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浙江省委员会
进入大字体模式
退出大字体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资料
周根娣--参政为民尽职责 保护环境献绵力

  ——记民进会员、市政协常委、高级工程师周根娣
作者: 钱 江 季玲英

  第一次与周根娣见面,她就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那次,为了履行好参政党的职能,对杭州市政府提出的建“蓝天碧水绿色清静”工程和申报国际花园城市作出贡献,市民进准备做一篇关于环保方面的调研文章,然后通过市政协,为市政府做好杭州环保工作献计献策。由谁来主持这项调研工作呢?我们便想到了在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工作的周根娣。
  周根娣应邀来民进机关后,给我们的感觉是,朴素得真不象是位有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头衔的知识分子,而她豪爽的性格则更象是一位北方人。当我们问她能否为这篇调研文章做些工作时,她的回答则非常干脆利落:没问题,这篇调研文章我包了!在惊讶与欣喜之余,我们不禁又产生一丝疑虑:周根娣尽管是环保方面的专家,然而,对从未做过参政党的调研工作的她来讲,能完成这么艰巨的任务吗?
  一个多月以后,当周根娣把一篇行文流畅、数据翔实、分析问题透彻、所提建议可操作性强的调研报告——《高度重视农药残留的危害 切实加强“放心菜”工程建设》送到了市委会时,大家才放下心来,对她的文章称赞不已。按杭州人说法,这下我们真当叫服贴了。
  然而,在一个秋风萧瑟、秋雨淅沥的晚上,我们来到周根娣家采访时,她那干脆利落的作风却突然地消失了,她再三推辞,认为自己只做了一点点工作,而组织上却给了她很多荣誉,实在有些受之有愧。她反复地说:真的,你们能否不写我,我其实没有做多少事啊!直到我们挺认真地对她说,这是领导交给的任务,你真忍心看着我们回去挨批评?她这才象挤牙膏似的讲了一些事。
  其实,周根娣是位地地道道的杭州人。她1982年于浙江农业大学环保专业毕业后,分配在上海农业环境监测站工作,直到1997年作为优秀人才引进到杭州市环保局。而在上海的工作和生活对周根娣来说是即辛酸又快乐的。
  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一段时间里,周根娣担任上海农业环境监测站站长助理职务,由于当时的站长是所长兼的,站里的工作实际上是由她负责。因此,她既要带领课题组做好紧张的课题研究工作,又要主持站里繁忙的日常管理,同时家里还有一个刚进幼儿园的儿子需要她照顾。而此时她的爱人正在南京攻读研究生,加上双方父母都不在上海。这对周根梯来讲,实在是难为她了。每天下班后,她总先是接回儿子,做饭、吃饭、给儿子洗澡、哄他睡觉这一套程序全部完成后才开始在灯光下继续她的工作。当遇到加班或参加会议不能及时回家的时候,好心的同事或邻居便去幼儿园接来并“收留”没晚饭吃的儿子,直到周根娣半夜归来时才把孩子带回自己家中。然而,这些都算不了什么,对周根娣来说最难办的还是她每年要参加全国性的工作会议或出差达七八趟之多,此时小孩怎么办?周根娣对儿子是非常疼爱的,对工作也是非常热爱的,而两者又不能兼顾,思来想去,一个无奈却又绝妙的主意出来了。在杭州火车站的站台上,也许有些细心人曾留意到,当进站的火车一停稳,一个怀抱儿子的母亲冲下火车,焦急地在站台上寻找着,当她或她的儿子找到在站台上等候的亲人后,她又万般不舍地亲着儿子,并喃喃地说着什么。在火车即将启动的一刻她把儿子交给对方,然后迅速地跑回车上去。这母亲就是周根娣。每当她要往南方去的时候,她把儿子带到杭州,交给杭州的亲人;当她往北方去时,她又把儿子带到南京交给在那里读研的爱人。然后等她心急火燎地出差回来路过杭州或南京时,在站台上,一看到儿子可爱的脸庞,周根娣那坚强的心就会融化成一潭轻轻柔柔的水,满脸幸福地携儿子回上海。
  匆匆忙忙的步伐、风风火火的个性,周根娣的生活是相当忙碌的。但她并不以此为苦,反而觉得生活是十分的充实和愉悦,因为工作着是美丽的,工作着也是快乐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这句老话在周根娣的身上再次得到验证,艰辛的而勤奋的工作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她在学报等科技杂志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主持和参加完成了二十多个研究课题,其中有近20个获得省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有1个获国家科技部三等奖和农业部二等奖。同时,她也因此被评上了高级工程师。
  周根娣来到杭州环保局不久就着手策划杭州环境科学研究所的单设工作。环科所成立后,周根娣又马不停蹄地开始主持“运河(杭州段)底泥污染物的处置方案研究”的课题研究。经过周根娣和课题组其他成员的努力,该课题提前半年完成,在运河的整治工作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并荣获浙江省环保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这是环科所单设后的第一个重大课题,也是迄今为止该所获得的最高奖项。
周根娣是个闲不住的人,作为教授级高工的她手上也总有忙不完的课题。目前她手上有省科技厅的研究项目“千岛湖水污染防治与规划研究”等六个。说到她对工作的热情,她的同学说的一个小故事便很能说明问题,有段时间这位同学住在周根娣的研究所对面,每当晚上看到环科所的电灯亮着,就猜想会不会是周根娣又在加班?一打电话过去,哈,果然是她。
  作为民进会员和政协常委的周根娣积极参政议政,多次为杭州的环保问题积极建言和大声呼吁,希望杭州市的环保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给人们一个更舒适、更安全的生活环境。周根娣除了继续在蔬菜农药残留问题上深入地开展调研外,还关心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和水生植物资源的综合利用,经过大量而缜密的研究,写出相关调研材料,上报给省、市政协和市委、市政府。
  一次,市政协领导请她做一个关于水生植物的调研材料。她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和到现场进行多次的实验与调查,终于写出了一份极有份量的调研材料。在这份材料中,周根娣建议有关部门立项,通过研究水葫芦的生长规律,开发水葫芦生长控制方法,充分挖掘其作为能源的潜力,在消除二次污染的前提下,创造出一定的经济效益,实现社会、经济、环境三方面效益的同步提高。该建议得到了市委书记王国平的高度重视,并作了批示。
  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个现代知识分子的拳拳报国心和她对组织的浓浓情意。当我们问起她对杭州环境保护有什么看法时,她说,近年来,杭州市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水更清了,天更蓝了,整个城市像座花园一样美丽。同时,她还对杭州进一步做好环境保护工作谈了自己的想法。她认为,首先应从管理抓起;其次,宣传教育要先行,市民的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在谈到民进和政协的工作时,周根娣又显出了豪爽的个性,她说:“以后若有什么事需要我,只要力所能及,我便会毫不犹豫、全力以赴地去完成。”

编辑: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