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上午,胡锦涛总书记来到人民日报社,通过人民网强国论坛同网友在线交流。
胡锦涛总书记说,网友们提出的一些建议、意见,我们是非常关注的。我们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因此做事情、做决策,都需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
网友们在短短的时间内向总书记提出了大量的问题,“小刀断雨”就是其中的网友之一,他还在网上不断发出自己的评论。
这位在一家网络广告公司上班的年轻人真名朱子业,他同时兼任着天涯社区某论坛的首席版主。下面是本刊记者与他的对话:
本刊记者:“你如何看待总书记与网友的在线交流?”
小刀断雨:“总书记越来越重视我们这些网民的意见了。在我们的眼里,这应该是一次重要的历史性事件,反映党和国家进步的标志性网络事件。”
本刊记者:“你经常在网上发表意见吗?”
小刀断雨:“几乎每天都在网上发表意见,关注热点,并且制造热点。”
本刊记者:“你说的制造热点是指什么?”
小刀断雨:“如果一个人没有用自己独立的观点引导过网络热点事件,他根本在网络江湖里没有地位可言。”
如今在网络论坛、社区,活跃着越来越多像“小刀断雨”这样的网络意见领袖,几乎每一个网络热点事件的背后,都有大量网络意见领袖在推动,他们或意见统一,或针锋相对。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网络意见领袖们由最初的“隐姓埋名”,到现在越来越多的站到前台,愿意公布自己的姓名,愿意让社会公众认识自己,直接与有关领导与部门交流与对话,越来越呈现“显性化”的趋势。《瞭望》新闻周刊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
热点事件的网络推手
在“范跑跑”事件中,小刀断雨发表了多个原创帖,多个帖子被他的“粉丝”推到了一些论坛的首页,甚至被置顶。
衡量一名网络意见领袖水平高低的有两个指标:一是看他的原创帖能不能得到网友的认可,能不能被推到论坛首页和网站首页;二是看他引导或者掀起过多少有名的网络热点事件。
这两项指标,直接决定着一名网络意见领袖的号召力。
中国传媒大学网络口碑研究所副所长杨飞的一个研究方向,就是网络意见领袖群体。他告诉本刊记者,近两年,越来越多的网络热点被制造出来,成为全国性的事件。
杨飞说,这其中最有名的是厦门PX项目事件,因为网友连岳的接连网络炮轰,形成全国关注的热点,直接影响到政府决策。
另一个影响深远的事件是华南虎照片事件,围绕这一事件,网络意见领袖们分成两大阵营,网络上先是展开了针锋相对的争议,接着矛头一边倒地直指陕西省地方政府部门。
还有“抵制家乐福”事件。4月10日上午10时45分,26岁的网民“水婴”,将一条题为“抵制法国货,从家乐福开始”的帖子发布在“猫扑”网站上,这也是国内最早呼吁抵制家乐福的网帖之一。
在解释发帖动机时,“水婴”说,之前他和朋友一直在QQ群里讨论奥运圣火在海外传递频遭干扰的事情,在上百人的群聊中有人提出了要抵制法国产品的建议,“我们公司楼下就有家乐福,我想抵制家乐福比抵制LV容易,就写了这个帖子。”
在采访中,本刊记者与20多名网络意见领袖进行了对话,他们不仅很乐于接受记者的采访,还希望记者发表他们的观点,并且不在意记者刊发他们的真实姓名。
他们大都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或者是学生,或者是自由职业者,或者是公务员或者公司白领。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关心各类时事,有自己的独立观点,并且愿意并善于表达自己,甚至“有强烈的表达自己的冲动”。
网络意见圈群与网络社团组织
在网络上,一个网络意见领袖在与其“粉丝”的互动中,往往会生成网络意见圈群,他们定期在网络上聚会,就某些事件发表观点。一些网络意见圈群还会发展成为网络社团组织。
这样的网络意见圈群有多少?可以说不计其数,一些固定的圈群可以在QQ上、MSN上组建自己的圈子,也可以将各自的博客组合成博客圈。
目前我国拥有130多万个BBS论坛,规模为全球第一,几乎所有门户网站都开设BBS论坛。在“百度”网站,网民可以就任何关键字设立专门的论坛,任何对此事件或话题感兴趣的网民都可以到论坛发表言论和图片,平均每天发布新帖多达200万个。几乎每条受网民关注的新闻后面都开设了跟帖,网民可以随手在新闻后面发表自己的观点。即时通讯方面,仅腾讯QQ用户就达到7亿,QQ用户建立的QQ群超过3000万个,最高同时在线用户达到1950万。
有了网络圈群,往往会迅速在网络上形成一种强势的声音。如以“反CNN”为代表的涉藏事件网络表达、以“抵制家乐福”为代表的涉奥事件网络表达,以“批评莎朗斯通”为代表的抗震救灾网络表达等。
