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于轼:中国不存在粮食危机
        发布时间:2004-08-27  来源:
            阅读点击:694
            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日前在杭州结束的中国"三农"问题国际研讨会上表示,中国不存在粮食危机。  
茅于轼认为,美国人布朗(Lester R. Brown)在1995年写的《谁来养活中国》一书,给中国造成了非常巨大的伤害,大大推迟了粮食市场自由化的进程,还导致上千亿元的经济损失。最近布朗又出了一本关于中国粮食危机的书。针对布朗的观点,茅于轼提出四大论断:
一是有市场就不愁买不到粮食。"只要商店开门营业,粮食随时随地都可以买到,没有什么粮食安全问题可担忧的",而且历史事实证明粮食问题不是供给不足,而是生产过剩,将来估计还会如此。
二是中国和世界粮食供应非常充足。尽管最近的粮价有所上升,可市场供求十分正常,粮价短期上升改变不了长期下降的大趋势。同时,世界市场上从来没有缺过粮,倒是总是生产过剩,为卖不出去发愁。各产粮国都想尽一切办法补贴出口粮食。
三是中国粮食进口不会威胁别国。现在全世界每年生产的粮食总量约为20亿吨,供给全球63亿人口吃用,每年国际间的粮食贸易量为2.4亿吨。我国如果进口2千万吨,不到世界粮食贸易量的1/10,根本威胁不到别国的安全。
四是中国人不会因买不起粮而挨饿。
茅于轼还针对国际粮食市场对中国禁运的顾虑进行了解释。他认为,这种情况一般不会发生。因为WTO规定不能用贸易做政治斗争的工具,除非联合国有决议。此外,粮食生产没有垄断性,任何一块普通的地方都能种粮,不像石油生产具有垄断性,粮食只要出价高,总能买得到。
        茅于轼认为,美国人布朗(Lester R. Brown)在1995年写的《谁来养活中国》一书,给中国造成了非常巨大的伤害,大大推迟了粮食市场自由化的进程,还导致上千亿元的经济损失。最近布朗又出了一本关于中国粮食危机的书。针对布朗的观点,茅于轼提出四大论断:
一是有市场就不愁买不到粮食。"只要商店开门营业,粮食随时随地都可以买到,没有什么粮食安全问题可担忧的",而且历史事实证明粮食问题不是供给不足,而是生产过剩,将来估计还会如此。
二是中国和世界粮食供应非常充足。尽管最近的粮价有所上升,可市场供求十分正常,粮价短期上升改变不了长期下降的大趋势。同时,世界市场上从来没有缺过粮,倒是总是生产过剩,为卖不出去发愁。各产粮国都想尽一切办法补贴出口粮食。
三是中国粮食进口不会威胁别国。现在全世界每年生产的粮食总量约为20亿吨,供给全球63亿人口吃用,每年国际间的粮食贸易量为2.4亿吨。我国如果进口2千万吨,不到世界粮食贸易量的1/10,根本威胁不到别国的安全。
四是中国人不会因买不起粮而挨饿。
茅于轼还针对国际粮食市场对中国禁运的顾虑进行了解释。他认为,这种情况一般不会发生。因为WTO规定不能用贸易做政治斗争的工具,除非联合国有决议。此外,粮食生产没有垄断性,任何一块普通的地方都能种粮,不像石油生产具有垄断性,粮食只要出价高,总能买得到。
编辑: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