、三管齐下、针对性强,取得显著成效,令人振奋。2025年“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中明确,要“做深做实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深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高校是教科人一体化发展中的重要一环,能够为三个“深度融合”提供必不可少的科技支撑和人才支撑。当前,我省高校正处于加速内涵式发展的历史机遇期。要在继续推进落实已有政策的同时,及时通过绩效评估,不断调整、完善相关政策和工作机制,着力打通“教育-科技-产业”之间、高层次人才引育方面等堵点难点,推动浙江高校高质量发展和整体性跃升,为创新浙江建设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作为教育界别委员,我将持续关注相关工作进展,深入开展调研,积极建言献策。
仇 旻(省政协委员,民进省委会常委,西湖大学光学工程讲席教授、副校长):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高质量发展必须打通的“任督二脉”。在2025年重点工作“以创新浙江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我注意到一个“一体改革”+三个“深度融合”,明确把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合并讨论,提出了14项目标数字。这说明,从0到1、再到100,在浙江是“一盘棋”;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在浙江不是一句空话。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既从事基础研究,也参与产业转化。我牵头发起建设的西湖大学光电研究院,正是一个打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平台,旨在架设基础研究通向未来产业的“快车道”。在新起点和新征程上,我将始终牢记以党为师、正道上行,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双岗建功,助力浙江经济大省挑大梁,早日建成高水平创新型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