天涯论坛一位在互联网上小有名气的版主告诉本刊记者,意见领袖会定期在线下举行聚会,讨论热点事件;平时会通过QQ或MSN建立圈群,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
在抗震救灾中,许多志愿者都是先组织成网络圈群,由一名或者几名网络意见领袖发出倡议,再转化到线下的行动的。
上海团市委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最近几年,网络社团组织开始大量出现。在上海,仅与团市委建立固定联络的,就有几十个这样的网络社团组织,包括车友会、音乐发烧友、收藏发烧友等,这些网络社团组织大都没有经过正式的注册,但组织性强,经常开展线上和线下的活动。
本刊记者在上海专门参加了一次由一名网络社区意见领袖组织的线下交流会,其实是组织大家一起郊游。这位家住浦东某小区的杨建飞(网名“大蚂蚱”)最大的爱好是组织社区内网友周末聚会,他还是小区业主委员会的委员,是小区业主论坛里最为活跃的人物,小区内大部分居民都认识他。
在后海的一家酒吧里,本刊记者参加了一次网络圈群组织的聚会,他们这次议论的主题是汶川抗震救灾的心理救援,这个网络圈群都是从事心理研究的青年人,短短两个小时的聚会,他们激烈争吵了十几次,同时也达成了十几项共识。
6月19日晚上,本刊记者采访“一马青尘”时,他正在和其他从地震灾区回来的网友们一起吃饭聚会,这位组织了100多位网友冲到抗震第一线的知名网络意见领袖说,我们的意见,在社区里形成了强烈的舆论氛围,具有很强的发动能力。他告诉记者,他操作过“易烨卿”事件(极端鄙视农民工的言论)、“陈易”事件(大学生卖身救母事件)。“5·12”汶川地震后,他发动了“拯救汶川樱桃事件”。
网络社会管理能力新课题
在互联网的推动下,网络正在变平,而大量网络意见领袖公开走向社会前台,正在成为社会建设与民主建设的新课题。
4月17日上午,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邀请26位知名的网络意见领袖来到广州,共同为广东科学发展“灌水”、“拍砖”。
呙中校的网名是“我为伊狂”,几年前,他以一篇《深圳,你被谁抛弃?》闻名网络。他当场向汪洋提出建议:“广州、深圳提出叫板国际先进城市,不能只学招数,更要学心法,要研究制度背后理念是什么。”多个网友直接向省领导提出意见和建议。
汪洋最后诙谐地说:各位网友给我们出了不少题目,提了不少要求。按照“对等”原则,我也给大家出几个题目:一是如何建立网络社会的自治规则,让广大网民接受、熟悉、运用和遵守,并自觉地在这一套规则之下共同运行。这离不开政府引导,更要依靠广大网民去探索、去发展、去规范。
二是如何培育网络社会的自律精神。网络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靠自治,自治规则的落实关键靠自律。广大网民在参与网络社会中要增强自律意识,自觉诚信守法,自觉抵制和反对网络民主中的消极现象;
三是如何提高网络社会的自组织水平。这种组织化不是外在强加的,而是网络社会内生的,需要网民去探索和发展。
一些网友告诉本刊记者,汪洋的提问代表了政府对网络社会、网络意见领袖的看法和建议。也给越来越愿意显示个性的网络意见领袖以提醒。
受访的网络专家认为,网络媒介的发达大大加强了草根网络意见领袖的动员能力。
如何在网络上形成主流价值观,考验着网络意见领袖的自身素质,也考验着政府的管理与引导能力。
“chensa”是飞扬军事论坛的知名网络意见领袖,他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认为,目前网络上一方面充斥着许多非理性的东西,甚至会时不时出现网络暴力,但从整体的趋势看,网民正趋于理性。不理性的言论越来越多地被抵制,形不成网络热点。
政府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上海市新闻办副主任徐世平认为,一定要树立一种观念,网络意见领袖是党和政府的朋友,而不是对手。对这支舆论力量的出现,一定要抱有善意的态度,要善于引导而不是视之为洪水猛兽,要将其视为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此外,政府部门要保证信息来源的公开、真实,并在第一时间发布信息,第一时间引导舆论。
对于网络社会出现的越来越多的网络社团组织如何进行管理,也是现在的法规盲区。本刊记者采访时发现,对网络社会团队如何进行注册和规范管理,还没有相对应的法律政策,与此同时,这类网络社团组织正在大量出现,增长速度远大于传统社团组织的增长速度。这一盲区的存在,亟待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季明李舒 郭奔胜)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